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 科技支撑 机制创新 四川省贸易学校“三招”发力乡村振兴

西南商报 2018-09-28 15:51 大字

□张洪波 本报记者 薅夫 文/图

八月的雅安,骄阳似火,气温达到一年中的最高值。忙碌了一学期的四川省贸易学校(以下简称“省贸易校”)正值暑假,老师们也可以好好休息一下了。而此时,一项新的重要任务又落到他们肩上,学校承办的“雅安市2018年农村电子商务党员骨干示范培训班”在名山校区举行。雅安全市六县三区的基层党员骨干代表80名,在这里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强化培训。学员纷纷表示,通过学习,了解了电商发展趋势、开拓了眼界、增长了见识、拓宽了渠道、提升了电商技术和技能水平,这样的培训很给力!

省贸易校作为四川省供销社直属中职学校,发挥自身优势,全力践行“乡村振兴我先行”,积极承担面向农民、农村、农业的大教育任务,致力于“懂经营、擅管理、守法纪”的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发扬主动性,不断创新科教支撑方式手段,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贡献力量。办农村电商骨干培训班这类的工作,是学校的“常规动作”。

立德树人

培养服务乡村振兴新乡贤

乡村振兴,人才为先。

学校围绕实施乡村人才振兴战略的要求,完善专业设置,紧扣茶叶产业化发展和农村实用人才需求,建立起茶业发展研究院,有针对性地新设了无人机植保、康养、电子商务、乡村旅游等传统商贸教育和涉农特色专业12个,探索形成“茶+电商”产教融合模式。进一步制定涉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积极参与毕业生基层成长计划,大力培养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技术人才。近五年来共培育涉农专业毕业生3556人。采用“校乡合作”对农村致富带头人、优秀农村青年和农村新增劳动力实施“学历提升”计划,推行“送教下乡”“定向培养”等培养模式,使更多农村新增劳动力接受职业教育,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复合型乡土科技人才,近三年共培养中职非全日制学历教育学生452人。

“我曾经是省贸易校的学生,现在是省贸易校的编外老师。”名山区映山红茶叶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主任王显银一边说,一边给我们泡上他自己制作的特级花茶。他通过在省贸易校的学习,加上自己多年的探索实践,现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制茶专家,时常被邀请到外地讲课。他所在的双田村是省级贫困村,“发展茶叶生产和加工,给全村脱贫加了一把力”。去年,双田村已成功脱贫。

学校依托国家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和职业技能培训,大力参与实施返乡农民工创业指导和培养计划、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轮训计划、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计划、职业农产品经营人才培训计划。采取“调出来提升、派进去指导、本地化培养”等方式,多形式、多渠道地培训各类型带头人、经营管理人员和专业化服务人员。党的十八大以来,共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1520名。像王显银这样的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在乡村振兴中大显身手,很受欢迎。

此外,学校发挥继续教育、合作经济研究等辐射面广、培训方式灵活等优势,学校是四川大学、西南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师范学院等高校校外学习中心,开展对农村学员、乡村教师的高等学历提升工作,近三年专、本科毕业学生达556名。培训采取异地培训、集中办班和现场观摩等方式,开展基层管理干部、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大学生村官知识更新培训行动,增强他们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能力,近三年开办专项培训班11个,培训人数689人。参与供销社“党建带社建、村社共同建”基层组织建设,协助选拔和培养基层供销社干部,积极参与组织部门对农村基层党员骨干示范培训,培育好农村产业发展“领路人”。

科技支撑

办学在乡间 教学在田间

3月24日,全省供销合作社系统推动乡村振兴现场交流会在雅安召开,四川省贸易学校结合自身学校特色与文化,围绕“复兴供销归初心 乡村振兴我先行”主题进行现场解说,受到与会者的称赞。

学校采用“办学在乡间、教学在田间,研学在车间、讲学在民间”的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推动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实现产、学、研的一体化,更好地服务茶产业经济。在乡村振兴中传递“供销社声音”、打造“供销社名片”、筑牢“供销社阵地”。学校努力通过全体师生“茶道育人”的理念传播,把正能量带入茶区,植入乡村。

“我先后到各地乡村讲课30次左右,听课的农民1500人以上。给他们讲茶叶栽培和加工,病虫害防治等,听课的学员都很认真。回来后还经常电话指导。”学校李应文老师说,他到汶川县水磨镇讲课,由于条件有限,只能自带干粮和方便面。但听到当地学员学习后提高了技术,茶业产值由每亩300元上升到1000多元时,他非常高兴。学校像李应文这样到乡间地头讲学的老师还有很多。

由于多年的积淀,省贸易校在茶专业建设方面成绩突出,制定高职茶树栽培与茶叶加工实训装备国家标准、中职茶叶生产与加工国家教学和实训装备标准3个,制定茶叶鲜叶采摘省级标准1个,出版茶叶加工省级教材2本。为助力乡村振兴,服务雅安茶产业经济,学校调整了教学结构和发展思路,围绕茶产业构建“一院四系”:茶业发展研究院、合作经济系、茶业旅游系、农业机械系、艺术教育系,围绕产业办专业,多点突破谋发展。目前与雅安26家茶叶企业深度合作,促进产、学、研、销、商共荣发展。

学校主动作为,跨单位组建科技创新联盟,强化创新驱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集聚农村发展新动能,积极促进农业产业现代化。学校要主动联合高校、行业协会、涉农单位等部门的科研机构,组建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和技术指导服务团队,参与区县供销社农业社会化服务,承担社科联、科知局等多部门的科研课题,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目前承担雅安市社科联课题2个,中国供销集团体制改革课题1个,雨城区科技课题1个,正在申报四川省科技厅乡村振兴培训项目1个。

创新机制

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我校积极构建校地人才培养合作与交流机制,通过政策上鼓励、物质上奖励、职称上激励,促进人才、技术等创新要素向农业主战场流动。在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年度工作考核等方面把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业绩作为社会服务绩效考核内容,鼓励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成果送进千万家。还要深入模式探索,创新服务示范机制。学校制定乡村振兴人才交流计划,每年将委派拟定下乡、下企驻岗指导教师5名,下派到贫困村帮扶干部不低于2名。”省贸易校相关负责人说。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进一步实施,学校人才培养、农业技术服务、科研项目等任务的不断加大,学校将乡村振兴纳入学校工作重要议程。为适应新常态、推进新方式,更好地为乡村振兴服务,学校成立了校长领衔的服务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

“我们和省贸易校合作得很愉快。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上手快,效果好。”跃华茶叶集团董事长张跃华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省贸易校与跃华茶叶集团联合成立了技能大师工作室,张跃华不仅向学生传授制茶技艺,还向学生揭示人生意义,“好茶需要磨练,人生也需要磨练”。张跃华认为茶业是值得一辈子做的事。每年都有学生到他的公司实习,也有老师前来交流。

学校积极推进校乡合作、校企合作、校校合作等多种形式的合作,探索建立农业技术推广团队。建立健全教师驻村、驻企等对口联系服务制度,建设技能大师工作室培养示范基地等,鼓励学校专业技术人员在生产一线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学校将打造乡村振兴科技队伍,结合农业机械、乡村旅游、农村电商、茶叶加工等专业优势,组建无人机飞防、农业社会化服务、农家乐经营管理、茶叶种植与加工技术、农村电商技术等7个专业服务队68名专业教师深入农村开展技术服务和人才培养。

办学68载的省贸易校,培养各级各类技能人才10.5万人,其中新型农民3.5万人。经过这几年持续的技能大培训,逐步壮大了地方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加快了农业新旧动能转换。众多农民经过培育开阔了眼界、提高了素质、掌握了技能、学会了经营,一批怀揣创新创业梦想的新型职业农民,成为推动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的骨干力量。

省贸易学校历经沧海桑田,68年艰辛创业,68年砥砺奋进,68年厚积薄发,不忘服务三农初心,勇立改革发展潮头。68年职业教育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 30多年专业培养基层干部成为“基层干部成长的摇篮”。在新的历史时期,学校将以大力培育新乡贤为己任,服务全省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面对未来,校长董福海满怀信心地表示:学校将以筹建乡村振兴学校为目标,构建出层次更高,空间更广阔,影响更深远的特色办学模式,助推乡村振兴,发展新时代供销合作,为乡村振兴贡献“供销力量”和 “贸易学校智慧”。

新闻推荐

奔赴成都 执结涉民生案29件

本报讯(余娟记者杨棕贤)6日上午10时,雅安市名山区法院执行干警奔赴成都,迅速执结涉民生案件29件,执行到位金额10.42万元。...

名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名山区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