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好“内功”普及知识让更多的人得到救助 访健康中国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北京市卫计委医改办主任高星
□本报记者郭若雪
“铭记历史,展望未来,在灾难中成长。这是我在绵阳感受最深的一点。”健康中国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北京市卫计委医改办主任高星说,10年来,绵阳灾难医学救援从“5·12”汶川特大地震起步,通过玉树地震、芦山地震和九寨沟地震灾害救援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提升,总结凝练出了灾难救援的“绵阳模式”。
高星告诉记者,灾难具有突发性、群体性、破坏性、复杂性等特点,这决定了灾难医学的独立性。比如,灾难医学面对的是更多更广泛的多发伤员,要求医务人员在医院之外的极端环境即灾难现场进行救治,且救治方法不只限于临床抢救,还涉及到公共卫生的范畴。
“建立全方位立体化的灾难医学管理学学科,让救援更高效。在灾难时期,医护人员必须做到科学统筹,懂得正确的检伤分类,这也是灾难救援和日常急诊很大的不同。”高星说,灾难应急管理不光是政府、公共部门、专业救援队、志愿者的事,它更是和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只有平时将相关救援常识普及给公众,才能在关键时刻将民众的自救、互救能力最大地发挥出来,把伤亡降到最低。
新闻推荐
(紧接第一版)在此过程中,既坚持尽力而为,又做到量力而行,不搞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切实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使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遵循这个价值取向,就是...
芦山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芦山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