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通水系治“涝”病 □

蚌埠日报 2018-07-06 13:07 大字

天公河模拟天然弯曲河道,土质堤岸还原自然面貌。

功能完善的城市水系是现代城市文明的标志,对改善和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大量填埋河、塘、湿地来造地、修路和盖房,既破坏城市的水系结构,也破坏了水文循环的生态平衡,致使城市小雨即涝、大雨“看海”,患上新的城市病。

2015年10月,国务院下发《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在全国启动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加强对城市坑塘、河湖、湿地等水体自然形态的保护和恢复,禁止填湖造地、截弯取直、河道硬化等破坏水生态环境的建设行为。恢复和保持河湖水系的自然连通,构建城市良性水循环系统,逐步改善水环境质量。加强河道系统整治,因势利导改造渠化河道,重塑健康自然的弯曲河岸线,恢复自然深潭浅滩和泛洪漫滩,实施生态修复,营造多样性生物生存环境。

专家认为,城市水系的保护、治理与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到城市生态、城市防洪以及城市特色营造等一系列问题。城市水系的完善与否、功能效用是否健全可靠,不仅标志着一座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水平,也关系到千万市民的生活质量,是一个无法回避的民生话题。

暴雨考验城市排涝能力

一夜降下两个龙子湖。超过80%的降雨量转化为地面径流,大部分需要排水系统。水系较完好区域,雨水下泄通畅。

“在6月27日强降雨之后,新开挖的天公河和整修后的迎河对城南区域的雨水外排发挥了重要作用,较快地排泄掉积蓄的雨水,减少了内涝风险。”市水利局规划计划科科长张兴礼说。

“东海大道以北、延安路两侧,是原老机场较低洼的地区,原有东西两条明沟,分别通向龙子湖、席家沟,可以排除涝水。新城区开发建设后,这一区域的排水明沟被填实,排水系统转为地下管网,东部排水管通到解放路后折向南。这一区域原有多条沟渠及南部的九里塘调蓄,下泄比较顺畅。在强降雨过后,地下管网的排水效率比沟渠排水要低,因此,原老机场有些地段出现短时积水,给市民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市水利勘察设计院院长刘超介绍。

“降雨量转化为地面径流的数值叫径流系数。水利部和省有关部门确定城市径流系数为0.8左右,也就是说,每有1立方米的降雨量,就有0.8立方米的水形成了地面径流,要靠地下排水管网下泄流走。”刘超说,按照市气象局发布的数据,6月27日夜的强降雨是1989年以来本市最大的一次,最大降水量达到了358毫米,超蚌埠市216.7毫米的日降水历史极值。全市范围内累计降水量超过200毫米的站点有26个;超过300毫米的站点有3个。按平均降水量250毫米、市区建成区120平方公里计算,降水量就达到3000万立方米。龙子湖正常水位蓄水量约为1600万平方米,27日一夜暴雨相当于下了两个龙子湖。而这其中的大部分,要靠城市排水系统排泄,所以短时局部内涝不可避免。况且排水管网易受垃圾杂物滞流甚至堵塞,更会影响排水效率。

“但有些自然水系较完好、雨水下泄通畅,内涝情况就大为减轻或根本没有发生,这一现象值得我们研究。”市水利局总工程师冉凡荣说,“河塘沟渠是水系的主要构成形式,河、塘可蓄滞一部分雨水,沟、渠可迅速排走雨水。在上周的大雨中,有没有排水沟渠受涝情况差别很大。以淮上区为例,南北向的吴小街40米大沟、淝淮新河、王小沟等,排水效果非常明显,附近区域内涝轻微或根本不涝。而双墩路一段因为向北淝河排水的沟渠被阻断,新建地下排水管网尚未完善、作用有限,以致逢雨必涝,对附近几个小区的居民生活影响很大。”

“老的排水系统被破坏了,而新的排水体系又没发挥作用或作用不大,这是一些地区内涝的主要原因。”冉凡荣说。

河塘沟渠蓄排作用巨大

改造城市水系必须尊重自然,兼顾长远利益。罔顾自然实行“一刀切”必会产生诸多后遗症。

据介绍,蚌埠市在淮河以南的区域,地势由北向南逐步增高,南部接近丘陵地区,自然水系由南向北流。淮河大堤-龙子湖防洪堤-雪华山-老虎山-施徐-席家沟四面圈堤围着市区,圈堤以外,大多是郊区农田了,这一格局直到30多年以前城市东西向扩张以后才逐渐改变。集体经济时期大兴农田水利,南部郊区自然水系结合人工排灌系统比较完整,当家塘遍布,在抗旱排涝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东部郊区整修了淮光、长淮两公社的排灌总干渠鲍家沟,后又开挖长淮大沟,排灌自成体系。

淮河以北区域的地势也是南高北低,靠近淮河的高程为18.6米,向北至北淝河只有15.5米。因此相继开挖了淝淮新河、小蚌埠二号沟、青年河、徐前河、吴小街一号截水沟、吴小街二号截水沟等,高水高排、低水低排、分区截流,对缓解渍涝起到一定作用。

到1985年,全市郊区共开挖重要沟渠11条,长102公里。加上开挖的农田中小沟渠,已基本实现沟渠配套和沟网化。

“随着城市的扩张,原来的郊区有很大一部分变成了市区,有的变成居住区,有的变成了工业园区。在这个转换过程中,一部分沟渠塘口被填埋,部分区域的水系发生改变。”冉凡荣介绍,伴随这一改变,有些地区的排水不畅问题成为顽疾。

“前些年有人向我推荐,要我购买某小区的房子,说位置好、房型好之类。我一听直摇头,对他说,那个小区原来地势低洼,一下雨肯定会淹。果然,后来‘在劫难逃\’,雨一大就有积水。这次大雨后,受灾很重,不少车辆被淹。”刘超说。这一区域的排水设计还需进一步加强,同时要推广海绵城市项目建设,才能避免水漫车库等灾害发生。

对于城区排水管网系统的作用应该有客观的认识,即使地下排水系统不淤不堵,一旦遇到强降雨,超过排水系统的排放能力,市区某些地段还可能被淹。需要实施改造提升,增加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如减少硬化面积,推广透水铺装,建设雨水花园、储水池塘、湿地公园、下沉式绿地等雨水滞留设施,提高城市雨水就地蓄积、渗透比例,减少径流量。“改造城市水系必须尊重自然,兼顾长远利益。”冉凡荣建议。

专家认为,大量填埋城市的河、塘、湿地来造地、修路和盖房,都改造成方方正正的地块来开发,从地图上好看、街景上好看,但罔顾自然地势、水文条件,实行“一刀切”,必然会产生诸多后遗症,一旦雨量稍大,就会出现水漫小区、街巷成河的现象。同时这种简单化的处理方式也是造成城市千城一面的根源之一。业内人士认为,具有泄洪排涝重要功能的城市水系,不是目前城市中广泛采用的管道排水或防洪工程可以取代的。城市水系担当着蓄积雨洪、分流下渗、调节行洪、增补地下水资源、提高水蒸发量、缓解热岛效应等方面的功能,但是近年来,由于自然水系遭到破坏,这些功能都不可避免地衰退了。

恢复自然水系正当其时

水系是城市生态系统的主要构成要素。蚌埠市水环境正在改善,恢复城市自然生态、自然水系的主客观条件都已具备。

“功能完善的城市水系是现代城市文明的标志,对改善和保护城市生态环境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过去由于受城区内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城区面源污染和城区外养殖、农业面源污染等多种污染,水系水质在不断恶化。原有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大部分河沟都是黑臭水体。现在全社会都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污染大的企业退市进园或直接被封停,要求大力保护和修复自然生态系统的呼声越来越高,社会在进步,人们的思想意识也在进步,水环境正在大幅改善。”刘超认为,恢复城市自然生态、自然水系的主客观条件都已初步具备。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人们的认识不断提升、观念在逐步更新。正如现在对工业园区提出要‘产城一体化\’一样,公众对城市水系的认识也发生了变化,减少硬化地面,恢复城市自然水系,提升城区防洪排涝能力,打造水域景观,恢复生态活力,完善城市功能,将会逐渐成为公众的共识。”冉凡荣说。

“当年沿着排灌渠修建兴中路的时候,保留了原来的排灌渠,改造成一条景观河,修建了护坡、步道、跨河小桥,绿化也做得很好。附近居民散步锻炼都喜欢在这里走走。”家住高科花园的张先生说,“但是好景不长,因为这片区域没有雨污分流,工厂排出的废水和周边的部分生活污水也排到沟里,沟水臭不可闻,到夏天更厉害。于是居民投诉要求治理。后来这条明沟就被填上了,虽然解决了臭气问题,但流淌几十年的排灌渠就此消失了。这条沟向东通往迎河,因为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截污问题,污水就流进迎河,把迎河变成了黑臭水体。”张先生感叹,如果那时就能解决污水截流问题,这条景观河或许还是杨柳依依。

“水系是城市的血脉,是海绵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确保血脉通畅循环正常。建议结合海绵城市建设,按照‘蓝线规划\’,沿水系建设带状公园。暂时不具备条件建设公园景观的区域,要预留一定的空间,以备将来建设。外地有不少充分利用自然水系兼顾防洪排涝建设滨水景观的实例,比如临沂、桂林,生态效益十分显著。”冉凡荣介绍。

张兴礼介绍,城市水系的保护、治理与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到城市生态、城市防洪排涝以及城市特色的创造等一系列问题,其目的在于改善水系的环境质量与景观质量,发挥滨水空间的潜在价值,以获得最大的社会、环境和经济效益。

“在执行国务院《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的过程中,要坚决禁止填湖造地、截弯取直、河道硬化等破坏水生态环境的建设行为。”刘超说。据了解,位于大学城的东涧沟汇集西芦山、梅花山的山水,遇到强降雨,可能引发山洪,具有很强的破坏力。而东涧沟的下游如果河道断面变小,一旦山洪过大,容易溢流,这是一处安全隐患。因为流经大学校园,需要引起重视。

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之一,水系比土壤、植被具有更加活跃的因素,一个完整的城市水系的空间结构能够为多种生物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和迁徙廊道,是城市中理想的生态走廊。

“恢复城市水系,利用自然河道排泄雨水,不仅建设、运营成本低,维护也很方便,如果管理得当,生态效益会很明显。”冉凡荣说。

“天公河的开挖和席家沟上游迎河段的整治,已经显现出一定的成效。”张兴礼介绍,该项目具有城市防洪、排涝、水系连通、生态补水、黑臭水体整治、绿道建设、海绵城市建设等综合性功能。建设生态护坡、岸线15公里,年均补充生态水量150万立方米,新增或保护湿地面积16万平方米,增加绿地面积47.64万平方米,增加休闲园路绿道长度18.67公里,新建亲水平台、广场等设施4.4万平方米,篮球场、网球场等设施面积1933平方米。

“天公河对打通城市南片区水系连通,增加水体循环,改善水质,改善该区域的水生态环境,作用十分明显。”张兴礼说,“这个项目是城市水系保护工程的一个示范。”

□延伸阅读

蚌埠市对水系水体保护建设已做出规划

《蚌埠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6-2030年)》根据河流流域面积、水量等综合因素将内河水系划分三级,根据不同等级划定河流水域、陆域空间保护范围,对龙子湖、张公湖、淮秀湖划定陆域空间保护范围,并提出陆域空间保护要求:

一级水体原则上必须维持自然水系的走向与线型,禁止擅自改变水系走向、侵占水域空间。二级水体尽量尊重自然水系的走向与线型,可以结合防洪、生态、景观、排涝等方面的要求,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对水系走向进行合理调整。三级水体原则上禁止占压填埋等行为,根据用地布局需要,可对该类水系的走向与线型进行适当调整。陆域双侧各要求的控制宽度分别为10-30米、8-20米、5-15米。

根据河流水系现状和规划建设情况,将河流岸线划分为生态保护段、新区开发段、生活休闲娱乐段、工业发展段,分别提出建设要求。

《规划》同时明确了岸线生态化修复目标:近期至2020年中心城区生态化岸线比例不低于70%,远期至2030年生态化岸线比例不低于95%。对现有的河道硬质护岸逐步进行生态化改造,新建河流在满足防洪要求的前提下,原则上均为生态化岸线。

新闻推荐

排查督导同步启动 新发现47处隐患点落实防灾措施

备战﹃数据库﹄截至6月11日12时,全省已投入专业技术人员687人,排查核实隐患2883处——对新发现的47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各地已逐点...

芦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芦山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