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师父是劳模

雅安日报 2020-12-31 16:15 大字

杨新陆和徒弟陈秋敏

第一次感觉劳模离我既遥远又熟悉,遥远是因为自己距离劳模还有很大的距离,熟悉是因为我的师父是2020年全国劳动模范,四川省“4.20芦山抗震救灾先进个人”,他叫杨新陆,国网芦山县供电公司清仁供电所所长。

2013年还是大一新生的我,清晰记得4月20日雅安市芦山县龙门镇发生7级地震,成都震感强烈,那是我对芦山的第一印象。

2016年参加工作,我有缘分到了芦山,与杨新陆结成师徒关系。后来从同事口中了解到师父是地震抢险期间点亮震中龙门第一盏灯的人,并在10天内带领人员抢通龙门乡、宝盛乡10千伏线路180公里,0.4千伏配电线路260公里,师父在我心中的形象瞬间变得伟岸而又高大。

在我的印象中,师父是一个严格、执着、能吃苦、能战斗的人,是一名平凡而又普通的电力工人。

记得刚参加工作时,我还没能从学生角色完全转换到工作角色,还带着些学生时期的“不良习惯”。早上上班总想赖几分钟床,偶尔吃完饭到供电所就会迟那么几分钟,这个时候师父都会站在二楼“迎接”我,“咋回事嘛今天?哪截路好多人把你堵到了嗦?”

师父是属于嗓门比较大的那种,在供电所安排工作或训斥人时就数他的声音是最洪亮的,有些爱开玩笑的老师傅给他取了个绰号叫“大喇叭”。

被他一训斥,整个供电所的人都知道你犯了什么错,自己又觉得面子上挂不住,心里默想“算了,这以后还是按时上下班,这大喇叭太凶了。”

“秋敏,你先停下手中的事情,我这边有几个工作给你交代下。”

工业园区几个新投、年中工作总结、夜查高损台区、写新闻稿,一下子几样工作压下来,随口答应的我满脸黑线,心里却直叫苦“啥都丢给我做,累死我得了”。心里叫苦的同时又在宽慰自己,师父为何叫我而不叫别人做呢,那是相信我可以做得好,同时也是在锻炼我,他也是从年轻走过来的,吃过的苦比我们吃的盐还多。内心瞬间就坦然接受了。

后来供电所开展技能比武竞赛,师父叫我必须参加装表接电和安装横担。因要爬电杆,我心里有些慌张,害怕干不下来。

“怕啥子?走,我给你讲点窍门儿!”师父看我紧张,赶忙过来安慰。原来还可以这样嗦,在师父的教授下,我又掌握到一门小技巧,紧张的情绪瞬间就消散了。

就这样我一直跟着师父在基层一线不断磨炼,师父常对我说“你啊不要觉得我老叫你做事情就烦,年轻人就是要多学、多干,才能尽快成长。哪天能把供电所的事务全学会,那你才算出师了。”

2019年“8.22”暴雨、2020年“8.11”特大暴雨,电网受灾严重,师父总是第一时间带队前往受灾现场。印象最深的就是西川村抗洪抢险,现在回想起来都还觉得脚底隐隐作痛。

那时候的抢修现场因为洪水冲刷到处都是乱石堆,材料运送不进去,人员紧张,师父就亲自与抢修人员一起扛材料;杆基不牢固,为暂时解决问题,他就和大家一起搬运石头固定;抢修任务重,为节省时间,他就和抢修人员一起坐在乱石堆上吃盒饭,吃完就开工。穿着水鞋来回跑,单薄的鞋子长时间与石头接触,脚板根本承受不住,但却没见他说过一次累、一次痛。

每次和师父一起参加抢修,我都会觉得很安心、很踏实,感觉只要有他在就会顶起一片天。师父对于工作的执着与热情,推动着供电所向好发展,影响着身边人,他的这种精神也深深打动着我,在我眼里似乎没有困难能够将他打倒,困难面前有师父,师父面前没困难。

在师父的带领下,“职场小白”的我在基层不断经受磨炼,他身上那股干劲、拼劲在不断激励我稳步前行。

我也逐渐明白,师父带着我学系统、跑现场,是为了不断提高我的业务技能水平;鼓励我参加技能比武活动,是为了不断提升我的实操能力;让我参与到供电所各种材料撰写中,是让我对供电所工作有更清晰地认识。

现在我也在慢慢成长,成为一名副所长,我也将以师父为奋斗的榜样,努力向劳模靠近。师父那27年如一日扎根基层的精神将激励着我更加热爱劳动,更加珍惜这难能可贵的工作,以青年的青春活力、鼓足干劲去创造更优异的业绩,充分发挥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作用,在工作岗位上不断磨练自我,加快成长的步伐,尽快独当一面。

陈秋敏 本网记者 杨宇龙 整理

新闻推荐

讲好红军故事 传承红色精神

芦山县老区建设促进会相关人员看望骆朝建(中)“感谢你们为传承芦山红色文化、讲好红军故事作出贡献!”连日来,芦山县老区...

芦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芦山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