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花开 香溢雅州
2018年,雅安市按照中央、省文明办的安排部署,深入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各县区和市级各部门单位认真组织,积极发动基层广大干部群众参与,推荐产生了一大批群众身边的好人典型,在2018年第四季度中,雅安市三名“身边好人”被评为“四川好人”,在全市形成了“学好人、做好事”的浓郁社会氛围。通过讲述这三位好人的事迹,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与崇高的精神,形成崇德向善、德行天下的社会道德主流风尚。
敬业奉献类
在“三苦”岗位上默默坚守
让冷清书桌散发缕缕清香
——记2018年10月“四川好人”获得者刘照辉
刘照辉(右三)陪同相关人员参观芦山历史遗迹
刘照辉,男,生于1963年6月27日,汉族,中共党员,四川芦山人,现任芦山县地方志工作办公室主任。2018年10月获得“四川好人敬业奉献好人”称号。
地方志工作是一项涵盖百业、纵贯古今的著书立说工作,任务繁重、枯燥劳心,被人称之为辛苦、清苦、艰苦之“三苦”岗位。刘照辉在这个“三苦”岗位上一干就是15年,他用执着与坚守诠释敬业、用传承与创新奉献社会,让人们闻到了从这张冷清的三尺书桌上散发出的缕缕清香。
2018年6月27日,是他55岁生日。这天,他从单位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官方号的微友和粉丝中收到300多条祝福信息,令他颇感兴奋。这是他亲手创办的“芦山地方志”微信公众号等所带来的成果效应,令他感到幸福满满、收获满满。
敬业奉献来源于坚定信念。刘照辉自2004年6月任县地方志办主任起,便立下甘为芦山地方志奉献之信念,伏案耕读15载,刘照辉从未向组织提过任何要求,抛开一切尘世杂念,全力投入、静心著书,用执着与守望诠释了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敬业奉献精神的质朴内涵。其间,也曾有领导关心过、朋友关注过,问他有无换岗之念想。他说,不用了,谢谢关心,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坚守在同一岗位上,尽己之能,竭己之力做点事情,就心安了。
平平淡淡的人生历程,并非是一事无成的代名词。人世间的许多精彩是由无数个平凡之举聚集而成。15年来,刘照辉带领县地方志办同仁艰苦打拼,辛勤耕耘,收获了成果,收获了自信,可谓一路艰辛一路景。如今,凝聚着他与他的团队15年心血与汗水的众多成果已逐一展现在世人面前,《芦山县志》(1986—2005)和《“4·20”芦山抗震救灾暨灾后重建志》两部巨著已进入修订完善阶段,不久将交付出版。据统计,他主持编纂出版的志书、年鉴、地情文献等书刊30多种,字数1200多万字。当看到这些成果被运用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各大领域时,他与他的团队深感欣慰。他说,人生之精彩,不在收获成果这一刻,而在为之奋斗之历程,没有奋斗之路,哪来收获之悦。
功成不必在我,但功成必须有我。近年来,应各方的要求,他亲自撰写各类文稿近百件,且要求不署名。淡泊名利,方能怡然自乐。他在55岁《生日随想》一文中这样描述:“岁月之长、人生之短、宇宙之浩、人生之渺,我们每个人无论欲望有多高、无论功名有多大,相比天地乾坤、相比历史长河,都显得多么微不足道,瞬间都将化为你看不见的云烟。”文如其人,刘照辉用淡然与平凡践行了敬业与奉献。
只有紧跟新时代,才能适应新形势,取得新成就。自担任地方志办主任以来,刘照辉在努力钻研业务知识的同时,一刻也没有放松过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和掌握。他在40岁时开始自学电脑打字、编辑排版等现代工作技能,在较短时间内便学会了五笔打字和文稿、图片、音像编辑技术,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能。
当今时代,信息化与智能化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地方志文化,其传统的传播方式正面临现代新媒体的剧烈冲击,时代呼唤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结伴而行。强烈的责任感、危机感与使命感催生了“芦山地方志”新媒体的面世。
2018年5月12日,刘照辉与他的同仁们经过半个月的精心策划与筹备,正式上线运行了“芦山地方志”微信公众号;6月19日,正式上线运行了“芦山地方志”公众号;8月中旬,又正式上线运行了“芦山地方志”官方抖音号。三个新媒体上线不久,就以充实的内容、准确的定位、典雅的界面、活泼的设计、丰富的素材、多样的形式、快捷的更新吸引了网友的关注,全面开启了芦山地方志文化传播的崭新旅程,实现了对中老年群体和青少年群体的全覆盖。其中,微信公众号上线不到半个月,便被“中国地方志”微信公众号链接到全国首批16个县级微信矩阵。
截至当年8月底,三个新媒体关注人数及粉丝近8000人,发布文章170多篇、视频70多个,阅读、播放总量近30万人次,20多家县级以上主流媒体转载文章、视频40多件,评论人数近1000人次,点赞、分享人数3000多人次。
雅安日报记者郑旸
见义勇为类
花甲之年勇救人 见义勇为扬正气
——记2018年11月“四川好人”获得者李志朋
李志朋生活照
李志朋,男,汉族,1954年5月出生,家住芦山县芦阳街道城西社区,原芦山县国营酒厂退休职工。2018年11月被评为“四川好人见义勇为好人”称号。
已过花甲之年的李志朋,退休在家,享受天伦之乐的晚年。不过,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这位平凡的老人身上,却发生了一件不平凡的事——见义勇为。
李志朋见义勇为的善举,在当地引起了强烈反响,受到乡亲父老们的一致称赞,“好样的,老李!”“发挥余热,挽救生命!”……面对这些话语,李志朋淡淡地说:“当时没多想,就一个念头,一定要把孩子救上来。”
时隔两年,重提此事,李志朋很平静。他说,如果还遇到这样的事情,他依旧会义无反顾。在李志朋看来,人命关天,不能见死不救,任谁碰到这种事都会挺身而出的。
2016年6月30日傍晚,李志朋像往常一样出门锻炼身体,路过黎明村境内的沫东水库时,刚准备坐下休息,突然听到一阵呼救声:“快来人啊,救命啊,我孙女落水了!”李志朋本能地往呼喊声方向奔去。跑去一看,看到一位阿姨正在水库岸边大声呼救,而距离水库岸边五六米远的水里,一名落水小女孩正极力挣扎,身体渐渐下沉,生命危在旦夕。“时间就是生命”,来不及多想,李志朋快速翻过栏杆跳入水库中。
“人命关天,早一分钟救起孩子,就多一丝生的希望!”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李志朋这样说。当时的他一门心思只想跳下水中救起落水者,却忽视了他年迈的身体。
虽然是夏季,水尽管不算冰冷,但刚出了一身汗猛地跳入水中,还是让李志朋禁不住直打冷颤。
“刚游到她身边,小女孩就像章鱼一样紧紧缠住我的身体,把我身上勒出了好几道印子,我都差点溺水。”李志朋仍然记得当时的情景。
沫东水库堤坝倾斜度大,无可抓之处,加之堤坝特别湿滑,有劲使不上,就算是青壮年徒手攀爬也很费力。对于已是花甲之年的李志朋来说,更是难上加难。他在水中连续两次把小女孩往岸上托举,但由于水库坡陡、苔滑,他反复几次登岸都未能成功。
“一定要坚持住,不然我们两个人都会没命。”即使面对这样的紧急情况,李志朋依然没有慌乱,他稳定心神,凭着信念拼尽全力,终于将女孩托举出水面,让其脱离了生命危险。
三次托举,三次拼命挽救,让年迈的李志朋不堪重负。由于体力不支再加上呛水,李志朋开始慢慢下沉,就在这危急关头,闻声赶来的一位年轻小伙成功将李志朋救上岸。此时,李志朋已处于昏迷状态,经过抢救,于次日凌晨4点过才苏醒过来。
“真心感谢好心人!如果没有你当时挺身而出,不顾自身安危跳到水库中救我女儿,后果不堪设想,你真是我们全家的救命恩人!”事发后,小女孩的父亲唐建军握着李志朋的手,眼中噙满泪水感激地说道。
花甲之年的老人纵身一跳,勇救落水女孩,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谱写了一曲感人的凡人英雄赞歌。
“他是心肠好,一听到有人呼救,拔腿就下河救人。”李志朋的家人说到这件事,对他既佩服又后怕。他们佩服李志朋见义勇为的高尚品质,但一想到他曾因体力不支命悬一线,便感到后怕。
李志朋在别人危难时刻伸出援手,不仅见义勇为救落水女孩,还在得知被救女孩家境困难后,积极资助小女孩读书,帮其购买学习用品,他的善举一时间传为佳话。
雅安日报记者石雨川
孝老爱亲类
百善孝为先 论心不论事
——记2018年12月“四川好人”获得者王永
王永给外婆洗脚 资料图片
王永,男,汉族,出生于1963年1月18日,雅安市雨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工。2018年12月获得“四川好人孝老爱亲好人”称号。
一位普普通通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工,数十年如一日地照顾瘫痪在床的外婆,对患病的父母关怀备至,悉心照顾患有老年痴呆的姨妈,默默无闻地践行着何谓孝道。他是王永,无论多忙多累,他都以家人为先。在工作上,王永爱岗敬业,多次荣获全省的结核病防治工作先进个人、先进工作者,全市的先进个人、服务之星称号。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1984年,75岁高龄的外婆因高血压导致瘫痪在床,而王永的双亲因为身体原因,无法长时间照顾老人,于是王永向父母提出,由他来照顾瘫痪在床的外婆。从此,照料外婆的重担落在了他的肩上。长期照顾一位瘫痪在床的病人,这个担子虽然很重,但王永一直没有放弃,因为他知道,那是在尽孝。
从那以后,无论平时多忙多累,王永都以外婆为先,早上起来,他会先为外婆做早饭,给外婆洗漱收拾,给外婆喂饭。平时,给外婆洗头、洗脚、剪指甲等生活琐事都由王永亲力亲为。十几年来,王永精心照顾外婆,从没有一句怨言。他说:“怎么会有抱怨,从小外婆就对我很好,现在外婆瘫痪在床,我唯恐照料不周,留下一辈子的遗憾。”在王永细心照料和护理下,瘫痪在床多年的外婆,没有患过任何因长期卧床而引起的并发症。
1990年,王永成家了,在他的记忆中,那是一场非常简单的婚礼,但是一句话却让他印象深刻——“你会陪我照顾我的家人吗?”王永妻子说:“我会的。”在王永的感染下,妻子和他共同担负起照顾家人的重担,从不抱怨一句。
1991年,孩子的出生和外婆的病情加重,像两块巨大的石头重重地压在王永的背脊之上,既要工作,又要照顾孩子和瘫痪在床的外婆,王永咬牙坚持。他每天来往于工作地、父母家与自己家,不管数九寒天,还是夏日炎炎,不论刮风还是下雨,每天下班安顿好妻女后,马上就到相距两公里外的父母家,住在父母家,方便夜里照顾外婆,两年间没有一天间断。
王永总是在夜里起床帮外婆翻身,或把外婆抱起来坐在便盆上小便,常常一晚只能睡三四个小时。
1993年,外婆弥留之际,他跪在外婆床前,轻轻地拥抱着外婆,感受那渐渐发凉的躯体和自己那刻骨铭心的痛。出殡的那天早晨,天下着细雨,仿佛也在为他哭泣,王永拿出帕子,轻轻地擦拭着外婆的脸颊。他默念:“外婆,让我为您洗最后一次脸吧。要是有来生,我愿意还和您在一起,尽今生尚未尽完的孝。”在场的亲友们无不动容。
王永的姨妈膝下无儿无女,由于患有老年痴呆,生活无法自理。于是,王永把姨妈接到自己家里,悉心照顾姨妈的生活起居,陪伴着姨妈一起生活。“赡养她,给她养老送终。”这是王永的心愿。
走进姨妈的房间,你丝毫看不出这是一个患有老年痴呆的病人房间——屋里被王永收拾得井井有条、干干净净。他说,房间干净整洁了,姨妈才会住得开心、舒心,对姨妈的病情也很有帮助。
近几年,姨妈的病症越来越严重,导致大小便失禁,常常弄脏衣裤,每次遇到这样的情况,王永和妻子不嫌脏不嫌累地为姨妈换衣服、换床单和擦洗身体,等把姨妈安顿好了,又开始擦地板,洗脏衣服和床单。
在平时,由于姨妈消化系统不好,只能吃易于消化的食物,王永便每天单独为姨妈做饭,做她爱吃的菜,并一勺一勺喂姨妈。在这一勺一勺的举动中,看不出他有一丝丝厌烦,相反,传递的是他对姨妈无尽的爱和深深的情。
孝道,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直以来,无论家里哪一位老人有事,王永总是第一个出现在亲人面前,给予他们关怀和温暖。
雅安日报记者郑旸
新闻推荐
12月25日,天津权健足球俱乐部照常在社交网络上晒出了球员训练的照片。不过,这家足球俱乐部的老板束昱辉,以及其一手创立的权...
芦山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芦山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