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潮头谱新篇 赴汤蹈火为人民——成都消防应急救援建设历程报告
——成都消防应急救援建设历程报告
拉动演练现场。
一场代号为“进击2018-E”的年度例行性无预案跨区域地震演练于当日凌晨6时46分突然展开。“震中”5分钟就等到了第一批消防应急救援力量。成都消防支队根据演练设置灾情分批次调集102人紧急赶赴灾区开展救援,在2天的演练时间里,圆满完成了警情响应、集结出动、指挥体系建立、现场救援、战勤保障、应急通信等多项突击模拟考核任务。
一场演练
45分钟,成都消防所有救援力量到达现场
实际上,2008年之后,四川消防部队每年都要组织全省地震救援重点区域的消防部队开展实战化条件下的地震救援灾害演练,检验部队复杂灾情下的应急通讯能力,联合保障和应急力量快反能力等。而此次成都战区开展的区域联动演练,则主要侧重检验区域内相关支队快反能力、协同作战和战勤保障能力。演练中,成都消防支队军政主官深入一线召开战术研讨会、指导现场救援。赵亮副支队长、席健参谋长结合自身各类大型救援现场组织指挥经验,通过深入实地调研和组织召开现场研讨会等多种形式,现场督导各项工作开展。接到总队调度后,成都消防支队第一时间启动重大自然灾害救援预案,5分钟内,辖区中队到达灾区开展救援;10分钟内,支队前后指挥部听令而动;20分钟内,增援部队集结出发;7时30分,各增援力量全部抵达演练地点,就地展开搜救。
新帮手
无人机、无线视频全程辅助救援
救援现场,各救援队利用搜救犬和雷达、音视频、蛇眼等反复搜索标定,采取独立作战与联合搜救相结合,全面展开救援。
深井救援现场,特勤三中队救援人员利用临时搭建的救援平台缓缓下降,深入狭小的井下。坑道救援现场,救援人员首先对外墙进行破除,在能见度极低、情况复杂的狭小巷道内,匍匐前进搜寻被困人员。断崖救援现场,特勤一中队官兵利用绳索架设营救通道,将被困人员转移至安全位置,经过初步救助处理后,将伤员送往120进行救治。横渡救援现场,重型二中队利用MPD释放系统和倍力系统搭建横渡双绳主桥。
在本次演练中,通信保障分队第一时间搭建前、后方指挥部和救援队三级通信指挥体系,利用卫星、短波、4G单兵图传、无人机等设备,向总指挥部实时全程转播了演练情况。“练是为了检验和进步,这些‘新帮手\’可以辅助教练员判定救援流程、救援方案、救援动作是否符合要求、存在哪些问题。对不规范救援行为,导调考核组将给予‘一票否决\’。”成都消防支队宣传中心主任周才钧说。
一支队伍
二十年,锻造一支感恩的消防铁军
站在历史的此刻,回望10年前那伤痛的一瞬,这样的演练,让曾经参加过“5·12大地震”救援的许多成都消防人心潮汹涌。
“成都消防在近几十年来,经历了2个里程碑式的事件。一个是1998年提出‘十六字方针\’,一次就是‘5·12大地震’。”站在10年之后回望历史,成都消防支队参谋长席健心中颇多感慨,“2008年之后,整个成都消防的队伍建设和作用,有了更进一步提高。除了在那场灾难里炼出的精神外,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们有一种感恩的心态。”
2008年5月12日下午2点28分,汶川发生8.0级地震,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遭受的破坏性最强的地震灾害。据统计,2008年的“5·12”汶川特大地震中,成都消防千余名参战官兵持续救援十昼夜,共出动车辆2788台次,人员12258人次,冒险进入58个村展开搜救,在一线成功疏散群众13252人,营救高楼围困和被埋压人员2766人,其中生还者981名,运送救援物资3167吨。成都消防成为营救幸存者最多、清理被埋者最多、救援生还率最高的队伍。
二十年,淬炼消防“十六字”
席健今年44岁,已经在成都消防支队待了整整26年,参加过多次大型抢险救援行动。可以说,20多年来成都消防经历过的大小战斗,几乎都有他的身影;成都消防经历过的每一步成长,作为一名消防人,他都亲自见证。
雄关漫道真如铁。1998年,成都消防在全国率先提出“有警必出,有灾必救,有险必抢,热情服务”十六字方针,拉开整个中国消防系统波澜壮阔的新一页。今年,是这“十六字方针”提出20周年,作为撒下第一颗种子的地方,成都消防在这20年里的跋涉、磨练和成长,每一步都留下了深刻的脚印。
“成都区域内,主要是城市灾害,包括火灾、事故、区域洪涝以及危化品处置等方面的工作,另一方面,我们也时刻做好准备,对周边省市的大型自然灾害,随时出动、跨区域增援。”
一串脚印
1998,迈出第一步
成都消防首提“抢险救援”职责
1998年,成都消防在全国率先承诺开展抢险救援和民事救助,成为顺应时代发展、拓展消防职能的排头兵。2002年3月5日,为进一步规范成都市社会抢险救援的组织指挥程序,整合各方面的救援力量和资源,成都市政府在消防支队正式挂牌成立了“成都市119社会抢险救援指挥中心”,可以直接调集全市多支救援力量及相关单位专家,及时到场处置和提供决策参谋。
“2002年8月20日至21日,全国公安消防部队抢险救援工作会议在成都召开。在这个会议上,全国消防部队认可了成都消防的探索,公认了‘应急救援\’也是消防队伍的重要职责。2003年12月11日,按照‘一队多用,专兼结合,警民结合,平战结合\’的原则,‘四川省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依托成都消防特勤大队正式挂牌成立。”成都消防支队宣传中心主任周才钧说,迈出第一步后,从1998年到2008年,10年时间里,从起初每年数百次的接处警记录,到连续三年超过五万次,成都消防官兵面对血与火的洗礼、生与死的考验,始终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大力提高灭火和应急救援能力,最大限度地保护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经过对城市的小型灾害事故和应急事件处理实战与训练后,成都消防初步形成了体系化、应急型的城市救援格局,在装备、经验等方面,有了基本积累。
十年磨一剑。在“5·12”汶川特大地震救援中第一次全力展现了自己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力量。
2010年,从玉树到舟曲
实战中反思,反思中求进
2008年的那场战役,成都消防经受住了最艰苦的检验,但这支队伍并未就此满足。“2008年,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与国际先进应急救援队伍的差距。”周才钧说,灾难令人伤痛、发人深省、催人奋进,经历“震痛”的成都消防深刻认识到,习惯了城市作战的消防部队在面对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救援时,在应急通讯、战勤保障、警力装备、专业技能、协调联络等方面仍有很大的进步空间,“接下里的几年,我们加快了在模块化运装、小型化装建、专业化培训方面的投入与建设。”
又是两年厉兵秣马,时间走到2010年。4月14日清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发生7.1级地震。成都消防支队用2个小时集结100名官兵、3条搜救犬和30多吨装备物资组建“成都消防赴玉树抗震救灾突击队”,第一时间飞赴地震重灾区。
成都消防支队宣传中心副科长向发回忆,突击队从成都出发,包机到达西宁后,走陆路赶赴玉树。4月15日中午2时,经过18个小时825公里的远程机动,翻越10个海拔超过4000米的达坂(最高的巴颜喀拉山口海拔4824米)后,到达海拔3700多米的地震重灾区玉树州府所在地。“海拔很高,很多人出现高反情况。这是我们第一次远程跨区域机动性拉动救援,对2年来的建设情况进行了检验,基本达到要求,但是远距离投送战力、战勤保障等方面仍有不足。”向发说。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玉树地震后,以“立足成都、覆盖四川、辐射西部”为目标,飞豹救援队应运而生。这支定位在快速覆盖500-700公里范围内轻型救援的队伍,创立时由7台车28个人组成,以东风猛士越野车为载具,携带SNG车载卫星通讯系统、个人海事卫星电话、雷达生命探测仪、荷马特液压破拆工具……能保证24-72小时的自我保障。
大型重装部队也在升级。成都消防开始建设引进野战餐饮车。大型机械装备战地维修保养、大型宿营车都逐渐到位,饮水净化和淋浴车也随后跟上了。
到2011年,成都消防支队组建了2支地震重型救援队、5支地震救援搜救分队和1支搜救犬分队,并加强了各救援队专业器材装备的建设发展,初步实现了“前期轻装快速救援、中期重装深层搜救、后期全面覆盖”的队伍建设需求。
同样是2010年,舟曲发生泥石流,从另一个方面促进着成都消防的自我“进化”——和地震完全不同的、从上而下的覆盖性泥石流灾害,以及人员集中的灾区情况,成都消防开始建设轻型挖掘机队伍。而在多次应急抢险救援实践中,成都消防开始意识到应急防疫的重要性,和地方卫计委的合作开始了,从2010年开始,成都的消防官兵们开始接受应急防疫方面的培训,除了自我应急防疫,还针对灾区防疫问题进行系统学习。
2013年,雅安芦山地震
从“拼速度”到“讲规范”
成都应急救援进入新阶段
2013年,雅安芦山地震。
打一仗就要进一步。从2008年到2013年,成都消防在实战中不断反思、摸索、学习。到2013年时,成都消防在应急救援领域已经进入规范化时代。通过实战和国内外交流等途径,在完善了设备、后勤、快速响应等等方面的建设后,成都消防已开始和国际接轨。“比如我们开始使用国际通用标识,也把规范化的救援流程应用到实战中。”周才钧几乎参加了成都消防2005年以来的所有重大灾害事故救援行动,身兼“宣传员”和“战斗员”的双重身份,他目睹了成都消防在十多年里的每一个进步的脚印。
在不断引进和培养了一批结构安全专家,为峡谷地带的芦山地震救援提供了相当的科学支援。“垮塌现场要进行科学评估,才能更好保障被救者与施救者的安全。而我们已经开始广泛使用的搜救犬和搜救仪、蛇眼设备,以及与空军、陆航团以及民营通航机构在长时间里建立的密切合作,也更好地提高了救援效率和生还率。”周才钧说。
质变·创新
又能卖萌又能打 成都搜救犬繁育到第三代
“养兵千日用兵万时”的职业特性,决定了成都消防支队需要做好随时出动的准备。
2017年6月24日清晨5点45分,四川省阿坝州茂县叠溪镇新磨村新村组富贵山山体突发高位垮塌。当天中午,成都消防橘红色的身影就出现在瓦砾乱石之上,在消防队员们忙碌的身影之间,一群特殊的队员也在忙碌工作——在这次抢险救灾中,成都消防支队搜救犬大队的现役搜救犬全体出动。2个月后,它们再次出现在九寨沟地震的现场。
现在,成都消防支队搜救犬大队现役的搜救犬一共有21只。“一只搜救犬平均要训练2年,才有可能通过测验,正式上岗。”搜救犬队队长郝利东说,和漫长的训练时间相对的,是并不算长的工作年限,“太过辛苦了,所以一般服役3到4年身体状况就开始走下坡路。状况好点的能工作8年以上,但非常少见。”
现在,成都的搜救犬已经从“引入”的第一批犬只,发展到第三代。“第三代搜救犬基本开始自我繁育阶段了。”周才钧说,现在,成都消防可以自己繁育、培养搜救犬,未来,还将把他们打造成一支“王牌队伍”。
“走出去”拿金牌
“带回来”举办权
世界“警察消防员奥运会”2019在蓉举行
二十年日换星移,跬步中,路已经走出去很远。
在今年初举行的成都消防冬季练兵备战中,成都消防二中队中队长李雷廷参加的一个项目看起来不起眼,却是成都消防参加“警察奥运会”取得名次的金牌项目——负重登楼。2017年,李雷廷同时作为教练员和参赛者,带队参加了在美国洛杉矶举行的第17届世界警察和消防员运动会。在这次运动会上,成都消防支队成绩优异,斩获3金3银1铜。其中,罗双平获得18岁+楼梯竞速金牌;姜鹏获得18岁+楼梯竞速银牌;董正全获得30岁+负重登楼金牌;桂海云获得40岁+楼梯竞速银牌、负重登楼铜牌;罗双平、姜鹏、艾能昌、夏基华获得18岁+楼梯竞速团体金牌,罗双平、姜鹏、夏基华、董正全获得18岁+负重登楼银牌——将成都消防所代表的“中国力量、中国速度、中国精神”淋漓尽致地展现在了世界消防员面前。
“明年我们还要参加这个比赛,到时候,就是在家门口参赛了。”李雷廷介绍,世界警察和消防运动会是一项世界范围内的体育赛事,素有“警察消防员奥运会”之称,每两年举行一次。成都已经赢得2019年的世界警察和消防员运动会的主办权并已进入“成都时间”。明年,成都消防将在主场参赛,向世界展示更加开放、更加自信、更加奋进的中国消防形象。
后|记
2018年4月25日,消防部队改革教育动员部署会在京召开。应急管理部党组书记、副部长黄明出席会议并讲话,消防部队是一支具有光荣传统的队伍,是一支特别听指挥、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讲奉献的队伍。长期以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候,消防官兵奋不顾身地出现在最危急的关头,战斗在最危险的地方;在血与火、生与死的严峻考验面前,消防官兵不畏艰险、逆向而行;在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受到威胁的时候,消防官兵争分夺秒抢救生命,用牺牲和奉献书写了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人民消防为人民”的铮铮誓言,无愧于新时代最可爱的人这一赞誉。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随着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推进实施,消防部队改革转隶的大幕全面拉开。“未来,成都消防这支队伍仍将以忠诚、以坚韧、以专业、以热情,重整行装再出发,接续奋斗勇前行,当好应急管理事业的‘开拓者\’和‘急先锋\’,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勇于担当、尽职尽责,不负党和国家重托、人民期盼,不忘保卫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初心和职责,坚决贯彻落实消防部队改革教育动员部署会精神,努力承担起应急救援国家队和主力军的历史使命。”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杨雪图由受访者提供
新闻推荐
学生在做感恩手语操浓浓的学习氛围名山中学学生到敬老院看望老人“感谢你给了我温暖的拥抱,让我摆渡过生命低潮,一颗心装满爱,风再大不飘摇……”又到下午上课时间,名山中学的校园里传来悠扬的歌...
芦山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芦山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