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法治宣传教育矩阵:助力建设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尚法雅安
法者,治之端也。
党的十八大以来,法治中国的宏伟蓝图磅礴展开。西蜀雅安,全面依法治市的崭新画卷激情绘就: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决策部署,围绕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法治意识和法治习惯“三大主线”,以法治雅安品牌建设为重点,着力深化依法治市实践,切实把各项事业纳入法治化轨道。
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在加快建设绿色发展示范市的新征程中,雅安市围绕“尚法为雅,善治为安”的法治品牌建设,从媒体宣传、社会宣传两个层面,利用电视、报纸、网络,以及法治文化阵地、法治户外广告、法治文艺活动6个载体,构建起“2+6”法治宣传教育矩阵,润物无声般传播法治精神。
农民夜校讲法
法治文化广场
法治宣传教育
传统媒体法治宣传的重要载体
改革开放40年,名山区茶香天下。
在这里,不仅有全市最大的茶园、最大的茶叶交易市场、最大的茶苗育种基地,还有世界茶文化圣山蒙顶山、中国至美茶园绿道……一片绿叶,让名山75%以上的群众有了稳定的生活依靠,还延伸出茶叶协会、商会、茶叶专业合作社等机构,形成了从茶苗育种到茶叶销售再到茶旅融合的完整产业链。
茶园发展的良好态势,离不开法治的护航。茶叶既是主导产业,在生产、流通过程中难免遇到矛盾纠纷,当地大胆创新,整合全区茶叶协会、商会、学会、专业合作社等社会资源,把人民调解组织建在茶产业链上,建立茶产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
“区上成立了专门的茶调委,在4个重点乡镇分别成立了茶调委员会,在种植、交易、茶旅融合等5个重点环节成立茶调室,全方位护航茶产业发展。”当地为茶业发展提供的保障,给了群众极大的安全感,恰如群众所言——茶业有纠纷就找茶调委。
透过那一片片翠绿茶园、那一张张喜悦笑颜,人们因茶而兴、茶因法而盛的丰收,注解着“依法推进发展,发展靠法保障”的现实意义。
这是创新推进全面依法治市的生动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雅安市始终把依法治市作为事关全局的战略性任务和系统工程来抓,坚持科学谋划、良法善治、依法治理、抓牢“关键少数”、改革创新、从严治党,把雅安建设各项事业纳入法治化轨道,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良序总体形成。
这也是《法治方圆》的生动场景。
《法治方圆》是雅安市推出的一档普法节目,聚焦雅安市依法治市工作,深度挖掘雅安市在推进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建设工作中的亮点工程和感人故事,对雅安市依法治市工作在治雅兴雅各项事业中取得的成效,对社会关心、大众关注的社会热点、焦点话题进行深度分析与报道,让广大群众在春风化雨中厚植法治信仰和法治观念。
其实,《法治方圆》还有一对姐妹——《雅安警方》和《拍案明法》。前者主要是及时报道警方动态,现场追踪大案要案,展示警察形象风采以案说法,积极推进普法教育;后者以“庭审拍摄——案件回放——法官说法”的形式,还原案件本身,达到说法明法的效果。
法律工作者是法治建设的中坚力量,对建设法治社会,推动全民守法起到主力军作用。
早在2017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行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的意见》,国家机关首次被明确为法治宣传教育的责任主体。自此,国家机关不仅要执法、守法,还要肩负起全民普法的重任。
按照“谁执法谁普法”的要求,雅安市相关部门(单位)加大与媒体的合作力度,扩大普法的载体和平台,让每一名法官、检察官、行政执法人员、人民调解员,在执法过程中,在法治实践中,对当事人普法、对特定人普法、对社会关注的人群普法。
同样,在报纸上,也能常常看到法治的身影。《雅安日报》每月一期的《法治雅安》特刊,有“深度解析”“聚焦热点”“基层视角”“公益普法”等板块,以开阔的视野、丰富的内容,突出深度观察和独特视角,强化宣传的针对性、可读性、服务性。
而《雅安日报》每周一期的《法治周刊》,针对不同时间节点、不同工作重点推出了大量有深度的报道,使全市依法治市宣传工作呈现出点面结合、日常报道与重点报道结合、常规新闻与纵深报道结合的局面……越来越多的群众通过这种宣传,增强了法律意识。
全媒体平台法治宣传更立体
法治,就是用法律的准绳去衡量、规范、引导社会生活。法治的真谛,在于全体人民的真诚信仰和忠实践行。
全民守法,百姓还需要便捷的法律服务路径。
现实中,雅安市法律资源分布不均衡的情况仍旧存在,律师、公证、司法鉴定等法律服务集中在城市,而广大基层群众则面临着找律师难、做公证难、做司法鉴定难等困境。
从推广“一村一社区一法律顾问”制度,到法治扶贫“五个一”全覆盖,再到“法治雅安”微信公众号的“律师在线”……党的十八大以来,公共法律服务供给不足的短板正在逐渐补齐,普通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获得所需要的法律帮助。
而今,只要关注“法治雅安”微信公众号,群众有任何法律问题都可以通过公众号向律师在线咨询。翻开“法治雅安”的“律师在线”,自2017年上线以来,既有房租纠纷,又有老人赡养纠纷,也有子女抚养权问题,还有农民工工资、征地补偿、购房纠纷等……每一个问题,都是群众诉求的有效表达,每一个答案,都释放着公共法律服务的温暖。
“律师在线”的24小时便民服务,只是“法治雅安”微信公众号的一个缩影。虽是政务类的微信公众号,“法治雅安”却拥有内容丰富、看点有趣、文字生动等诸多特点,每日推文以市民最关注的法治话题、本地有趣的咨询、重大事件新闻为主,且开设了3个不同的栏目版块——“知识竞赛”“法治天地”“法治文化”。
“知识竞赛”栏目,是一个长期活动。市民通过手机参加法治知识竞答,内容包含宪法、民法,以及少量的刑法内容。参与答题分数高者有机会获得精美实用的奖品。市民参与其中,不仅有了获得感,愿意长期支持,也在不知不觉间学到了不少有用的法律知识。
“法治天地”栏目下设“律师在线”“法治方圆”“法治TalkShow”“法治漫画”“学习栏目”5个标签。“法治方圆”将上文提到的电视节目推送到移动端;“法治TalkShow”采取以案说法内容+脱口秀形式,让受众喜闻乐见;“法治漫画”让法治知识、法律条文“活”起来、轻松化;“学习栏目”用于放置各县区法治工作开展情况的展示,在这里可以看到全市的法治精神风貌。
法治文化栏目下设“VR看法治”“治微电影”“法治宣传片”“法治雅安网”4个标签。其中,“VR看法治”利用先进的VR技术,让雅安市的法治文化长廊走进电脑、手机,进入大众视野;“法治微电影”则展示了法治类微电影,民众看有趣的微电影,就学到法治知识;“法治宣传片”则精心制作各种普法宣传片,推介“尚法为雅、善治为安”法治品牌,凝聚干部群众对法治雅安的归属感、荣誉感、尊崇感。
至于法治雅安网,则是放置在大流量网站上的“法治雅安”专题页面,一切与法治有关的消息、内容都会及时更新,市民能够及时获得法治信息,在网页上还有“图说法治雅安建设”的专题投票页面,市民可以通过网络投票,选出全市范围内开展过的印象最深刻、最有效的线下法治宣传活动,以此扩大宣传力度,达到在网络上进行二次宣传的目的,也可以把各县区的法治宣传教育资源整合在一起,方便明确今后的宣传方式与目标。
“发挥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优势开展全媒体宣传,就是要充分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依法治国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群众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
社会宣传法治宣传常态化
全民守法,最终要靠激发群众的法治热情。
亚里士多德说过,虽有良法,要是人民不能全都遵守,仍不能实现法治。
只有人人参与的法治,才具有坚实的社会基础。
为此,雅安市从法治文化阵地、法治户外广告、法治文艺活动方面,进行法治宣传教育的“社会宣传”。
翻开2018年全面依法治市工作要点和专项行动方案,示范创建巩固扩面行动、法治文化建设行动、法律七进深化行动……均和法治宣传教育相关,都是法治宣传教育的重要载体。
其中,法治文化建设行动明确,按照“党委主导、政府支持、社会参与、全民共享”的思路,深入挖掘体现雅安特色的法治文化,依托城市绿地、广场、公园等场地,因地制宜规划建设法治主题公园,浓厚法治氛围,潜移默化传播法治精神。
这是法治文化阵地的基层实践。大渡河畔的石棉县新棉镇棉城街道广元堡社区,随处可见“法治文化”“诚信文化”“廉政文化”等为主题的文化小区。值得一提的是,川矿记忆文化区更将“不怕牺牲、艰苦创业、顽强拼搏、奋力开拓”的川矿精神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生动融合,实现了“德治”与“法治”的有机统一。
将视野扩大到全市。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的成果,变成了一串串详实的数字。雅安市共在人口密集处建成法治文化广场即法治文化长廊和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基地等法治文化阵地60个,建成法治文化新村66个,并利用VR技术进行网上展示。
这是法治社会的美好画卷。仲秋的荥经兰家山公园一步一景,公园内,集桂花观光与警示教育为一体的补栽补种警示教育基地格外引人注目。这片桂树已下种一年有余。而这片桂树的栽种者和护林人不是别人,正是此前因滥伐林木罪、盗伐林木罪被当地检察机关提起公诉的程某。
去年4月,程某因未办理林木采伐许可证,滥伐林木32.153立方米,盗伐国有林木28.327立方米。最终为自己的犯罪行为付出代价:获有期徒刑二年,缓刑三年;赔偿被盗伐国有林木损失4000余元;在判决生效后30日内,在当地林业部门指定范围内、使用指定树种补种241株,并按林业部门要求管护两年,确保栽种的林木成活。
这是荥经县在打击破坏环境资源犯罪中,探索适用“补栽补种令”的首案。
近年来,雅安市两级法院在破坏生态环境刑事案件审判中引入了恢复性司法理念,探索“补栽补种令”的做法,并将补种复绿、增殖放流等环境资源恢复行为,纳入被告人的量刑情节予以考虑,既实现对犯罪的惩罚和预防,又实现对环境的修复,扩大环境资源审判和保护的影响力度,实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治理一线的司法功能。
过去针对破坏环境资源类的案件,都是根据法律规定对犯罪行为人直接判处刑罚,但是,已遭破坏的生态资源谁来修复、如何通过法治之力更好地守护生态文明、如何促进大众环保意识提升?雅安市两级法院探索出了新法子,受到群众赞赏,这种人性化的司法行为,不仅对破坏林木人员起到了有效的惩戒效应,提升了其保护森林资源的意识,还让观光者和当地群众在观景赏花的同时,受到法治警示教育。
此外,雅安市还利用户外广告集群,在全市的交通要道、繁华地段树立标牌和LED电子屏,开展法治宣传教育。通过文艺宣传会,将法治文艺活动带下基层。通过精彩的歌舞节目,让群众在观看文艺演出的同时,学到法治知识,提高法治意识。
市依法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采用这样的方法,旨在让雅安成为一座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尚法之城”。
一方面,增强群众的法治获得感。从获取群众的大量留言和提出的大量法治问题来看,群众参与法治实践的积极性在不断提高。法治知识竞赛参与人数高达3万余人,就是最好的证明。
另一方面,建立了长效机制。培养群众的法治意识,不可一蹴而就,虽然目前群众的法治意识已经有了显著增强,但在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上,任重而道远,长效机制的建立,必将有助于法治宣传教育的持续开展,让法治意识和法治精神深入人心,让全民守法蔚然成风。
雅安日报记者唐小未
新闻推荐
雅安日报讯目前,雅安市今年的地方性法规审议项目《雅安市青衣江流域水环境保护条例(草案)》(以下简称“条例草案”)已经经...
名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名山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