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山县太平镇兴林村村民利用本地资源增收 雅安日报 2018-05-20 09:35 大字 平镇兴林村瓦渣溪组村民正在移植重楼苗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在农村,有一些农民靠山吃山,发挥自己家乡的资源优势,不出远门打工,上山采野菜、挖药材,做到增加收入、照顾家庭两不误。芦山县太平镇兴林村,地处高寒山区,山上生长着多种野菜和野生药材。近年来,野菜受人青睐,药材重楼的价格看涨,兴林村人把准这一信息,纷纷上山采挖野生重楼发展、繁育,让本地资源优势变成了促进增收的经济优势。野菜销售受到青睐太平镇兴林村位于芦山县北部,距离芦山县城47公里,这里的村民大都居住在海拔1000多米高的山上。中药材种植是兴林村的支柱产业,也是村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全村246户中有150多户种植川牛膝、木香、玄参等中药材,但是因为木本药材种植周期长,加上这里地处偏僻、交通不便,收割和销售的成本都较大,经济收入相对低,兴林村是省定贫困村。在芦山灾后重建中,当地党委政府加大山区道路建设,打掉了出行难、销售农副产品难的“瓶颈”问题,汽车能够开进村组了。路通,为当地村民的增收打下了基础。脱贫攻坚,当地党委政府和帮扶部门一道,根据兴林村的特点,想办法帮助村民寻找适合本地特点的增收渠道和增收项目,并给予多方帮助与支持。与此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人厌倦了餐桌上的鱼肉海味,转而追求乡间田园里纯天然、原生态食品,由此,大山深处的纯天然野菜越来越受青睐。“过去,无人问津的野菜,成为抢手货!”兴林村瓦渣溪组组长王福清介绍,该组村民居住在海拔1500多米的半山腰间,村民发挥当地野菜多的独特优势,到2000米左右的高山区采摘鹿耳韭、山油菜等野菜,许多餐馆老板开车上门收购,虽然野菜的采摘时间只有2个月左右,但村民们每季野菜收入少则能挣几千元,多则能挣上万元,成为家庭增收渠道之一。重楼药材发展走俏近年来,重楼药材一路走俏,价格也高。作为长期种植“三木药材”的兴林村人,及时了解到这一信息后,许多人开始发展这一经济价值较高的药材重楼。但是,购买重楼种籽价格贵,投入大不说,育种出苗率偏低,生长周期长。为此,村民纷纷就地取材,同上山采摘野菜一样,上山寻找野生重楼,然后将野生重楼移栽到自家地里……这一山区独有的资源,成为助推当地人增收的财富。太平镇兴林村瓦渣溪组村民黄禄富夫妻年近花甲,妻子多病缠身,子女外出安家。为了不给子女增加经济负担,夫妻俩从2014年开始,只要天晴,他俩都会上山寻找野生重楼回家栽种,日积月累,慢慢发展。去年,夫妻俩用出售部分重楼的钱买了些重楼籽育苗,目前,除去平时挖来卖的不算,目前还有重楼3亩左右。黄禄富接受采访时说,重楼已经成为他家主要的经济来源,急需用钱时,便挖些卖,去年,首批种植的重楼挖起来晒干,共有三四十公斤,但因市场价格偏低没有出售,按照现行价,目前干重楼也能卖上两三万元。“如果把现有栽植在地里的重楼一起卖掉的话,至少能卖10万元!”黄禄富说,无论生活在哪里,坝区有坝区的优势,山区也有山区的优势,但归根到底,还是要靠自己勤动脑和勤动手,因为人要生活,要想生活好一点,坐不来,等不来,只有自己努力奋斗才能得来。瓦渣溪组组长王福清介绍,该组有50多户,几乎户户种重楼,面积多则三四亩,少则也有两三分地,现有种植面积40亩左右,其中野生重楼占了95%以上,成为增收项目之一。太平镇兴林村党支部书记李正祥说,目前全村发展重楼面积达到200余亩,95%以上的重楼苗来自大山。许多人就在家中,上山挖重楼、管理重楼,仅重楼一项,不少家庭年收入将达到三四万元,比外出打工划算。野生蔬菜、野生药材,这些山区本地资源优势,已经变成了促进农民增收的经济优势。雅安日报记者彭加权新闻推荐灾难与进步———汶川大地震后十年四川应对“大灾”的足迹●新华社记者杨三军胡旭张海磊今天,是汶川大地震10周年的日子,也是我国第10个防灾减灾日。10年前,“5·12”汶川大... 芦山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芦山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