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足农旅融合文章 以“莓”为介促振兴 雅安日报 2018-05-22 09:19 大字 诱人的蓝莓已经成熟,迎来游客采摘。5月20日,雨城区南郊乡余家村200多亩蓝莓基地里,一颗颗饱满、深蓝紫色的蓝莓在大雨之后羞答答地低着头。“今天才开幕,昨天就有400多名游客前来采摘,成熟的蓝莓供不应求。”蓝莓基地负责人陈恩鹏介绍,蓝莓美食节将延续至6月底结束,来余家村不仅可以亲手采摘蓝莓,还能吃上雅安特产和特色的菜品。围绕乡村振兴,南郊乡着力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农旅品牌上档升级,旨在充分挖掘农业农村生态资源和乡村民俗文化,促进农业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增收链拓宽,促进农村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我们举办蓝莓美食节,就是做足农旅融合发展这篇文章的举措之一,也是实现南郊乡产业兴旺重要的载体。”南郊乡党委书记张帆说,余家村距市区2.5公里,农旅融合发展优势非常明显。基地带动激发旅游活力雨中的余家村云雾缭绕,一栋栋川西民居若隐若现,宛若处在仙境中。雨一直在下,看着已经熟悉的蓝莓挂满了枝头,休闲亭下一大早就闻讯而来的游客丝毫没有离去的意向。趁着空闲时间,大家围着陈恩鹏说起了蓝莓基地的事来。“我们地震之后来援建的企业,目前已经建成了200多亩蓝莓基地。”陈恩鹏说,5年前,成都老农王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老农王)带着成都人民的深厚情谊援建余家村,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建设蓝莓基地。陈恩鹏介绍,流转土地每亩每年1380元,并且在公司赢利的情况下,合作社还将享有15%股份进行分红。“余家村种植蓝莓共有12个品种、200余亩,经过品种不断改良,最终精选适宜雅安生态环境的品种加大推广。”陈恩鹏说,公司有一套成熟的种植技术和销售模式。在援建过程中,老农王将产业与旅游融合起来,让游客体验采摘项目,吃在田间、玩在田间。在种植上,公司聘请当地村民到基地务工,让乡亲们守得到家,也挣得到钱。200亩蓝莓基地分别分布在河滩、新村展区和后山,形成了参观、体验采摘为一体的三个区。“基地常年可以解决80个剩余劳动力就业,让余家村剩余劳动力守着家就能够就业。”陈恩鹏说。目前,蓝莓基地每亩可产300公斤蓝莓,基地形成规模、苗子成形后每亩产量可达到650公斤。从近年蓝莓采摘情况来看,余家村蓝莓基地可接待4000余名游客进行采摘。“今年每人门票是80元,销售是160元/公斤,余家村本地人可享受五折优惠。”陈恩鹏说。该公司还推出了蓝莓饮料、蓝莓果酒、蓝莓蜂蜜等二次加工产品,充分挖掘蓝莓的经济价值。余家村自“4·20”芦山强烈地震以后,重点实施“一村庄、一整治、一产业、一桥梁、一道路”“五个一”援建项目,严格遵循“四态合一”和“小规模、组团式、生态化、微田园”的规划理念完成新村建设。以“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为目标,以党建引领为着力点,全面打造基础完善、管理有效、产业兴旺、乡风文明、环境优美的幸福余家村。先后荣获“省级四好村”、“省级文明村”、“省级环境优美示范村”、“四川省绿化示范村”等称号。近年来,依托蓝莓基地,老农王和南郊乡联合开展蓝莓采摘活动,使余家村人气越来越旺。“我们依托蓝莓和草莓基地开展采摘活动,引来各方游客,激发余家村农旅融合发展的活力。”张帆说。配套服务提升农旅品牌13时,雨渐渐停了下来,蓝莓基地里开始热闹了起来。看着一颗颗顶着雨珠的蓝莓实在诱人,随行采访的媒体记者们也忍不住加入到采摘队伍之中。“你看这一株果实比较大,甜味也非常充足。”凭着自己往日的经验,采摘人员在寻找着自己最喜欢的蓝莓品种。在采摘队伍中,带上果汁加工设备的游客格外引人注目。只见该游客将蓝莓放进设备之中,再加入矿泉水,轻轻压了一下开关,很快一杯蓝莓果汁便加工完成。采摘、品尝,在采摘园里,游客们尽情收获劳动成果。“今天是‘5·20’,一个特别的日子,因此公司给大家搞活动,按照五折收取相关费用。”陈恩鹏说。18时,采摘体验的游客渐渐散去,又在19日才开张的农家乐里享受起美食来。“为了配套发展,今年我们投入了110万元搞起了农家乐,主要以宝兴野猪肉为特色。”陈恩鹏说,农家乐的原材料都来自雅安本地,野菜、竹笋、腊肉等都充分体现雅安本地菜的特色。近年来,南郊乡配套发展余家村旅游产业,除蓝莓和草莓两个基地之外,还建成了初具规模的周公山盆景园艺展示交易中心。“主营园林景观苗木花卉、盆景养护销售、生态农副土特产品销售,以及相关学术交流培训,是印象上里假日酒店盆景园的连锁基地。”张帆说,该基地旨在打造雅安市标准化盆景园艺产业示范点,把资源优势转变为市场优势,带动雅安市盆景产业专业化和规模化发展,使之成为“休闲余家、美丽余家”的一张亮丽名片。项目基本建成后可带动当地30至50名村民就业。采摘完蓝莓,品尝完农家乐的特色美食,参与活动的游客都为此次活动点赞。2018年的“5·20”这个特别日子里,在余家村的一天都让大家一直留念。“在未来的发展中,余家村将探讨打造周公山民宿项目,留住远客,实现余家村的乡村振兴。”张帆说。雅安日报记者 周代庆新闻推荐灾难与进步 ——汶川大地震后十年四川应对“大灾”的足迹■新华社记者杨三军胡旭张海磊今天,是汶川大地震10周年的日子,也是我国第10个防灾减灾日。10年前,“5·12”汶川大地震突袭... 芦山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芦山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