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心理健康社会和谐 市三医院在行动

攀枝花日报 2019-10-10 06:59 大字

医护人员陪同老年患者开展手工、棋牌活动。放射科工作人员在为患者做CT检查。如今的市三医院。1983年的市三医院。精神卫生专科联盟成立大会现场。□戎佳 本报记者 李云飞

今天是第28个“世界精神卫生日”。围绕“心理健康社会和谐,我行动”的主题,市第三人民医院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开展科普宣传和健康教育,引导全社会共同关注心理健康、关心精神疾病患者,合力构建和谐社会环境。

近年来,市三医院不断提升精神卫生业务技术水平,着力促进医养结合事业发展,截至目前,已发展成为全省六大区域精神卫生中心之一,是攀西及滇西北区域唯一一所以精神疾病、心身疾病、心理治疗,医学康复及老年医养为业务特色,集医、教、研、防为一体的国家三级甲等精神病专科医院,为加快推进攀枝花市区域医疗高地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四十六年砥砺前行学科建设日渐完善

1973年9月4日,市三医院的前身——渡口市精神病院成立。46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市三医院奋进拼搏,砥砺前行,发展成为全省六大区域精神卫生中心之一。目前,医院占地面积76156平方米,开放床位850张,拥有一批知名专家,业务辐射范围包括攀枝花市、凉山州、云南省丽江、楚雄等地及西藏部分地区。

目前,医院拥有心身疾病科、重性精神疾病科、心理科、老年科等重点学科。其中心身疾病科2010年建成四川省医学甲级重点专科,主要开展抑郁症、焦虑症、睡眠障碍等心身疾病的诊治,独立开展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的技术有4项、先进水平的技术4项;重性精神疾病科2011年建成市级重点学科,诊疗水平在攀西区域内领先;心理科是攀西区域心理咨询、心理治疗专业力量最强的团队,在汶川地震、芦山地震、攀枝花9·19洪灾等自然灾害的心理救助和疏导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老年科推行“以医为主,以医带养”的整体医养融合模式,将身体照料、身心康复及缓和医疗完美结合,为失能、失智老年人提供专业照护。

9月29日,市三医院传来喜讯:医院自筹资金1806万元新建的阳光医养中心正式投用。该中心建筑面积6006平方米,有床位162张,室内设施配备齐全、户外休闲区完善,可以满足有中高端照护需求的老人入住,让患病老人们不仅老有所医,还老有所养。这标志着市三医院朝着打造攀西一流的医养融合医院目标又迈出了坚实一步。

另外,市三医院拥有攀西地区唯一一家取得法医精神病鉴定资格的机构——精神医学司法鉴定所,承担攀枝花市、凉山州、云南省周边地区法医精神病及智力残疾鉴定工作。

精神卫生防治工作不断进步重精考核全省靠前

近年来,市三医院在攀西区域首创试点开展院内系统的精神康复工作,评估、筛选符合条件的患者到院内种植、养殖及康复超市等岗位进行精神康复,让患者掌握了一定的生活技能,获得存在感、价值感,为他们回归社会、回归家庭打下基础。同时,大力推进全市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工作,定期到各基层社区为疑似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开展复核诊断,为在管患者进行随访调药、康复指导、危险评估、办理残疾鉴定等工作。

在市三医院的不懈努力下,2018年攀枝花市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率全省排名第五,规范管理率全省排名第二,规律服药率全省排名第四。

成立精神卫生专科联盟推动区域精神卫生工作长效发展

2018年,市三医院牵头成立了攀西及滇西北区域精神卫生专科联盟,共有攀枝花市、凉山州和云南省的23家医疗机构加入。

联盟的正式成立是顺应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对健全完善攀西及滇西北区域精神卫生医疗服务体系、实现资源共享、提升医疗服务整体效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市三医院通过投入200万元建成的攀西区域心理卫生信息平台,与联盟单位间实现网络教学、网络查房,并通过开展临床技术指导、学术交流、人才技术培训等工作,提升了区域基层精神卫生专科机构的医疗能力,为精神疾病患者提供安全、有效、方便、经济的医疗服务,为攀西及滇西北区域群众的心身健康提供更优质的医疗资源。

“下一步,我们将加快建设现代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区域精神卫生中心对维护人民群众心身健康的保障作用,力争到2021年,建成攀西及滇西北区域精神卫生标杆、全省一流水平的精神卫生中心。”市三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

链接

当今社会未成年人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严重,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市三医院一直高度重视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并设立了攀枝花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为攀西区域未成年人心理健康保驾护航。如何在家庭教育中保护孩子的心理健康?一起来看看市三医院心理科专家刘鹏的真知灼见。

未成年人心理健康与家庭教育

□刘鹏

我国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约有3.68亿。多种研究表明,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问题的比例在10%左右,按此比例约有3600万未成年人存在各种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

我国台湾心理学家张春兴指出:孩子心理健康问题,根源于家庭,形成于社会,表现于学校。以父母为核心代表的家庭成员往往是人一生中最特殊的“重要人物”。因此为更好地促进未成年人形成健全的性格和稳定的心理素质,有效、健康的家庭教育至关重要。

在如何开展家庭教育这个问题上,父母往往缺乏培训。在实际家庭教育中,有“有问题的孩子”,通常有“有问题的父母”,通常也有“有问题的父母”的父母。这是一种心理的“传承”。这并不是说,把孩子的心理问题都“甩锅”给父母,而是我们需要意识到从自己开始,切断家族的某种代际传承。

被误解的“挫折式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可能利大于弊。相当一部分家长在自己成长的过程中经历了很多挫败,在坚持熬过了这些困境后,他们甚至感激挫折给自己带来的成长。但值得注意的是,熬过来了叫“成长”;没有熬过来,叫“创伤”。所以,家长需要做的并不是忽略甚至嘲笑孩子正在经历的挫折,而是鼓励孩子勇敢地面对困难,同时陪孩子一同熬过人生的低谷。只有储备了足够的温暖,才经得起严寒的侵袭。挫折本身并无意义,如何面对并与挫折相处,才是教育的意义。

父母思维惯性般地否定孩子价值观,是很多家庭中常见的问题。表现在家庭教育当中,则是父母否定孩子所热爱的,而孩子拒绝父母所灌输的。殊不知教育之道,尊重为先。可以有分歧,但可以求同存异。不要等到孩子从软件和硬件上都具备反抗父母的权威时,才亡羊补牢。

总之,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应认真思考自己成长的轨迹,找出家庭传承问题,及时调整和改变;同时用一种带有温情的态度对待孩子,避免刻板的理性、冷漠的旁观,用尊重、包容的心态陪伴孩子成长,教会孩子面对困境。

(攀枝花市第三人民医院宣)

新闻推荐

雅安法院着力提升民商事审判质效

本报讯(李月萍记者杨棕贤)19日,雅安全市法院民商事审判质效提升推进会在芦山举行。雅安市中级法院党组书记、院长袁...

芦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芦山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