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 三条百公里百万亩产业带撑起脱贫致富新希望

四川农村日报 2019-08-30 06:59 大字

汉源立体农业。

名山区双河乡骑龙场茶园。

□刘佳

谈到雅安,不得不提及“雅雨、雅鱼、雅女”这“三绝”。近年来该市以“雅茶、雅竹、雅果、雅药、雅鱼”为代表的特色产业发展态势喜人,已成为雅安的一张张新名片。

笔者日前从雅安市扶贫开发局获悉,依托“五雅”特色优势产业,雅安分东、南、西北三大片区,因地制宜,打造了百公里百万亩乡村振兴茶产业带、果药产业带和果蔬产业带,串起了全市490.27万亩特色产业基地,覆盖全市8 个县(区)78 个乡(镇),辐射带动全市90%以上的农村和农民发展产业、脱贫致富,推动实现全市261 个贫困村退出、9.4万贫困人口脱贫。

规划引领 打造三条百公里百万亩产业带

“春采茶,夏乘凉,秋骑游,冬喝汤”。位于名山区的中国至美茶园绿道,如今以丰富的旅游元素,吸引了不少人气。绿意盎然的茶园里,不少茶农忙着采茶,唱响茶旅融合的丰收之歌。

“过去想都不敢想,茶老板就在道路边收茶,现在一天能够卖两茬鲜叶,有了这条茶园绿道,老百姓方便多了,一年下来,我靠采茶就能有大概2万-3万元纯收入。”绿道边,名山区万古乡九间楼村5组茶农刘守英正在采茶,她不由得感叹。

近年来,茶旅融合发展成为雅安产业扶贫主战场。在百公里百万亩乡村振兴茶产业带上,以名山、雨城两地核心区65万亩茶叶基地为支撑,辐射带动全市茶叶基地100万亩,建成中国藏茶村、中国至美茶园绿道、牛碾坪茶园综合体等项目,通过“茶区变景区、茶园变公园、劳动变运动、产品变商品、茶山变金山”打造“花香茶海”,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建成一条生态茶产业文化旅游经济走廊,打造了科普茶乡、骑游茶乡等6个各具特色的茶乡组团,培育了一批休闲农场、茶家乐、茶庄,辐射带动沿线近15万茶农发展致富。

近年来,雅安坚持规划引领,打破县区行政区划界限,依托全市8个县(区)的产业基础、自然生态、资源禀赋等实际,按照“连点成线、连线成片、连片成面”和“农旅融合、接二连三”的发展思路,以“大产业带、小环线”的形式把产业相同或相近的县(区)、乡(镇)、新村和景区串联起来,实现了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园区)、幸福美丽新村、乡村旅游景区的有机衔接、相融互动、共促发展。

2018年以来,在巩固提升三条百公里百万亩乡村振兴产业带建设的基础上,雅安市坚持全域统筹谋划,以名山区、芦山县和汉源县为三条产业带核心区,完善编制内容,优化线路设计,按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及乡村振兴20字方针和五美乡村建设要求,打造三条乡村振兴产业带,并将乡村振兴示范点建在三条产业带上一并推进,使全市农业产业总体布局更加优化,农业多种功能得到开发利用,农村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

目前,三条百公里百万亩乡村振兴产业带辐射带动全市建成490.27万亩特色产业基地,其中茶叶基地100万亩,年总产量8.45万吨;林竹面积189万亩,鲜杂竹材年产量20.5万吨(其中竹片17.5万吨);水(干)果基地面积98万亩,其中,以黄果柑、大樱桃、枇杷等为代表的水果年总产量51.05万吨,以花椒、核桃、板栗等为代表的干果年总产量0.99万吨;中药材基地面积 43 万亩;蔬菜基地面积58.6万亩,年总产量83.3万吨;雅鱼养殖面积1.67万亩,年总产量为1.28万吨。

利益联结 带动全市农民人均增收9800元以上

宝兴县蜂桶寨乡是世界第一只大熊猫的发现地。光明村位于蜂桶寨乡南部,属于中高山地带,辖4个村民小组,158户557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8户103人。

村支书苟全林介绍,2018年,光明村党支部坚持以村民为主体,组建158户农户参加的产业发展合作社,通过整合市、县帮扶部门和大熊猫生态文化研究协会等的帮扶资金300余万元,建成面积达730亩的光明村特色产业基地,其中涵盖藤椒550亩、林麝饲料林180亩,做到了产业发展农民土地流转全覆盖,农户入股合作社全覆盖,年底即实现了光明村特设产业基地外郎坪示范点“租金+酬金”户均收入7800余元。

友仁缘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则是由新华村村民集资入股成立,以“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带动全村经济发展。全村157户群众中有142户入股,其中包含贫困户12户44人。群众通过土地租金、务工佣金、分红股金“三金”实现增收致富。

据统计,2018年,三条百公里百万亩乡村振兴产业带带动雅安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800元以上、占总收入的74%。全市一产增加值87.33亿元,同比增长4%。

通过三条百公里百万亩乡村振兴产业带的带动,目前全市共有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71家,2018年,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89.12亿元,同比增长20.1%,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18.2%。

全市共培育蒙顶山茶、雅安藏茶、花椒油、樱桃干、猕猴桃酒、山药片、鱼子酱等特色品牌农产品80余种。“雅字号”农业由卖产品向卖品牌、卖文化转型升级。茶产业带入选“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景点线路”,全市先后荣获“中国茶叶之乡”“中国十大最美茶乡“”全国特色茶旅资源区”等荣誉称号,打响了三条百公里百万亩乡村振兴产业带的市场知名度。

业态融合三条产业带不断拓展农业功能

在名山区万古乡红草新村,2018年10月份开业的“馨溢农家”生意红火,老板杨培志是一名贫困户,他前后规划了两年时间,终于开办了这家农家乐。

“这里气候比较适宜,游客过来采茶、骑游、避暑的比较多,我们营业快一年了,游客们都评价我们卫生搞得好,装修也不错,服务也好。”杨培志的爱人陈大菊脸上如今总是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在宝兴县,因残因学致贫的光明村2组46岁贫困户杨东康,实现了早日脱贫的夙愿。

2018年3月,他将土地流转给村合作社种植藤椒、果桑等经济作物,一年土地流转费收入近4000元。

“全村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大家增收,老百姓非常满意。现在地头没有活儿了,我就在专合社务工,主要是管理藤椒和桑园,除草、施肥、打药,种植苗圃,每个月收入1200元左右。同时,爱人在工地上帮人做饭,月收入2000元左右。”杨东康说。

按照农旅融合的发展理念,雅安提升建设了名山区解放乡—百丈镇产业带,芦山县隆兴村将军桥聚居点(村委会)至龙门青龙场村锦绣田园产业带,汉源县九襄镇三强村至双溪乡申沟村桃园胜景牌坊产业带等一批精品线路,并融入“观、采、尝、学、耕、归、戏、养、憩、淘”等农旅十大要素,依托农家乐、林家乐、茶家乐等乡村旅游经营主体,开展避暑养心、品果沐阳、登高赏美、亲水趣影、民俗文化等独具雅安特色的农旅项目,满足游客乡村旅游多样化需求。

目前,三条百公里百万亩乡村振兴产业带沿线已建成汉源锦绣田园、蒙顶山茶叶公园等农业公园8个、乡村旅游景区104个,生态农庄(场)、星级农家乐(特色民宿)765个。2018年实现乡村旅游收入208亿元,同比增长25.5%,全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正以蓬勃兴旺的态势健康迅速地发展。

雅安市扶贫开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雅安市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深化农村改革为动力,着力抓好建基地、创品牌、搞加工等重点工作,强力推进三条百公里百万亩乡村振兴产业带建设,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努力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

下一步雅安市将围绕基地提档升级,着力在结构调整和提质增效上实现重大提升;围绕农产品加工,着力在产业转型和利益共享上实现重大提升;围绕培育品牌农业,着力在典型示范和产品营销上实现重大提升;围绕深化农村改革创新,力争在潜能释放和活力激发上实现重大提升。把三条百公里百万亩乡村振兴产业带建设成为农村改革示范区和先行区,在农村产权确权颁证及抵押融资、土地流转、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财政支农资金股权量化改革等方面率先试点、探索创新,不断激发农业农村内生发展动力。

新闻推荐

名山交警督导“警保联动”劝导站建设

本报讯(李月萍记者杨棕贤)20日,雅安市公安局名山区分局交警大队大队长郭仲锦、教导员涂伟深入该区红星镇督导辖区内第二...

名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名山区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