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文明新风 凝聚道德力量
为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时代新风,培养时代新人,构筑道德风尚建设高地,雅安市按照中央文明办、省文明办安排部署,深入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各县(区)和市级各部门单位认真组织,发动基层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推荐产生了一大批群众身边的好人典型。2020年,共有10人(3名个人和2个集体)被评为“四川好人”,在社会上形成了“学好人、做好事”的浓郁氛围。通过讲述他们的先进事迹,进一步推动形成学习好人、崇尚好人、关爱好人、争当好人的良好社会风尚。
敬业奉献典型
感恩下的“最美逆行”
汉源“五朵金花”驰援湖北
龙秋、夏雅梅、曹梦诗、陈丽娟、何交在武汉汉阳方舱医院并肩作战
人物名片
何交,女,35岁,汉源县人民医院介入科副护士长、代理供应室护士长。
龙秋,女,35岁,汉源县人民医院内一科副护士长。
陈丽娟,女,30岁,汉源县中医医院内二科护士。
夏雅梅,女,31岁,汉源县中医医院ICU护士。
曹梦诗,女,27岁,汉源县中医医院脑病科护士。
2020年春节,原本是阖家团聚的时刻,却因新冠肺炎疫情变得异常紧张。面对疫情,有许多汉源人民不忘恩情,他们放弃团圆,不畏艰险,踏上驰援湖北的征途,用专业力量迎击肆虐的病毒,也再次连起了两地血脉亲情。
“我从湖北来。”在汉源人的心目中,他们的先辈是从湖北省麻城县(今麻城市)孝感乡迁来的,这在“湖广填四川”的史实里可以找到线索。
汉源与湖北的血脉再一次接通则是在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中,汉源成为18个极重受灾县之一。危难时刻,湖北积极支援汉源,不仅捐款还组织建设者和工程技术人员奔赴汉源,与汉源人民一起重建家园。“三年任务两年完成”,116个公路、学校、医院、住房援建项目,遍布汉源的每一个乡镇,崭新的汉源城在萝卜岗上拔地而起。武汉大道、江汉大道、鄂州路、黄冈路……汉源的山山水水,镌刻下难以磨灭的湖北印记。
疫情来袭,雅安市要组建援鄂医疗队前往湖北一线,汉源医务人员纷纷“请战”前往。
“我要去湖北。”2020年2月9日,汉源县人民医院停车场,汉源县首批援助湖北医疗队5名成员从这里出发。她们便是被称作“五朵金花”的何交、龙秋、陈丽娟、夏雅梅、曹梦诗,也是汉源县医疗战线数百名提交“请战书”、按下“红手印”的白衣天使中的代表。她们分别来自汉源县人民医院和汉源县中医医院,她们所在的医院,都是“5·12”汶川特大地震后由湖北人民援建的。
何交的小儿子只有一岁多,这是她最放心不下的事,但想到湖北疫情严重,对于驰援,她没有任何犹豫。龙秋原本不在汉源县人民医院最先选定的名单上,但她再三表示自己有呼吸内科护理经验,便主动请缨。夏雅梅是汉源县中医医院ICU的一名护士,作为“军嫂”,有到一线参“战”的机会,她不会错过。
除了专业对口,陈丽娟当仁不让的理由是,共产党员这时应该冲在最前面。曹梦诗是汉源县中医医院最先报名的一名护士,“5·12”汶川特大地震时,她还是初中生,目睹了家乡的学校、医院、体育馆重建全过程,所以她说,知恩图报,要用行动来回报。
在雅安市20名援鄂医疗队中,汉源县共派出5名护理人员。全市除市人民医院和市中医医院外,汉源县是唯一一个派出援助医疗队的县,龙秋、何交等5名护理人员,既肩负着汉源所有医务人员的重托,也承载着33万汉源儿女的殷切期盼。
2020年2月9日,她们义无反顾,踏上了援鄂征程。
当晚,“五朵金花”随援鄂医疗队抵达武汉后,第二天便开始了紧张的岗前培训。她们在接下来的两天里,完成了防护服的穿脱学习、方舱医院环境熟悉、责任分组、武汉方言等培训内容。
2020年2月11日,包括“五朵金花”在内的四川省第六批援助湖北医疗队队员进驻汉阳方舱医院。她们5人被分到了同一组,负责为方舱医院入住的患者发放口服药、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等工作。
“第一次走进方舱医院,迎接我们的是一张张亲切的笑脸,一声声诚挚的‘加油’‘谢谢’,一个个竖起‘点赞’的大拇指……”“五朵金花”看到的是:乐观的湖北人民总是自发为医务人员加油打气,用荆楚儿女的热情为医务人员送来温暖的火光,照亮着他们担当作为、不辱使命的初心。
汉阳方舱医院B1区的患者们通过写在防护服背后“鄂汉一家亲”的字样,认识了“五朵金花”。虽然隔着厚厚的护目镜、防护服,但在患者看来,她们就是“最美逆行者”。面对大家的感谢,“五朵金花”说:“我们来到武汉,不是逆行,而是回家。”遇到难得的空闲时间,“五朵金花”也没有闲着,而是给患者讲述当年的援建故事。
抗击疫情,是一场没有旁观者的全民战争。防护服是“五朵金花”的战衣,治疗盘是她们的武器。每天穿3层防护服工作,汗水浸湿所有的衣服直到工作结束,口罩和护目镜使面部满是勒痕,每一轮班都是将近12个小时的不吃不喝,拉撒全靠纸尿裤……让人心痛的勒痕,是她们最美的勋章。
方舱医院收治的基本都是轻症患者,在给予患者对症治疗的同时,心理疏导显得尤其重要。“五朵金花”在给患者测量生命体征时,时常会安慰患者:“今天的状态很好哦,数值非常好!”“心情有没有好一点,有什么需要就和我说。”在方舱医院里,她们做得最多的一个姿势就是向患者竖起大拇指点赞,同患者一起紧握拳头说“加油”。
“五朵金花”让更多人熟知,受到更多人的关注是在2020年2月17日的央视新闻报道中,她们为451床患者折了千纸鹤,唱起生日歌。这是她们来到武汉的第7天,她们用歌声驱散了患者心头的寒流。
她们坚信,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黑暗即将过去,黎明终将到来。
好人寄语:“救死扶伤是我们的职责,知恩图报是我们的本性,需要我们的地方就会有我们的身影。”
道德点评:汉源县“五朵金花”虽然只是援鄂医疗队的一个缩影,但她们用自己的行动千里驰援,奋战在抗疫一线,用爱为更多患者的生命健康默默守护,彰显着白衣天使的责任与担当,也谱写了鄂汉一家亲的深厚感情。
见义勇为典型
危急关头挺身而出心肺复苏挽救生命
解雪连看望被救小孩
人物名片
解雪连,女,20岁,石棉县安顺场镇共和村村民,现就读于雅安职业技术学院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
2019年1月12日,石棉县安顺场镇共和村一两岁孩童掉进露天粪坑,家人救起时已无呼吸、心跳。这时,解雪连及时出手施救,经过50分钟心肺复苏后,小孩起死回生。小孩得救后,其父母要按彝族礼仪宰牛感谢,被解雪连婉拒。
时间回到2019年1月。
1月9日,就读于雅安职业技术学院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的解雪连放假回家。
1月12日,解雪连伯父家杀年猪,她应邀去吃血汤。“有人掉粪坑了……”当日上午11时许,解雪连听到此消息后,连忙朝事发处狂奔。很快,她看到公路边一块地里围了不少人,还有人在号啕大哭。
她挤进人群,发现老人抱着小孩大哭,小孩浑身湿透,满是粪水,眼睛闭着,她蹲下观察,发现小孩没有呼吸、没有心跳,瞳孔也放大了。
“快放下孩子,我来救他!”解雪连此话一出,立即被小孩家人拒绝,因为当地风俗,小孩去世,不能让外人随意搬动。
在众议声中,解雪连高喊:我是学医的,我知道怎么救孩子,让我来救他。
解雪连将小孩从奶奶怀里“抢”过来,脱去衣服、平放在地上,不顾满嘴粪水,开始为其做心肺复苏——心脏按压、吸液清污、人工呼吸。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
10多分钟过去了,小孩状况没有改变,解雪连没有放弃,继续做心肺复苏,并催促小孩家人快120打电话。
20多分钟过去了,解雪连已累得满头大汗,小孩嘴里开始吐粪水和早上吃的饭菜等异物。
30多分钟后,仍在做心肺复苏的解雪连感到小孩身体微微抽动了一下,此时的她看到了一丝希望,立即叫小孩家人拿毛巾、纸等配合及时擦去小孩嘴里吐出的异物。随着时间推移,解雪连发现小孩有了微弱呼吸、脸色也开始由紫变红……解雪继续进行心肺复苏,小孩生命体征逐渐显现。
50分钟后,小孩心跳恢复,能自主呼吸,脸色也变红润了,此时的解雪连如释重负,围观群众的心也终于放下了。可就在大家庆幸小孩起死回生时,解雪连却悄然离开人群,坐到几米远的地上大哭起来。
解雪连说,如果没能救回小孩,她真不知该如何面对小孩的家人。为此,她有些后怕,甚至怕得全身发抖。不过,解雪连在村民称赞中慢慢释怀,救护车到达后,她跟随救护车送小孩到石棉县妇幼保健院,因小孩情况严重,后转院至市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救治。
被救小孩的父亲罗康建介绍,事发时,他在离家几公里的地方办事。接到孩子掉进粪坑的电话后,他迅速骑摩托车返回,看到解雪连正在抢救孩子。当时,他也觉得没救了,跟着家人一起哭,但解雪连没有放弃。看到孩子嘴里开始吐出粪水,肤色慢慢由紫变红,大家才看到希望。
120救护车到达后,医生告诉他,如果没有解雪连的及时抢救,小孩真的没命了。罗康建说,孩子被转至市人民医院当晚,身体逐步好转,一周后出院回家。
为报答解雪连挽救孩子的生命,罗康建坚持要按彝族感恩最高礼仪杀牛感谢解雪连,以表心意,被解雪连坚决谢绝。
一滴水也能折射太阳光辉。
一名出身大山贫困家庭的大学生,危急关头,发挥所学,挺身而出,让一名溺粪孩子死而复生,震撼了孩子家人和全村群众,让绝望的家属感受到了科学和医学的神奇力量,让深山群众感受到接受科学教育和读书的重要性,感动了整座大山!
好人寄语:“别人需要你的帮助时,你能够挺身而出,是自己人生最大的快乐!”
道德点评:解雪连在危难时刻义无反顾挺身而出,救下年幼生命,英雄义举,高唱时代正气之歌,为构建平安、和谐、文明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诚实守信典型
诚实守信诠释责任善行义举反哺社会
杨光临在实验室忙碌
杨光临,男,48岁,雅安市石棉县后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2004年杨光临毕业于四川大学,为了家乡的建设和发展,2008年回石棉创业,投入资金开办了一家药店,后来又开办了一家酒行。无论开药店还是开酒行,立足诚信,是杨光临经商的初心。“用良心做产品,以诚信求发展”是他给企业立下的规矩。他说:“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
身边人说,杨光临言语不多,但一直在用实际行动证明,他对石棉这片沃土有着深厚的感情。
“为什么会回来?”杨光临说,作为一名从石棉大山走出去的大学生,他一直对家乡有一份特殊的感情,希望“用善行回馈家乡”。
2004年大学刚毕业时,杨光临去了外省工作,期间,他对人生了有新的思考,经过深思熟虑,他辞去了工作,在四川大学一边念企业管理研究生,一边自主创业。在成都打拼的那些年,杨光临的创业之路虽然艰辛,却也小有成就。但一直心系家乡的他,萌生了回乡创业、回馈家乡的想法。2008年,杨光临回到石棉。
在朋友的帮助下,杨光临从银行贷款一万元,做起了药材批发的生意。他谨慎有加,从进货、捡药到售出,层层把控药店的各个环节,容不得一点儿差错。
在药店,杨光临有一套严格的管理规范:工作人员每天都得检查空气的温度和湿度,防止药品变质;定期检查药品生产批号和有效期,拒绝出售过期药品;药品售出时,将药品厂家、规格、单价、数量、金额等信息清楚打印在票据上提供给顾客,以便顾客了解、明白药品的信息……
这些举措当时在石棉县只有他家药店才有。
这样的诚信经营模式迅速为杨光临和药店积累了好的口碑和人气,一些偏远地区的群众还专程托人来他店里买药。
事业发展顺风顺水时,杨光临没有闲下来,他认为商人不仅是让自己获利,更重要的是让周围的人共享发展的红利。
黄果柑是石棉县特产,杨光临非常清楚黄果柑对大渡河畔的果农的重要性,“黄果柑销售时间不长、销售区域不广,且产品附加值不高,这些都是制约果农增收的枷锁。”做好深加工是不是就能延长黄果柑的产业链?并提高果农收入?杨光临将眼光投向了黄果柑酒的酿造上。
就这样,以黄果柑为基础,他开发了酒、精油等3类产品,延长了石棉黄果柑深加工产业链。
作为国家一级酿酒师、品酒师,以及果酒高级酿造师、国家果酒品酒师的杨光临有这个技术,加上来自石棉县委、县政府,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关心,杨光临于2018年6月注册了石棉县后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开启了他的酿酒事业。
走进杨光临的公司,酒坊内大到所用的酵泥,小到测试酒窖的温度计,无不体现出用心程度;果酒车间内从物流通道的初杀菌到制作果酒的过程,皆是追求高品质的体现;酒窖内为了不让阳光直接照射进来而制作考究的玻璃窗,尽是于细枝末节处见真章……这些,都是杨光临做品味酒、做真心酒、做干净酒的要求。
事业风生水起时,充满社会责任感的杨光临还不忘热心公益、奉献爱心。2011年,他在石棉中学设立了“石棉中学女状元奖学金”,平日里,关心老弱病残的他多次伸出援手,不定期去探望敬老院里的老人、给需要帮助的老人送钱、送药、送物品,“4·14”玉树地震、“4·20”芦山强烈地震发生后,杨光临也是第一时间捐款、捐物资。
“这都是我应该做的,我上大学那会儿也多亏了亲戚朋友帮忙。”他说,正是因为他人雪中送炭,才有自己的今天。如今,正是他回报社会的时候。
好人寄语:“我决不见利忘义,讲诚信、守信誉是我们生意人做人的准则。”
道德点评:民无信不立。诚信是一种品行,更是一种责任;是一种道义,更是一种准则。杨光临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中华传统美德,让我们更能深刻地领会“诚信”二字的本质和含义。
本报记者郑瑶
新闻推荐
为全面贯彻落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确保农民工按时足额拿到工资,日前,汉源县成立专项检查小组,开展2020年根治欠...
汉源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汉源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