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山花灯越“跩”路越宽

四川日报 2018-06-13 06:01 大字

村民花灯表演队表演后,乡亲们争先恐后提出自己的意见。

芦山花灯传人裴体文借助放大镜查找有关芦山花灯的资料。▲

裴体文珍藏多年的花灯戏表演道具和曲目资料。

▲芦山花灯丑角“三花脸”的表情生动风趣。

杨虎父子参与组建的社区花灯队,目前活跃在芦山花灯表演的第一线。

杨虎精心为儿子杨家立描上“三花脸”。

在芦山龙门镇古城村,村民花灯表演队每天都会聚在一起跳花灯戏。

古城墙、新城镇与花灯戏表演队构成独特的画面。

6月7日,雅安芦山县龙门镇王家村一座老房内,年近八旬的裴体文正伏案整理着有关芦山花灯的资料。作为芦山花灯的传人,裴体文可以说是芦山花灯的一本“活字典”。

芦山花灯属于四川地方灯戏,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当地俗称“跩花灯”。花灯表演中主要角色有两个:一个是丑角(俗称“花鼻子”或“三花脸”),另一个是旦角(俗称“幺妹子”)。在表演中,其眉眼、身段、步法、念白、唱腔等仍具有祭祀的影子。所以,芦山花灯是“傩中有灯,灯中有傩”,是研究傩戏的活化石。2006年,芦山花灯入选四川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学习花灯戏60年,裴体文在表演上一直力求精益求精:“一个无顶花草帽,就有十几种戴法;表演时穿的草鞋,也有七八种不同的样式。花灯戏好不好,细节很重要……”目前,裴体文正在收集整理芦山花灯的详细资料,并进行系统记录。他希望早日整理成书,把芦山花灯发扬光大。

在裴体文的徒弟杨虎记忆中,村里每年大小节庆都会表演花灯,那是村里最热闹的时候。28岁时,杨虎正式拜裴体文为师,走上了学艺的道路。杨虎认为花灯表演要继续向前走,不仅要传承经典,更要创新。在师傅指导下,杨虎近年来结合灾后重建、新村新貌、产业崛起等进行花灯戏创作,表演内容不断丰富。在表演形式上,杨虎还从儿子大学班级街舞表演中获得灵感,将街舞等现代元素引入花灯戏,表演反响非常好。“今年,我们编排了一套新的节目,除了芦山花灯戏以外,还加入了包括黄梅戏、京剧等曲目,希望能吸引不同年龄的人关注。”杨虎说。

在花灯传人带领下,越来越多的当地人参加到花灯戏表演中。在芦山龙门镇古城村,由村民组建的花灯表演队活跃在乡间。除了大小节日演出外,大伙每天都会聚在一起跳花灯戏。“除了爱好,我们也把花灯戏当成锻炼身体的一种方式。”今年刚刚加入表演队的村民付玉芸表示。

今年3月,芦山县举办了首届花灯比赛,吸引了县内17支队伍参加,近千名省内外游客到场观戏。芦山花灯的创新路、发展路,正越走越宽广。

本报记者尹钢游飞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川人以前怎么建房?“掌墨师”说了算

梁架工具工地木构件榫眼加工榫眼加工采用穿斗结构的四川民居,是四川地区数量最多的现存传统建筑。6月12日,天府早报记...

芦山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芦山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