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士文章编纂精神

汉中日报 2018-04-03 14:40 大字

周安  今读戴名世的《与余生书》(《清代散文选注》王荣初、蔡一平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8月第1版),既为他的志向“余夙昔之志于明史(向来有志向于编写明史)”而敬佩,也为他搜集考究史料的精神而感慨。

  此文乃是为搜求南明史料而写,该文(信)主要写要余生约犁支来商榷南明的某些历史事实,中间说到编写南明历史的意义、编写明史的困难及作者的志愿等。文中明显地表达了作者痛悼明亡的感情,也表示了不承认新朝的绝决态度。

  戴名世康熙年间(1662—1722)进士,任翰林院授编修,参加《明史》编纂工作。由于清政府避讳、阻挠,“但自神宗晚节事涉边疆者,民间汰去不以上”对自己不利的资料在搜集上报时就已删除。这样编出的《明史》肯定是粉饰,不符事实的。所以作者就有自己编《明史》的志向,并积极行动起来,此文就记录了他搜求并考究南明史料的过程,以及心理历程。文中字里行间表露出作者对旧朝悼亡怀念的情感。后来他写的《南山集》,大约就是他想写的《明史》吧,当然,他也为此付出了沉痛的代价。1713年,他因所著《南山集》用了前朝永历(1646—1683)的年号,被判处谋反罪杀害,其书也遭到禁毁。并且牵连被杀的达300多人。这就是有名的清初文字狱中的“《南山集》之狱”。

  文中作者对南明史料的抢救和搜集有时不我待、迫在眉睫之感,“其或菰芦山泽之间,有廑廑志其梗概,所谓存什一于千百,而其书未出,又无好事者为之掇拾流传,不久而已荡为清风,化为冷灰……”这段话如惊世骇俗之语,对我们今天抢救和保护民间文化和非物质遗产也是一支清醒剂。这也是我们现在面临的困境和误区。

  读这样的文章,你不能不感慨在山河破碎之际、民族危亡关头,先辈的仁人志士们的斗志和勇气,那常常是“明知山有虎,偏要虎山行”,以生命和鲜血为代价,也在所不惜。不管是宋亡或是明亡都少不了这样壮心不已的志士和气贯长虹的文章。

新闻推荐

省红十字会调研组 肯定泸州市红十字会工作

本报讯(胡坤)3月20日,省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冉茂琴率领的调研督导组来泸,调研督导泸州市红十字会工作。泸州市南寿山墓园“博爱园”的建立、四川警察学院红十字应急救援培训基地建设、红十...

芦山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芦山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