挡住山洪的“绿色卫士”如今喜忧参半

四川农村日报 2020-05-20 06:18 大字

杨晓峰发现感染小蠹虫的树桩。

□本报记者 吴平 文/图

4月28日,汉源县森防站站长杨晓峰以及副站长刘莹等一行来到马烈乡三坪村查看华山松林长势。杨晓峰介绍说:“这一片种下去时每亩160株,因为遭受松疱锈病,如今每亩只有46株。好在防治及时,否则要全军覆没。”

记者从省林草局获悉,松疱锈病是四川省林木四大检疫性病虫害之一,既有万源市、宣汉县两个新增疫区,也有汉源县等退出疫区。汉源是典型干热河谷地区,森林植被为村民保持了水土,挡住了山洪泥石流,这才有了反季蔬菜、特色水果等产业的发展。经过近20年不懈努力,汉源县的松疱锈病被拔除,但过熟林带来的新问题还待有效解决。

积极消灭中间宿主松疱锈病得以拔除

1983—1984年,当时的汉源市林业局从外省采购一批华山松的种子用来植树造林,没想到这批种子带有松疱锈病,迅速导致2万亩松林感染。这一片片黄色、红色的孢子堪称松树杀手,会破坏韧皮组织,使其不能输送养分,只要感染基本就没得救了。

杨晓峰介绍,最早采用化学防治,把感染的树皮刮了,抹上柴油+粉锈宁的混合剂,但效果不理想。

后来专家介绍,这种孢子有中间宿主,夏天孢子破裂后,孢子粉会粘黏到一种名叫“茶藨子”的落叶灌木上,在其上面越冬后,又回到松树上。当务之急,就是要消灭茶藨子。一场上百人的大会战就此开始。茶藨子不是一大片集中分布,而是一株株或一团团的散点分布,找起来很费时。此外,它是多年生,需要砍几次才能彻底消灭掉。最好赶在五六月孢子破裂前砍完,但又不能砍太早,否则又长起来了。当时补助很少,只有几块钱,上山还需自备干粮,但政府组织得力,村民都很积极。因为村民都饱受山洪危害,农田、房屋都曾有过被冲毁的经历,保护松林是大家的共同目标。

除了消灭中间宿主,增加树种多样性也能减缓危害。“我们在华山林空隙处栽植了桤木,如今成片的华山松、红桦、桤木等混交林长势很好,到处是一片片深绿、浅绿交织的绿色海洋。”杨晓峰指向公路边坡的林子说,这是封山育林成长起来的,各类植物有十多种,悬钩子、木姜子、马桑等,这样发生病虫害的概率就极低了,此外,原始森林达成了生物多样性的平衡,也不容易成灾。

小蠹虫危害过熟林防治成本居高不下

这次走访中,杨晓峰在三坪村发现了赤腹松鼠啃撕树皮的痕迹,以及小蠹虫钻洞的树桩,他即刻打电话给负责该区域的森防员,请其处理销毁此树桩。

早在2003年,九襄国有林场就有了3万—4万亩小蠹虫发生面积,它不是检疫性病虫害,但会削弱树势。通过放置诱捕器等,目前发生面积仅有两千亩,但过熟林的潜在隐患依然很多。

刘莹介绍说,这片云南松是上世纪60年代飞播造林种下的,如今已近60年,所发挥的生态效益日趋下降,并且容易招致病虫害、火灾。但这片林子属于国有公益林,按照现行政策,不能采伐、替换,只能有病治病。

“理论上说,小蠹虫、松毛虫有天敌寄生蜂,但现在一直没发现其存在。”杨晓峰说。感染小蠹虫的林木,要采伐、运出、销毁,需要极大的人工成本,大概是300元一天还要包吃住,但即便如此,还是不好找人。

“林木与适当规模的病虫害共存,这是自然现象,我们需要实现动态平衡。一方面是主动作为,即增加树种等生态多样性,其次才是被动作为,即防治病虫害。”杨晓峰认为,现阶段被动的措施多于主动措施。最近,汉源县要组织飞机防治2000亩国有公益林的“落针病”,大概需要花费10万元,而如果对九襄70余万亩过熟林进行替换,可能需要花费上亿元。

如何兼顾主动、被动措施,为森林健康谋长远,有待进一步探讨。

新闻推荐

加强田间管理 提升樱桃质量

23日,汉源县九襄镇果农任洪芹正在给自家大樱桃地安装水管。任洪芹介绍,把水管迁进地里,根据樱桃树长势需要进行精准灌溉...

汉源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汉源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