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水又无土 汉源如何让“秃斑”变绿洲

四川农村日报 2020-05-19 06:28 大字

□本报记者 吴平

4月30日,在汉源县富林镇石龙庙隧道上面的陡坡上一排排整齐的水泥池子里,三角梅正在盛开,形成一片紫色花海,花海两旁是花果同树的柑橘林。

参与这一块景观改造的业主杜文清正在凉山州做工程,他通过电话告诉记者,为了荒坡见绿,这里运来了近2万立方米的好土。未来,他打算在附近做农旅融合项目,目前正在规划当中。

汉源县林业局造林股股长李庆洪介绍,借助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治理项目,他们啃下了一块块“硬骨头”,希望通过实践,能把好方式稳固下来、持续下去。

投入提升啃下“硬骨头”

以往林业部门主持实施的造林项目,多是趁雨季把苗子栽下去,再负责一下后期管护,通过补栽保证成活率即可。但对于汉源来说,造林必先引水。

当地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蒸发量却达到1300毫米,且除了短暂的7、8月两个月雨季,其余时间几乎滴雨不下,加之土壤结构较差,下了雨也蓄留不住水。雨季和造林季的错位,导致当地造林必须要有灌溉设施和稳定的水源做配套。

“本次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综合治理,首先考虑到了灌溉设施的投入,每亩造林资金达到5000元,这逼着我们去啃‘硬骨头’。”李庆洪说。例如,在九襄镇飞播林场,修建了4个蓄水池;在大树镇金钟山修建了一个蓄水池,引水管道近9000米。在富林镇青富作业区,县林业局会同县水务局、农机局决定在瀑布沟水电站新建一座提灌站,从海拔800米的汉源湖水库,将湖水提升到海拔约1200米的3个蓄水池,通过布设在造林地的12500米浇水管道,满足苗木生长需水要求。

解决无土区域造林难题

造林,除了水,还有土壤也很重要。一片片石漠化无土区域形成了“秃斑”,显得非常刺眼。“这些无土区域,用机器一挖,下面全是岩石层,要用破碎机打碎,再填入好土,才能开展种植。”汉源县林业局绿化管理中心园林组组长寇燕介绍。对此,富林镇前进村作业区在石漠化无土区域利用水泥板修建树池2880个,规格为80厘米×80厘米×80厘米,回填客土1082立方米;此外用螺纹圆钢等搭建三角梅花架100余个,并配套滴灌设施,栽植三角梅生态景观林47亩,营造生态景观林效果凸显。

好的环境景观对于吸引客流非常重要,汉源县金锐核桃种植专业合作社规划在附近打造农家乐,合作社负责人杜文清投入资金201.96万元,整合到“2016富林镇石龙庙作业区项目”工程建设中,合作社可以获得柑橘销售的收入。“通过补栽,目前已经实现100%成活率,柑橘树均已挂果。”杜文清说。

因地制宜解决具体问题

从2015年到2017年,汉源共实施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综合治理3850亩,综合造林成活率达90%以上,但也暴露了一些问题。

李庆洪介绍,干旱半干旱地区大多位于汉源湖库周,该区域群众要求发展栽种生态经济林的意愿强烈,不同意发展生态林。但林业主管部门有政策规定,纳入林地管理范围的宜林荒山荒地,不允许栽植生态经济林,与群众意愿相悖,导致某些地块无法实施生态综合治理。

再者,干旱半干旱综合治理项目的建设期为一年,管护期三年,但现在两年后就由财政收回,致使后期管理资金缺乏。

李庆洪认为,如果政策在制定中允许地方因地制宜,在不违背大原则的前提下拥有一定变通空间,也许会更利于生态建设,以及群众共享生态成果。

新闻推荐

汉源县:会商汛期天气趋势 集智研判防灾减灾救灾工作

雅安日报讯5月8日,汉源县召开2020年汛期防灾减灾救灾第一次会商会议,分析研判近期天气趋势,多部门联合会商研究2020年全...

汉源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汉源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