名山区抗非保猪在行动

四川农村日报 2019-11-30 05:42 大字

□本报记者 刘佳

年底临近,生猪产能再度受到人们密切关注。今年以来,雅安市名山区生猪出栏量已超过50万头,不仅满足了该区的生猪供应需求,每天还向外调运1000头。记者近日走访发现,该区生猪量供应趋于稳定,出栏价较前期有所下跌,不少生猪供应成都等地市场。

力保“菜篮子”养殖户积极性高涨

11月21日,记者了解到名山区茅河乡万山村兴牧生态养殖场目前存栏的2500多头商品猪,将供应成都市民的“菜篮子”,出栏价17-18元/斤。

场长林勇告诉记者,养猪场圈舍达7000平米,有能繁母猪240头,今年能供应商品猪5000头,“现在仔猪恢复到1300-1400头,后备母猪有30-40头,预计明年能繁母猪达300头、商品猪7000头。”

名山区联江乡目前养殖户积极性普遍高涨。乡党委书记张崇华介绍,目前联江乡生猪养殖户2000多户,以散养户为主,生猪存栏20130头,能繁母猪1650多头,预计今年出栏4万头以上,其中三分之二供应成都市场,小部分供应凉山、甘孜等地。

名山区农业农村局统计数据表明,2018年12月初全区生猪存栏33.5867万头;2019年1-6月,全区生猪存栏量一直稳定在30万头左右;1-11月中旬,全区生猪检疫出栏量约为49.6万头;截至11月6日,全区生猪存栏量30.3036万头,生猪产业发展健康有序。

“名山区今年生猪需求量约18万头,按照当前供应态势,全年能够外调生猪50万头。”名山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罗能远说。

网格化监管发动群众联防联控

除农业农村部门加强对生猪调运的监管外,市场监管部门做好对冷库、肉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城乡结合部、农村地区等的监督检查,对“两证”不全、来源不明、无法提供非洲猪瘟病毒检测合格报告的生猪产品进行重点排查,防止病猪肉及其制品流入市场。

去年 12 月份开始的非洲猪瘟防控是个系统工程,林勇牵头全区养殖产业链上的饲料销售商、养殖户、兽药店主等共计310余人成立了抗非保猪联盟,先后培训100余场、6000余人次,组织11 支巡逻队密切配合政府设置卡点 200 余个,开展免费过往车辆消毒,有效防堵疫源传播。

罗能远表示,岁末年初,名山区将继续发动群众联防联控,在全区实行“乡(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的网格化监管,实现“村村有人看、场场有人管”;发挥好抗非保猪联盟协调联络作用,打好非洲猪瘟防控全民攻坚战。

新闻推荐

又是货车视线盲区,雅安一摩托车司机当场殒命

四川在线消息(记者文莎)11月12日,记者从雅安市公安局名山区分局交通管理大队获悉,近日发布了“9·9”名山交通事故的...

名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名山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