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模式:农村电商 农户不出门 产品销全国

雅安日报 2019-05-27 08:49 大字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电子商务早已深入农村。借助农村电商的平台,农户足不出户就能把农产品销往全国,让“农产品进城”变得更加便捷。

进入5月,石棉的枇杷、汉源的樱桃陆续上市。线下,果园中迎来了一批又一批的游客,体验采摘,现摘现买。线上,一个个订单从全国各地飞来,打包装箱,通过快递物流,把新鲜的水果送到客户手中。

近年来,雅安市电子商务发展迅速,农特产品通过网络营销,大大提高了销售量,实现了农民增收致富。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雅安市农特产品网络零售额实现了0.59亿元。

借助平台市场更广阔

5月的雅安,除了水果在线上卖得正欢外,茶叶也是热销产品之一。

“你好,请问蒙顶甘露是一款什么样的茶?”

“亲,蒙顶甘露是蒙顶山茶的代表产品,以清明节前的全芽头为原料,经三炒三揉精制而成,是我国卷曲形茶叶的代表之一哦!从口感来讲,蒙顶甘露清甜鲜爽,回口甘甜。”

……

经过来回几次交谈,客户终于下单,买二两先品尝试试。

“类似这样的对话,几乎每天都有,但不是每一单都能成交,毕竟从问的问题就能判断出对方对茶叶不是很了解。”名山区红岩乡的杨红说,“但每达成一笔新交易,我们的市场就增大一点,日积月累,线上的市场潜力不容忽视。”

杨红根据网络后台的数据分析,经过连续几年的坚持,其客户最远有东三省和华北地区的,近的也有成都、绵阳等周边地区的。

“相比坐店式的销售,线上交易的市场覆盖面更广。”杨红说。

平台建设推进电商进村

几年前,对雅安市大部分农村村民来说,网购还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但如今,不仅网购普及了,连网销都变得如家常便饭般普通。这一切,得益于雅安市农村电商的快速发展。

市商务局电子商务科负责人介绍,在平台建设方面,“淘宝·特色中国雅安馆”、“淘雅安”、“茶商在线”、“乐购”、“京东·中国特产雅安馆”、“熊猫公社”等本土平台的相继建立,以及“赶街网”、“邮掌柜”、“天虎云商”、“苏宁云商”、“田田圈”等电商企业先后入驻雅安市各县(区),丰富了雅安市农特产品线上交易的平台和渠道。

“去年通过我们的电商体验中心,帮助老百姓卖了很多本土特色农产品到全国各地,包括茶叶、猕猴桃、土鸡蛋、腊肉等。其中仅猕猴桃就销售了大约50万公斤。”名山区解放乡银木村为农服务中心负责人蒋达伟介绍,为农服务中心虽然身在银木村,但辐射范围除了解放乡,还包括周边的红星镇、百丈镇、马岭镇和联江乡。

据统计,目前全市已累计建立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点644个,电商进村,大大促进了“农产品进城”。

市商务局电子商务科负责人说,蒙顶山茶、雅安藏茶、汉源樱桃、汉源花椒、石棉黄果柑等农特产品依靠电商平台加速上行,已经成为了雅安市农村电商发展的主动力。

目标明确壮大电商规模

早在2014年,雅安市就出台了《关于促进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的工作意见》,明确要拓展电子商务农村市场。支持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系统、新农村商网等平台建立产供销一体的农副土特产品网上销售体系;支持农村电子商务平台与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基地、农产品营销大户、超市、餐饮企业合作,拓展实施“电子商务乡村工程”,建立快捷、实惠的新农村电子商务便民服务点。

随后,《关于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实施意见》《关于加快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相关政策相继出台,《雅安市“十三五”电子商务发展规划》编制发布,都明确了要坚持规划设计引领雅安市农村电子商务发展。

据统计,雅安市近几年农村电子商务交易额平均增长速度在30%以上,网络零售额平均增长速度近30%。

“除了政策支持,雅安市还采取电商协会、企业与培训机构合作等方式,举办了各类电商培训近100场次,培训电商相关人员6万余人次。”市商务局电子商务科负责人说,其中50%以上的针对农村进行的培训,确保已建立的网点投入营运,解决电商人才不足的问题。

另外,雅安市还通过创新扶贫产品销售机制,加大了产销对接力度。通过引导企业与乡(镇)、村对接,推动了农特产品实现线上销售。

该负责人表示,下一步,雅安市还将通过继续贯彻落实兑现扶持政策,加强本土龙头电商企业培育,完善电子商务配套体系建设等措施,引领和推动农村电商发展。

雅安日报记者李春蓉

新闻推荐

传递中国声音的姐妹花

陈倩娉(右)、陈倩丽两姐妹都成为知名翻译。(照片由陈倩娉提供)陈倩娉(口述)赵敏(整理)■编者按她是从罗城走出去的仫佬族女孩,从一...

名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名山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