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真情和爱心滋润学生

雅安日报 2019-11-04 08:04 大字

她关心班上每一位孩子,是孩子们“最亲爱的妈妈”;教学上,她是一位能力突出,工作认真负责的好老师;她扎根农村,默默耕耘,以慈母的情怀、真挚的爱心滋润着学生。

汉源县大树镇中心小学教师王丽,在教育战线上工作25个春秋,她和所有教师一样,用一件一件的小事,一点一滴的行动去履行一名教师的职责,去诠释对教育事业的忠诚。

王丽(左二)为学生讲解作业

慈母情怀

关心关爱每一个学生

“王妈妈、王妈妈,我有悄悄话告诉您……”10月31日晚,汉源湖畔的汉源县大树镇中心小学教室内,灯火通明,王丽还在与孩子们进行交流。

这是该校2016年起组建的留守儿童托管班,每天都由班主任陪同孩子一起学习和生活。孩子们口中的“王妈妈”,正是王丽。

因为孩子们被托管在学校,作为托管班班主任的王丽,一日三餐要陪着他们,带领他们打饭分菜,告诉他们不能挑食。

“孩子们刚开始住校,大多不习惯,晚上想爸爸妈妈,我就联系在外打工的孩子父母,让他们给孩子打电话或视频聊天。”王丽说,晚上睡觉时孩子们总会说“老师,抱一个”,我就像妈妈一样给她们一个拥抱;有孩子半夜脚痛,我就起床为她烫脚、按揉……

在照顾孩子的同时,王丽不忘进行感恩教育。

每年母亲节时,为了让孩子从小懂得感恩父母,王丽都要给孩子布置一份特殊的作业——为母亲捶背,为母亲洗脚,亲手为母亲做贺卡,给母亲一封信等;有孩子过生日时,她又组织学生一起吃蛋糕、唱生日歌;学校和班级组织活动时,王丽及时拍照片、录视频并发到家长群,让家长见证孩子的成长。

除了关注留守儿童外,王丽在周末还会去其他学生家中进行家访,了解学生更多情况,关心关爱每一个学生的情况。

“感谢老师,您辛苦了”“我们在外打工也能及时看到孩子在学校的优秀表现,我们放心了”……

一句句朴实的话语给了王丽继续前进的动力。每次听到家长感谢的话语,每次看到家长的一条条留言,王丽“再累都是快乐的”。

“家长的肯定就是对我的最大鼓励。”王丽说,她一定要把一件件平凡的事做好,用自己一点一滴的爱去温暖学生,让家长放心。

创新教学

以活动促进学生发展

“写作文,要写我们身边的所见所闻所感……”11月1日,王丽以“故事会”的形式给孩子上作文课。

从1994年走上讲台开始,王丽就一直从事小学语文的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工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各种活动,能让孩子对学习产生更大的兴趣。”20多年的班主任工作,让王丽很重视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活动。

除保证每周给孩子上一节班会课外,她还与孩子一起开展知识竞赛、故事会、才艺表演、安全知识学习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每一学期,她还会组织两到三次大型班级活动,如辩论赛、厨艺大比拼、课本剧等。

“带领孩子开展丰富多彩、有意义的活动是班主任的天职。”王丽说。

作为班主任,在每次活动前她都会指导孩子如何准备、如何主持、如何表演。每次只要学校组织比赛,她都要带孩子认真地去练习。在活动中,她会和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感受,分享共同的快乐。

作为教龄较长的乡村老师之一,王丽不仅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自从学校开展“青蓝工程·教师结对帮扶活动”以来,她不但努力提升自己,而且还帮助学校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感谢师父对我的照顾,是她让我快速成为学校的骨干教师。”大树镇中心小学年轻女教师陈胜利说。

陈胜利是西昌人,学校离她家较远,只有放假才能回去与亲人团聚。王丽了解情况后,常常从生活、工作上关心帮助她,并且毫无保留地把自己多年来的班主任工作经验与她分享。在师徒俩共同的努力下,陈胜利的教学技能有了很大提高,现已成长为学校骨干教师。

“教育的路还很长,在这条路上,我将付出我的真心,并期待收获满满的幸福。”王丽说,“作为一名普通的山村教育人,我将不忘初心,克服困难,为山村教育事业奉献自己一份微薄的力量。”

雅安日报记者黄伟

新闻推荐

孝老爱亲好少年 环保理念践行者

学习中的羊好晴在家照顾妈妈,分担家务,在校严于律己、乐于助人;在生活中更是一名环保理念践行者……汉源县富林...

汉源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汉源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