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家乡推行“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 百余贫困户步入“股东时代”

遂宁日报 2020-03-04 01:14 大字

■万福村824户村民以土地入股合作社,变身股民,将土地经营权折算成股份核算收益,其中包括124户贫困户。

■前期,万福村、金塘村已先后种植2700多亩“羌凤李”,两村共计145户贫困户参与土地入股。

2月26日,船山区唐家乡迎来大喜事。当天,唐家乡人民政府、遂宁天穗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分别与四川果益生产农业有限责任公司签订《唐家乡李子产业项目招商引资协议书》《唐家乡营造林项目合作协议》。薄薄几页纸上,描绘出李子产业发展的规划和愿景。

按照协议,唐家乡引进四川果益公司,在万福村、金塘村发展4000亩“羌凤李”产业项目,依托“公司+合作社+农户+产业发展基金”模式,将龙头企业、平台公司、村集体、村民四方利益紧密捆绑在一起。至此,一场由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农村“三变改革”探索路径在唐家乡铺开。

唤醒沉睡资源145户贫困户步入“股东时代”

初春时节的万福村,2400亩旱山地被翻耕平整,漫山的“羌凤李”树苗正茁壮生长。

“目前是盖膜,保障土壤水分充足,为下阶段套种西瓜苗作准备。”万福村1组脱贫户唐胜军挽起袖子,为土壤铺盖一层白色薄膜。春耕时节,唐胜军一家三口到李子地务工,每人每天现结50元工钱。

由过去种地“磨洋工”到现在下地浑身是劲,村民的变化来自身份转变。

万福村由原贫困村花果村和牌坊村合并组成。2019年,万福村村集体组建土地流转专业合作社,全村824户村民以土地入股合作社,变身股民,将土地经营权折算成股份核算收益,其中包括124户贫困户。脱贫户唐胜军将自家5亩地入股合作社,除了务工收入,他还享受土地分红,大大拓宽增收渠道。

合作社建立了,光靠蛮干不行,还得依靠专业技术。“既然自己不专业,就交给专业的人来做,把村集体经济‘家底’做大。”万福村村支书姚奎明确思路。

随后,唐家乡政府与四川果益公司有了初步意向洽谈,计划在扶贫村万福村、金塘村发展“羌凤李”4000亩,盘活两个贫困村为核心的七个旱山片土地,让农村资源变资产。前期,万福村、金塘村已先后种植2700多亩李子,两村共计145户贫困户参与土地入股。

“‘羌凤李’三年初挂果,明年将实现效益。今年,我们采取套种西瓜模式,既能有效利用土地,也保障产业前期经济效益。”谈及套种模式,四川果益公司董事长李斌介绍。下一步,公司将依托优势技术、“羌凤李”商标、成熟稳定销售渠道,推动产品远销北上广等一线城市。

四方参与利益联结

“羌凤李”为农业农村注入新活力

专业合作社组建了,企业引进来了,如何有效把几方利益捆绑、联结起来,真正发挥其效益,是盘活农村土地的“关键”。

“唐家乡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产业发展基金’利益联结新模式。通过股权形式把农村、农民嵌入产业链条,与企业共担风险、共享红利。”谈起李子产业的经营模式,唐家乡乡长雷云介绍。

企业出资600余万元,参与“羌凤李”产业建设、经营和管理;船山平台公司天穗公司以市林业局支持的500万元专项资金入股产业项目,变资金为股金;村集体组建土地流转专业合作社,以土地资源入股产业项目,变资源为资产;农民以土地入社变身股东,按土地占股分红,实行“保底分红+收益分红”。这样一来,四方参与,告别了过去仅靠一村蛮干或企业单打独斗局面。

项目实现收益后,企业、合作社、农民、天穗公司分别按照55%、2%、30%、5%的比例进行股权分红。其中,项目收益的8%将作为产业发展及风险基金。在未受特大自然灾害影响下,果益公司保证2022年试挂果、2023年初挂果亩产150公斤以上,2025年达到1000公斤以上。为保障村民利益不受损,若丰产期起5年内未达到产值,果益公司将按2元一斤价格向村民保底收购。

李斌为记者算了一笔账,按市场价24元一公斤、盛产期一亩地1000公斤计算,除去前期投入,村民平均一亩地年收入达2000多元,远高于土地流转租金。

目前,以“羌凤李”项目为核心的利益联结新模式正推动唐家乡的“三变”改革探索,为农业转型、农民增收注入新活力,对巩固脱贫攻坚成效、推动乡村振兴有着积极作用。(全媒体记者魏琴)

新闻推荐

武汉汉阳方舱医院首批治愈者出院

武汉汉阳方舱医院首批治愈者出院其中四川医疗队治愈22人2月21日上午,武汉汉阳方舱医院第一批治愈患者出院。此次一共5...

汉源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汉源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