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关心的地震自救知识 都在这里
■ 记者 吴薇
地震来了该怎么办?被困时,怎样通过自救提高生存机会?怎样快速、恰当地救助被埋人员?临近“4·20”芦山地震五周年之际,记者带着这些问题,请教了市防震减灾局应急救援科科长杨学文。
什么是地震?
地震就是大地的震动。在地球内部构造力的作用下,某处岩层发生突然破裂、错动,把长期积累起来的能量在瞬间急剧释放出来,巨大的能量以地震波的形式由该处向四面八方传播出去,直到地球表面,引起地表的震动,地震就这样发生了。
地震包括天然地震(构造地震、火山地震)、诱发地震(矿山采掘活动、水库蓄水等引发的地震)和人工地震(爆破、核爆炸、物体坠落等产生的地震),我们通常所说的地震是指天然地震中的构造地震。
地球上每天都在发生地震,一年约有500万次。其中约5万次人们可以感觉到;能造成破坏的仅有1000次;7级以上的大地震平均一年有十几次。
地震来了怎么办?
地震发生时,我们该怎样做呢?
●家中如何避震?
如果地震发生时你正在室内,已经来不及跑到室外,就要迅速选择一个相对安全的避震地点躲起来,注意降低重心、保护好头部。住楼房的避震地方为:牢固的桌下,低矮、牢固的家具旁;开间小、有支撑物的房间,如卫生间、内承重墙角、震前准备的避震空间。如果住平房发生地震时,室外又开阔,尽可能跑到室外避震。如果住楼房,震时切记不要跳楼、翻窗,不要到阳台上、外墙边、窗户边去,不要躲在房屋的大梁下,千万不要惊慌乱跑。
●学校如何避震?
学校平时要结合教学活动,向学生们讲述地震和防震抗震知识。震前,要安排好学生转移、撤离的路线和场地。震时,如在比较坚固、安全的房间里,可以躲避在课桌下、讲台旁;教学楼内的学生可以到开间小、有管道支撑的房间里,绝不可让学生乱跑或跳楼。待地震过后,按学校准备的疏散路线,在老师的指挥下,有组织地迅速撤离。如果是在操场或室外,则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
●公共场所如何避震?
如果地震发生时,你正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千万不要蜂拥着往外逃,这时你要就地蹲下或趴在排椅下;要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注意保护头部;等地震过去后,听从工作人员指挥,有组织地撤离、疏散。
如果你正在商场、书店、展览馆等处,要选择结实的柜台、大件结实的商品或柱子旁边,以及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它东西护住头部;避开容易破碎的玻璃门窗、橱窗或柜台;避开高大不稳或摆放重物、易碎品的货架;避开广告牌、吊灯等高耸或悬挂物。
如果你正处在行驶的汽车内,你要抓牢扶手,以免摔倒或碰伤,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等地震过去后再下车。
●户外如何避震?
如果地震发生时你正在户外,你要就地选择开阔地蹲下或趴下,以防摔倒,不要乱跑,要避开人多的地方;要避开高大建筑物或构筑物,如:楼房,尤其是有玻璃幕墙的建筑、过街桥、立交桥上下,以及高烟囱、水塔下等;要避开危险物、高耸或悬挂物。
●野外如何避震?
如果地震发生时你正在野外,应该找一个安全开阔处躲避,迅速离开河边、湖边、海边、水坝、桥面或桥下,防止地震时河岸坍塌,堤坝垮塌。
同时,要注意避开山边的危险环境;要避开山脚、陡崖,以防山崩、滚石、泥石流等;避开陡峭的山坡、山崖,以防地裂、滑坡等。遇到山崩、滑坡,要向垂直于滚石前进方向跑,切不可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也可躲在结实物下,或蹲在地沟、坎下;特别要保护好头部。
震后如何自救与互救?
地震发生过后,怎样自救与互救呢?专家为大家介绍了很多实用的方法。
●自救——抓住生存的机遇。
注意用湿手巾、衣服或其他布料等捂住口鼻和头部,一是避免意外事故,二是避免灰尘呛闷发生窒息的危险。
尽量活动手和脚,并清除压在身上的物品。
用周围可搬动的物品支撑身体上面的重物,避免塌落,扩大安全活动空间,保障有足够的空气。
条件允许,尽量设法逃避险境,朝更安全宽敞、有光亮的地方移动。
几个人同时被压时,要互相鼓励。在周围安静时或能听到上面(外面)有人说话时,应敲击出声,向外界传信息。
无力脱险时,尽量节省力气,要静卧,保持体力,寻找食品和饮用水,并计划使用,以延长时间。更重要的是要有信心、要乐观,等待时机。
●脱险后怎么做?
首先是迅速救人。在有关人员的指导下,采用科学的方法,积极参加互救活动。
从危房中撤出时,应当先灭掉明火,切断电源、火源和气源。尽快离开室外各种危险环境,遇到特殊危险时要注意保护自己。
不要回房去取东西,谨防余震随时发生。尽快与家人或机关、学校取得联系,到单位或指定的疏散地点去。
●互救——减少伤亡,增加帮手。
震后救人的原则。
救助者要先救近,再救远,先救医务人员和强壮人员,以便增加帮手。要确定被压埋者的情况,先让被压埋者的头部露出来。
急救者要针对不同情况,如窒息、出血、骨折等,予以适当处置。救出受伤者作简单处置后,转移到更安全的地方。
震后救人的方法。
要用最快的速度使伤者头部充分暴露,并清除口、鼻腔内的异物,保持呼吸通畅,然后再暴露胸腹部。如有窒息,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挖掘时,要分清哪些是支撑物,哪些是压埋阻挡物,保护支撑物,清除阻挡物,保护被压埋者赖以生存的空间不遭覆压。被压埋者不能自行出来时,不要生拉硬扯,防止进一步造成损伤。
对于脊椎损伤者,挖掘时,要避免再次加重脊椎损伤。从废墟中救出后,在转送搬运时,应使用硬担架或门板,绝对禁止脊椎弯曲或扭转;不能一人抬肩,一人抬腿,以免造成伤者瘫痪。凡四肢骨折、关节损伤者,应就地取材,制作夹板,实施固定。固定时,应显露伤肢末端,以便观察血液循环。
对于在黑暗、窒息、饥渴状态下埋压过久的人,救出后应给予必要的护理。
如何识别地震谣言?
地震谣言是指没有确切来源,毫无科学根据、传播迅速,易造成不良社会后果的地震消息。那如何识别地震谣言呢?
首先,地震预报须具备三要素,即预测未来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震级。一个完整的地震预报(主要指短临预报)必须包括三要素,同时还应当包括对震害的预测。地震预报分为4类,即地震长期预报、地震中期预报、地震短期预报、临震预报。
其次,只要不是政府正式发布的地震预报,就都不要相信。《地震预报管理条例》规定,全国性的地震长期预报和地震中期预报,由国务院发布;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内的地震长期预报、地震中期预报、地震短期预报和临震预报,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发布;已经发布地震短期预报的地区,如果发现明显临震异常,在紧急情况下,当地市、县人民政府可以发布48小时之内的临震预报。其它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都无权对外发布地震预报。
凡是将发震时间“预报”到一天以内,甚至“精确”到几点几分者,肯定都是谣言,因为目前全世界的地震预报水平都无法达到这样的精度。
新闻推荐
飞仙关桥头碉堡。飞仙关大桥。桥,本是为提供交通方便的建筑。实用功能丧失后,便没有存在价值。有些桥因为承载着厚重历史、蕴含浓烈时代标记,哪怕早已失去原有功能,却依然屹立不倒,成为书写在大地上鲜...
芦山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芦山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