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非遗成为汉源花椒新名片
赵德春传授花椒管护技术
说起花椒,不免让人想起火辣辣的川菜还有那股麻辣清香的味道。汉源花椒,历史悠久,自唐代起就被作为贡品进贡皇室,故又名“贡椒”。
花椒是汉源的一种特有产物,是特产,也是品牌。在汉源花椒种植的千年时间里,衍生出一套独特的汉源花椒种植技术和宝贵的民俗文化形式——汉源花椒生产民俗。
2019年,该生产民俗入选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生产民俗富有汉源特色的花椒文化
11月25日,冬日清晨,汉源县清溪镇同心村一处普通的农家小院传出激昂的腔调,几位老人围坐在院子里唱起了民歌。
“大家都准备好了吗?”正中央端坐的王荣亮开始招呼大家。
“好咧!”围坐一圈的老者们,手拿各式乐器,精神十足地附和着。
汉源花椒生产民俗以群体传承的方式传承,但其中花椒民歌的传承以清溪当地群众王荣亮为主要传承人。随着他的吆喝声,其他人的声音瞬间一齐迸发,整个小院一下子热闹起来。
歌声时而欢快、时而低沉、时而舒缓,山上歌声悠扬,山下炊烟袅袅,勾勒出一幅甜美、温馨而静谧的山村景象。
自家的板凳、自制的琴弦、口耳相传的千年唱词唱腔,汉源花椒民歌,诞生传唱于田间地头,内容广泛,以清唱为主,曲调简洁、音韵和谐,歌词随意、易于传唱,是民间诗歌和音乐的有机结合。
简净的衣着、柔和的嗓音、亲和的面容,谈吐间给人淳朴又略带儒雅文艺气息,这是李汉良给记者的第一印象。而他那充满浓郁风情的花椒民歌,以及或悠扬或欢快或低沉的旋律,仿佛将人带进乡野深处的花椒地,在歌声里,能嗅到花椒的麻香四溢,感受到歌者对家乡花椒的热爱。
而今,这位来自乡野的农民,自举办“花椒生产民俗非遗展演”活动以来,便年年活跃在舞台上,带队演出、演唱弹奏,成为节日里不老的明星。
汉源生产花椒历史悠久,距今已有千年历史。过去汉源花椒被定位为一种特色物产,而今,汉源政府将把它定位成一种文化,一种独有的汉源花椒文化品牌,衍生出富有当地特色的花椒生产民俗非遗展演。
每年8月,正是汉源花椒成熟采摘的季节,汉源农家房前屋后、田间路旁,到处都是花椒的营地,随处可见椒农喜摘花椒的身影和繁忙穿行的运椒车辆。透过这历史传承的特有文化,展示了汉源人与生态经济林和谐相处、相得益影的原生态的“山水田园画卷”。此时,汉源贡椒采摘节如火如荼开展,一年一度的花椒生产民俗非遗展演也如期开展。
为营造热烈的节日氛围,今年的花椒生产民俗非遗展演包括椒神巡游、花椒生产工具展示、民歌对唱、祭祀椒神等环节。据介绍,椒神巡游活动从唐朝开始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相传唐三藏去取经途中在清溪镇留下一根手杖,手杖化为花椒树,上千年过去,花椒树成为了人们的致富树,留下来的花椒生产种植技术和民俗文化更成为了一笔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经济和文化的融合使“椒神巡游”成为清溪一项独特的民俗活动。当地村民对花椒有着很深厚的感情,每年他们都会用这样的方式来表达收获的喜悦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汉源花椒生产民俗具有极其重要的科学性,是现代花椒种植技术的根基,是群众真善美的原始表达,体现了人们敬畏自然、感恩自然、祈求丰收的美好愿景,丰富了汉源人民的精神生活,给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汉源县非遗保护中心负责人表示,当地正积极以花椒生产民俗非遗展演为核心,大力发展民俗文化旅游。
种植技术
在传承基础上不断创新
文化因传播而出彩,非遗因传承而持久。
“生产技艺是在漫长的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传统生产技术,在急剧变化的社会环境下,传统生产技艺日渐减少,非遗生产性保护应运而生。”上述负责人介绍,生产性保护是近年来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中提出的一种新的保护方式,主要是针对种植技术或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言的。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大的特点是拥有具体的生产内容,贴近群众生活,是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因此,对其保护的最好方式就是在生产中保持其核心技艺和核心价值,并与群众生活紧密相连,使之在生活中持久传承。
汉源花椒生产民俗传承人赵德春是汉源花椒的种植能手,这项技艺在他手上得到了更好的传承与发扬。
11月26日8时许,汉源县同心村村民赵德春准时到山上花椒地里转悠,了解工人修枝剪叶的情况。
“花椒作为我们家族的产业,其生产民俗又是非遗保护项目,作为非遗传承人我必须带头将这个项目保护和传承起来。”赵德春表示,在保护非遗中,他既“尊重传统”将其文化内涵最大限度保护,又“打破传统”将技艺传授外人,并用现代化手段对花椒进行生产。
在赵德春看来,汉源花椒的“现代化”与非遗传承之间并没有冲突。他认为,汉源花椒生产民俗中,传统育苗、栽植、田间管理技术、椒仁脱脂、原始杀虫、煤矸石改土等土法传承至今,为当前花椒种植提供了创新经验和生态技术,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
赵德春认为的“创新”即是通过“测土配方施肥+矮化密植+推迟采摘期+交替轮作采摘”等多种手段,有效提高花椒麻度,提高花椒产量,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传承之路任重道远,赵德春认为,传承并非固守老祖宗的传统种植手艺,而是要与时俱进、精益求精,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这样才能让老祖宗的传统种植手艺永放光芒。
“对于非遗保护,如何延续其生命才是最重要的。”前述负责人表示,对花椒种植进行生产性保护,将其打造成特色产业,强化其“自我造血”功能,目的就是要实现活态传承。
对此,社会学者李巫熙建议,汉源县可培育非遗龙头企业开展生产性保护,鼓励支持传承人携技创业,引导传承人开展非遗项目的种植研发、展示销售、品牌推广、基地建设等产业化活动,通过科技提升和市场运作,将独特的非遗资源转化为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产品和服务,促进非遗与文化产业、旅游产业的融合,让非遗成为汉源花椒新名片。
雅安日报记者石雨川
新闻推荐
四川经济日报雅安讯(记者程强)近日,汉源县首届“鱼文化节”暨“2019年全国青年赛艇冠军赛”系列活动在汉源湖畔拉开帷幕。此...
汉源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汉源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