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越过越美 四川农民收入40年增95.2倍

四川农村日报 2018-12-15 05:49 大字

□本报记者 刘佳

改革开放40年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各种力度空前的惠农政策激励,拉动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农民收入从主要依靠传统农业经营,进阶为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并重,收入结构实现了“独角戏”到“大合唱”的转变。

数据显示,四川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于1995年、2010年、2015年迈上1000元、5000元、10000元大关。2017年,四川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226.9元,比1978年增长95.2倍,年均增长12.4%。

特色效益农业

有效助农增收

9月,雅安市名山区茅河乡香水村内车流如织,又进入一年的茶苗销售旺季。装运茶苗、协商价格……当地香水苗木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丁华忙得不可开交。“合作社目前有社员200余户,辐射带动全乡乃至周边1200余户农民发展茶苗种植。”丁华介绍说,茅河乡素有“中国茶苗第一乡”美誉,当地90%以上农户种茶,目前全乡茶苗种植面积约3000亩,出圃茶苗10亿株。育成的福选九号、名选131、蒙山九号等品种远销省内外。

“目前,贵州、云南等多个省份种植的茶苗都来自茅河,我们也因此拥有市场定价权。”丁华给记者算了笔账,在茅河乡一亩地约能扦插茶苗40万株,每株茶苗售价约0.13—0.15元,种植一亩茶苗可带来5万—6万元收入,按每家农户平均约有3亩地计算,一家人一年种茶可收入十几二十万元,当地农民户户住小楼,家家开汽车。

名山区的茶产业是 “川茶”发展的一根标杆,也是四川省特色效益农业助农增收的一大典型。1978年,四川的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经营净收入仅为14元;2017年,这一数字已增加了4807.4元,是40年前的344倍。这与全省各地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密不可分。近年来,四川省通过发展蔬菜及食用菌、水果、茶叶等优势产业,加快创建良种化、标准化、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品牌化基地建设,促进了四川特色效益农业快速发展,为农民增收提供强大支撑。

新产业新业态

拓宽增收渠道

12月10日,张光惠备好香肠、腊肉,煮了一大锅鸡汤,热情招待家里的客人。张光惠的家位于洪雅县花溪镇 “水韵新村”,共有一楼一底10间房,其中8间对外营业,常年租客近10人。如今依靠搞民宿,他们一家的年收入接近15万元。

“我们这里靠近瓦屋山和柳江古镇,森林覆盖率有75%,为发展农旅融合创造了条件。”花溪镇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过去花溪镇重点发展畜牧业,奶牛养殖在当地产业占比超过80%。然而,市场行情波动和养殖面源污染,多年来困扰当地经济发展,转方式、调结构迫在眉睫。

瞄准当地特有的生态旅游资源,该镇将产业发展重心转向农旅融合,大力发展生态茶园、时令蔬菜,打造林业景观建设。 (下转02版)

新闻推荐

雅安51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 总投资127.1亿元

集中开工仪式现场集中开工仪式现场集中开工仪式现场项目分布区域雅安日报讯12月3日上午,四川省2018年第四季度重大项...

名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名山区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