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市名山区政协助推茶叶加工企业转型升级 协力打响“蒙顶山茶”金字招牌

四川政协报 2019-07-04 09:46 大字

“茶产业是雅安市名山区的重要支柱产业。一年多来,全区推动茶叶加工企业转型升级效果明显,不仅淘汰了环保技术不达标企业600余家,2018年相关税收还增至3000多万元。”雅安市名山区政协主席张忠春介绍说。

近年来,名山区全力推动茶叶加工企业转型升级。为此,名山区政协开展了大量调研工作,并形成高质量调研报告,为区委、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深入调研

大部分建议被采纳

2018年11月,名山区委、区政府出台《雅安市名山区茶叶加工企业转型升级推进方案》,明确提出,到2022年全区茶企保有量将维持在200家左右,新培育年产值过亿元的茶企6家以上,茶叶加工迈向高端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阶段,将蒙顶山茶打造成为百亿产业,打响“蒙顶山茶”金字招牌。

为积极配合区委、区政府重点工作,名山区政协早在2017年8月就着手对茶企煤改清洁能源工作进行专题调研。区政协人资环委组织部分委员和相关专业人士,先后深入多家茶企、电力公司、天然气公司以及各相关部门、乡镇等走访调查,并召开座谈会听取意见建议。同时,赴蒲江县、峨眉山市、洪雅县及雅安市雨城区等茶叶产区学习考察,全面收集基础数据,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归纳分析整理。作为区政协人资环委主任,余素强参与了调研的每个环节,并执笔形成了一份内容扎实、专业性和可操作性强的调研报告。报告不仅针对该区茶企煤改清洁能源进行详细分析,还给出了5条具体工作建议。

名山区委、区政府对区政协报送的这份调研报告高度重视,吸纳了其中的大部分建议,于2017年11月印发了《雅安市名山区加快推进茶叶加工企业转型升级十八条措施(试行)》,明确2020年底,全区茶叶加工行业全面完成禁煤的目标任务,并将责任细化到单位和负责人。一年多来,全区各相关职能部门紧锣密鼓地开展茶企转型升级工作,茶企数量从原有的1299家缩减到652家,大量环保技术不合格的小、散茶企被关停。

积极配合

转型升级初见成效

6月26日,记者来到雅安市名山区黑竹镇莲花村的一片工地。工地负责人告诉记者,工人们正加足马力投入建设,力争11月底完工,让茶企能在明年春茶上市前入场。

此前半个月,名山区北部茶叶集中加工园区开工仪式在这里举行。按照《名山区茶叶加工企业转型升级空间布局规划》,名山区将建成4个蒙顶山茶加工示范园区,扶持200家左右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茶企入园发展。率先启动的名山区北部茶叶集中加工园区,是雅安市2019年重点建设项目。

当天,记者还走访了名山区的两家茶叶加工企业。位于新店镇的成名茶厂,规模不大,进了厂门,一眼便是车间里忙碌的工人和一堆堆货品。这家茶厂2017年底就开始着手“煤改气”工程,是名山区第一批推行煤改清洁能源行动的茶企之一,享受到30%的优惠补贴资金。“用了5个月时间,花了100多万元,设备全部都换完了。”茶厂总经理陈红军告诉记者,“改造之前,煤灰污染严重,现在工人干活儿感觉轻松多了。”

名山区的龙头茶企——四川蒙顶山跃华茶业集团有限公司,有着博物馆式的室内陈设和公园式的园林布景。公司董事长张跃华说:“名山这次对茶企进行规范、升级,有效遏制了以往市场上无序、恶性竞争的现象。我们一家六代人专心制茶,发展到今天,目标是进一步做大做强、做好品牌。”张跃华曾担任多届雅安市、名山区政协委员,还当选过省人大代表。5年前,他的儿子张波出任公司总经理,在公司积极推行“煤改电”工程。2017年底,张波当选省人大代表。在去年召开的省两会上,张波表示:“只有每个企业践行好自己的社会责任,积极采取绿色生产方式,拥抱绿色发展新步伐,才能共享更多的蓝天白云。”

“发展好名山茶产业,擦亮蒙顶山茶叶品牌,政府有信心和决心,我们也有信心和决心。”张跃华表示。

□张红 本报记者 唐召怡

新闻推荐

常态化开展“联包帮”工作 全力推进“双城”创建

近期,雅安市各“联包帮”部门深入联系大院开展驻点帮扶工作,对发现的乱停乱放和环境卫生等问题进行纠正,并广泛宣传文明...

名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名山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