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山:旧集换新市 治理惠民生

四川经济日报 2020-03-05 06:45 大字

“赶集场所规范集中后,这里路面畅通了,街道也安静了,到处干净整洁,看着心情也好了。”近日,说起芦山县太平镇赶集场所周边环境的“大变脸”,附近居民李志平拍手称赞。

小小赶集场,连着大民生。近日在抓好新冠肺炎防控的同时,太平镇将环境整治和推进经济发展作为当前中心工作来抓,牢牢把握用心治“堵”,耐心“疏”导,精心搬“迁”工作节奏,积极开展赶集场所规范迁移,认真组织筹备赶集开市活动,赢得了群众的交口称赞。

旧集

“脏、乱、堵、闹” 群众怨声载道

“这条街本来就不宽,一层又一层的‘骑门摊’让道路更加拥堵。我们的车子也是开进来容易,开出去难。”说起赶集场所规范前的生活状况,居民胡开兵直倒苦水。

太平镇赶集场所位于太平镇的交通主干道,南连宝盛,北接大川,以街为市的情况始于19世纪90年代中期。近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场镇人流、车流量与日俱增,沿街随意占道经营、乱搭乱建等现象屡禁不止,“脏、乱、差”等问题逐步显现。

“之前天不亮,街上叫卖声闹哄哄的特别吵,尤其到了热天,赶集过后留下的烂菜烂果的腐臭味更是难闻!。这样的赶集场所早就该整整了!”住在场镇街边的杨彬说道。

搬迁

“治、宣、劝、惠” 干部巧解民忧

据悉,太平镇于2015年在胜利村下场口组修建了农贸市场,占地面积920余平方米,但是,大量商贩存在不愿挪窝的固化思想,以农贸市场位置较远为由仍然“以街为市”占道经营,拒绝迁移入驻,新修的农贸市场成了“空壳子”。

“新冠肺炎防控工作开展以来,我们工作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就是大疫过后群众人居环境有大的改善、生活习惯有大的改变,文明素质有大的提升,场镇赶集场所治理不能再拖延,我们说了就算,定了就干,一定把赶集场所规范治理到位。”镇党委书记苟发灵说道。

太平镇迅速成立由镇主要领导亲自挂帅的农贸市场迁移工作领导小组,每天深入群众当中,一方面耐心给排摊设点群众做动员工作,让其主动搬迁;一方面给门面经营户做思想教育工作,引导其不再占道经营;另一方面给广大群众作宣传工作,凝聚积极支持赶集场所“迁居”的群众力量。工作一开始,干部被一些商户拒之门外,甚至破口大骂,但通过不厌其烦的宣传引导,他们逐渐发生了态度转变,积极配合支持工作。同时,太平镇班子成员率领镇村组干部、党员、志愿者和县级联系部门300余人到场镇、聚居点、通村通组道路等网格责任区清扫卫生、喷洒消毒液,清拆占道经营摊点,营造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为场镇赶集场所迁移打下良好基础。

“考虑到农贸市场位置,一开始很多人是不愿搬的。”太平镇分管城乡环境治理的副镇长刘竞波直言道,“政府通过免除前几个月的摊位费,暂不收取水电费,并鼓励大伙先报名先抽签分配农贸市场新摊位等优惠政策,不到一周时间,70余家摊铺经营户快速完成了报名、签约、抽签等工作,加快推进了赶集场所规范迁移进程。”

新市

“引、保、规、序” 群众拍手称赞

新冠肺炎防控进入新阶段,太平镇定于2月28日场镇集市开市,早上8点,镇干部职工、村组干部、镇派出所100余人按照前期分工,对前来赶集的群众进行广泛宣传,对各个交通要道的车辆进行疏导,对来往人员进行引导带路,耐心细致劝导商贩坐商归店,行商归市,赶集场所迁移工作如火如荼、有序开展。

“为保障迁移工作顺利进行,我们将全镇干部职工分为摊位协调引导组、应急稳控组、车辆疏导组、市场综合执法组、后勤保障及医疗救治组等5个工作组,各小组由镇班子成员担任组长,引导各摊贩在规定区域摆摊设点、车辆在指定区域规范停放,带领赶集群众到农贸市场交易买卖。”太平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徐创说道。

如今的农贸市场,混凝土的地面,铁皮棚的屋顶,100余个摊位划分成了蔬菜、鲜肉、活禽、水产等售卖区,还设置了市场秩序管理员、垃圾集中清运处,整个赶集日市场环境干净整洁、秩序井然有序。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对市场周边的环境进行整治,把还未进场经营户引导至农贸市场。同时进一步完善市场内的配套设施,提高管理人员的能力和水平,确保进场商户留得下、经营好,真正使农贸市场搬‘新’工程成为老百姓拥护的搬‘心’工程和惠民工程。”太平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徐创说。

周燕玲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庄祥贵

新闻推荐

“为战‘疫’故事感动落泪” 一养殖户为前线医务人员捐款

雅安日报讯2月20日,芦山县龙门镇隆兴村养殖户刘俐到芦山县红十字会捐款2万元,定向用于正在武汉战“疫”的医务人员身上...

芦山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芦山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