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家事审判 挑起为民“公平秤”——记全国法院人民法庭工作先进集体汉源县人民法院九襄人民法庭

四川法制报 2020-07-07 00:49 大字

汉源县法院党组书记、院长程彬巡回审判赡养案件

家事纠纷当事人送来锦旗

法官把矛盾化解在田间地头李月萍 本报记者 杨棕贤 文/图

人民法庭,是人民法院最基层的触角,也是联系群众最前沿的阵地,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司法获得感。作为雅安市最大的基层人民法庭,汉源县人民法院九襄人民法庭(以下简称“九襄法庭”)下辖7个乡镇,承载着17.6万人的一审民商事案件的审判和人民调解委员会的指导工作。

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工作主线,创新审判方式,建立多元调解机制……近年来,九襄法庭辖区内民事争议逐年减少、营商环境逐步优化、信访量逐年下降,案件数量也呈下降趋势,2019年全庭共受理案件577件,较2018年同期减少197件,减幅34.14%。2013年、2014年,连续两年被省法院表彰为优秀人民法庭;2016年、2018年,荣立雅安市中级人民法院集体三等功;2018年,被省法院表彰为“阳光型、效能型、服务型”法庭建设工作先进单位,今年5月,被最高人民法院授予全国法院人民法庭工作先进集体称号……沉甸甸的荣誉背后,是九襄法庭坚实奋进的足印。

坚持柔性司法

厚植为民情怀

因民而生,为民而兴。2016年11月,九襄法庭被省法院确定为家事审判方式和工作机制改革试点单位,按照上级法院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由汉源县法院牵头,统筹部署,九襄法庭积极探索审判工作方式和模式,全力化解辖区内家事纠纷。

一直以来,九襄法庭都切实将家事审判改革作为为民、利民、便民的有力渠道和解决群众诉累诉难的有效途径。在法庭的走廊墙上,记者看到了很多关于“孝、礼、爱、康、和”的标语。在调解室,法官不再是“法官”,而是调解家事纷争的“主持人”,当事人双方所坐的位置也不再是以往的面对面,而是围着一个圆桌相邻而坐。九襄法庭庭长吕锋解释说:“这样有利于减小当事人双方的对抗情绪,法庭立足‘圆桌审判’,力求通过这种新型调解模式,营造宽松缓和的调解氛围,更便于化解家事纠纷。”

近年来,九襄法庭在全面探索家事审判方式改革上,不断加大司法便民措施,着手推行“电话咨询,预约立案,网上立案”等便民惠民措施。同时,对家事纠纷案件交纳诉讼费用确有困难的,依法进行“减、免、缓”司法救助。针对当事人年纪大、农忙时节等情况,九襄法庭运用巡回审判的形式将矛盾化解在田间地头。“对行动不便,地处偏僻地区的当事人,我们上门提供法律服务。”记者了解到,对于特殊人群,九襄法庭尽可能邀请特邀调解员参与调解。为减轻当事人诉累,他们积极开展巡回审判。实行员额法官办案和家事审判方式改革以来,他们便开始下达巡回办案任务指标,并将这一规定作为制度长期坚持。

探索审判模式

多元化解纠纷

“家庭是构成社会的最小单元,和睦的家庭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有着多年家事纠纷调解经验的副庭长黄茂果告诉记者。自开展试点工作以来,他们展开了大胆的探索,引入了家事联络员、家事指导员、心理疏导员等具有特色的工作模式,及时妥善化解家事纠纷。

在家事纠纷当中,很大一部分是关于婚姻关系的,因此,九襄法庭邀请了一批熟悉婚姻家庭法律条文的个人为特邀调解员,制订特邀调解员职业道德规范,并对特邀调解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同时,迅速建立“多元化调解中心”,将大量的家事纠纷化解在立案阶段或者审前准备阶段。

2017年3月,宜东镇村民刘某将姜某诉至法庭,理由是姜某既然没有和自己结婚,就理应退还自己10万元订婚礼金。这是一起典型的婚约财产纠纷案,法庭受理该案后,因庭审中双方当事人争议较大,加上案件涉及农村婚恋风俗,决定休庭。休庭后,承办法官邀请了当地派出所、镇司法所、村组干部共同参与调查、调解,通过三次与被告姜某交心谈心,最终达成了被告姜某一次性给付刘某8万元的协议。在法庭干警的见证下,刘某当场点收了8万元,该案至此圆满化解。类似这样的婚恋纠纷,九襄法庭遇到了多起。法庭在遵循法律原则的前提下,践行“温情司法”,充分发挥“经验丰富型法官+业务骨干型法官”作用,促进婚姻家庭和谐。

据黄茂果介绍,在调解过程中,九襄法庭一直贯彻“能调则调、当判则判、调判结合、案结事了”的思想,在调解不成时及时判决、定分止争,提高多元化调解纠纷的实际效果。

截至目前,九襄法庭共审理各类家事案件441件,结案431件,其中,调解结案200件,调撤率达69.60%。

践行“枫桥经验”

助推诉源治理

九襄法庭审理的案件多为婚姻家庭、健康权、相邻权等纠纷,虽然此类案件事实较为清楚,然而仅仅套用法律条款,简单地照本宣科予以判决,往往会导致“一场官司十年仇”。能把案件判得既合法又合情,让双方能够心平气和地解决问题,考验着办案人员的协调能力。“只要有百分之一的调解希望,就尽百分之百的努力。”这是九襄法庭办案法官一直秉承的办案理念,在做好调解工作的同时,他们还将工作关口前移,加强与乡镇、村社的联系,加强对基层调解组织的指导,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矛盾,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的综治目标。近几年,通过诉前调解及指导民调组织调处各类矛盾纠纷,九襄法庭有效地减轻了诉讼压力,维护了乡村和谐。

一直以来,九襄法庭以公正与效率为主线,充分发挥法院前沿阵地作用,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探索创新司法便民利民措施,在团队管理、改革实践、诉源治理、审判调研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绩。

2019年9月,九襄法庭挂牌设立“旅游审判庭”,及时、高效化解旅游矛盾纠纷,规范旅游市场经营行为,为加快九襄阳光康养旅游度假小镇建设提供了有力司法保障。

今年4月,九襄法庭率先在全市将诉调对接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室入驻基层法庭,是“枫桥经验”、诉源治理理念应用到司法工作中的具体表现,有利于强化诉源治理和创造基层稳定的社会环境。

注重普法工作

加强法治建设

针对部分当事人法律知识欠缺的实际情况,九襄法庭施行了权利义务告知、诉讼风险提示、诉讼程序引导、指导当事人举证、法律知识宣讲等办法,引导群众依法维权,少走弯路。

在审判好各类案件的同时,九襄法庭的法官们也十分注重普法工作和法治建设工作。九襄法庭开展的巡回审理,将调解延伸到群众家门口,以案释法、以法育人,从源头上把问题、纠纷解决在基层和萌芽状态,不仅维护了当地的社会稳定,还能达到审理一件教育一片的目的。在巡回办案的同时,法官们又兼顾了法治宣传、接受法律咨询服务、解答法律疑问等工作。“法庭选派了2名干警分别担任九襄镇第一、第二小学的法治副校长,针对学校管理工作,提供法律咨询和建议,促进依法治校、依法执教。”吕锋向记者介绍,除了法治副校长,法庭还通过“法庭开放日”活动,进行法治讲座,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自觉把法律作为指导和规范自身活动的行为准则,从实施的效果来看非常好。

在法治建设方面,九襄法庭积极创新,运用微信、微博、新闻报道、“法律大讲堂”等多种形式开展法治宣传,实打实地做好“送法下乡”活动。不仅如此,还充分利用汉源县每月农历特定日子的“赶场”时间,结合三月法治宣传月、“12·4”法治宣传日等,广泛开展普法活动,组织干警多次前往唐家镇、大田乡、西溪乡为村组干部上法治课。

人民群众的殷切期盼,就是法庭的工作方向。围绕汉源县“中国花椒第一县”的打造,九襄法庭深入花椒基地开展实地调研,耐心听取农户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法律问题,并进行解答,为汉源花椒产业营造优化的法治氛围。

下一步,九襄法庭将一如既往、勠力同心,克服困难,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为“平安汉源”“法治汉源”“大美汉源”的建设,提供更加优质的司法保障。

新闻推荐

汉源县:多方协作 法治护航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汉源县平安法治志愿服务队志愿者走村入户宣传法律知识近日,汉源县人民检察院在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宣传周期间...

汉源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汉源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