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汉源 实施乡村振兴 打造助农增收“新引擎”

四川农村日报 2017-11-09 07:36 大字

汉源花椒。

糖心红富士苹果。

丰收。

双溪桃园。

□刘兰嘉

汉源县富林镇太平村18组建档立卡贫困户王富英,家中种植的170株红富士苹果树今年初挂果,由于市场行情较好,4吨多果子共创造了1万多元的收益。王富英农闲时还到附近的阳坪种植家庭农场务工,月均收入1200元左右。

“5年前,政府免费给我们贫困农户发放红富士苹果树苗,当时我就种了170株苹果树,同时通过在家庭农场务工,我也能学到苹果种植和管护技术。有本地种植大户带领,我们贫困户脱贫致富不愁。”王富英告诉笔者。

汉源地处横断山脉北段东缘,位于大渡河中游两岸,素有花海果乡之称,凭借良好的生态自然环境条件,近年来大力发展以花椒、核桃、甜樱桃、“糖心”苹果等为代表的特色农产品。如今,汉源利用“农村电商”“农旅结合”、培育特色品牌等手段,充分挖掘农产品附加值,全力打造助农增收新引擎。

依托优势资源 带动脱贫增收

11月7日,汉源苹果上市品鉴推介会在汉源县第二行政中心举行。汉源县阳坪种植家庭农场、晒经乡聚财水果专合社等7家组织齐聚一堂,共同推介汉源的红富士“糖心”苹果。

“汉源的‘糖心\’红富士苹果,从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种植,到2000年开始迅速发展,目前全县苹果种植面积6.75万亩左右、年产量7万多吨。苹果产业已经成为汉源中高山地区老百姓增收的主要途径。同时,中高山地区属于深度贫困区域,脱贫攻坚难度较大,苹果产业极大地带动了贫困人口脱贫增收,确保全面奔康。”汉源县政府副县长谢纍介绍。

笔者从汉源农工办获悉,近年来,汉源坚持在最适合的地方推广最适宜的品种,依托资源禀赋和海拔落差,差异化、错位式全域梯次布局特色产业,设立产业发展基金,出台奖励扶持政策,积极引导群众发展花椒、核桃、红富士苹果、甜樱桃、黄果柑和高山蔬菜,全县已建成十大特色产业基地66万亩,人均拥有2亩以上。以甜樱桃为例,每亩产值可达3万元以上,是种粮收益的10倍。

补短板强基础。实施农村公路、农田水利大会战,建制村通村公路硬化改造率达100%,产业缺水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在此基础上,结合脱贫攻坚梳理谋划了末稍渠系、通组路、联户路、机耕道、宽带网络等基础设施项目142个,发展的短板问题得到进一步解决。

建环线串基地。按照“县上建大环线、乡镇建中环线、村社建小环线、户户建连接线”的思路,规划了建设周期10年,总投资41亿元的大渡河左岸、大渡河右岸、九襄至双溪、清溪至西溪等“4+N”产业环线,通过提升主干道、打通断头路,串连产业基地,有效改变了特色产业零散分布状态,放大了规模效益。

实现技术引领。与省农科院、川农大等合作,先后制定《汉源县甜樱桃种植技术规范》等技术规程10余套,持续实施经果林管护提升行动,有专家团队为汉源农产品做品质保障和品质依托,率先形成了“专家教授+技术服务团队+质量督查队+农户”的技术推广体系,由专家教授将技术推广、传授给技术服务队,由技术服务队辐射带动每个农户。

深入推进“造血式”扶贫。通过大力实施一村一品发展战略,在培育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繁荣农村经济、助推脱贫攻坚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县一村一品专业村镇123个,专业村镇经济总收入26.3亿元,专业村镇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600元,高出全县13%。

据了解,清溪镇同心村、皇木镇红花村等昔日乱石滚地、泥路颠簸的贫困村,通过发展甜樱桃、高山蔬菜等产业,建成“户户有果园、家家住新居、处处是景观、人人露笑脸”的幸福美丽新村。

率先布局网点 驶上“互联网+”快车道

汉源农业发展所带来的巨大机遇,吸引了不少有志青年返乡谋发展。

出生在汉源县梨园乡的王石兵,2014年初放弃了大城市里的白领生活,返回家乡创业,投入资金388万元,注册成立汉源县聚丰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办了新之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开启了电商营销的事业。

王石兵介绍,从2014年发展合作社开始,新之邦公司如今已下设采购、基地、客服、仓配、销售等多个部门,今年5月,入驻汉源甘溪坝工业园区,新建450吨冻库,3000平方米分拣、包装、配货加工车间的集配中心,整合组建包括红之源果蔬协会、聚丰、睿鑫等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公司等11家社会团体,依托“汉源红”区域公共品牌创建了“这襄有礼”甜樱桃系列、“这襄有李”、汉源“晒南椒”等众多品牌。

“2016年,我们电商平台糖心苹果发货量达到2万吨,渠道供货接近20万斤,今年,糖心苹果线上的销量非常好,目前出单量在300多件/天,在‘双十一\’期间预计达到2000-5000的出单量。”王石兵说,“我们对产品品质要求比较高,比如会员农户水果的土地有机质含量、农药化肥使用、水果固形物含量等都必须达到规定标准。”

近年来,汉源率先布局,构建共创共赢的“互联网+现代农业”。目前已建成电商企业13家,开设农产品网店数百家,村级端网点覆盖85%以上行政村,主要物流快递公司覆盖80%以上乡镇,全县已开设村级农产品网店200余家。

启动实施“电子商务乡村工程”,搭建了“赶街网”“你弄我农”“远智养生”“四海电子商务”“乐购”“红云”等农村电商平台。

2017年全县农产品网络销售额达1.5亿元,同比增长30%。提升农产品商品化水平,打造了“三样菜、四种肉、五瓶酒”等系列地方特色农产品,花椒系列调味品达30余个,形成线上线下融合、农产品进城和农资下乡双向流通新格局。

培育特色农业品牌 一三产业融合发展

谢纍介绍,得益于独特的自然条件,汉源的光照条件好、温差比较大,水果等农产品口感非常好,前几年政府着力于农业产业的发展,今年开始,汉源致力于农产品提质增效和品牌提升。今年上半年,以甜樱桃为主打产品,汉源与中国扶贫基金会推出了“守护汉源红”系列活动,正式打响了“汉源红”区域公共品牌,目前正在推介的汉源红富士苹果,口感好、种植历史悠久,将进一步提升区域公共品牌知名度,对农业发展能够起到非常好的助推作用。

近年来,汉源把创建地方特色品牌作为抓住市场的关键和重点,实施品牌引领和塑造计划。

政府积极搭建农产品品牌宣传推介平台,连续6年举办赏花旅游文化月,每年举办葡萄、白凤桃、花椒等采摘节,积极承办全国技巧冠军赛等全国性赛事,在赛事活动中植入农产品宣传,先后在成都、重庆、广东等地开展宣传推介活动,汉源地方品牌的知晓率、知名度不断攀升。

“汉源特色农业产业有良好的平台和品牌基础,打造了‘汉源红\’系列品牌。政府搭建平台,专合社和公司全力推介,特色农产品正从汉源走向全国各地市场。”四川农业大学教授龚荣高表示。

11月7日,在太平村阳坪种植家庭农场,红彤彤的“糖心”红富士苹果挂满枝头,吸引着八方游客前来采摘。

“目前,太平村的乡村旅游刚刚起步,政府正在投入项目和资金,修凉亭、观光道,结合乡村旅游,今年吸引不少游客前来采摘苹果,给家庭农场带来了新的收入。由于乡村旅游刚起步,从今年采摘情况看,已出售给游客1万多斤鲜果,价格较批发价稍高。”阳坪种植家庭农场主黄超介绍。

近年来,汉源通过移民搬迁和灾后重建,累计新建新村聚居点53个,其中移民安置点37个、灾后重建新村聚居点16个。以新村为引领,建成省、市级幸福美丽新村69个,省、市级“四好”村30个,占行政村总数的60%以上。通过统筹新村布局、建设、风貌与生态系统的自然融合,推进全域新村建设,积极培育发展果蔬采摘园、农事体验园、大型农庄、特色农家乐,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接待中心和标示标牌,按照“农业景观化、景观生态化、生态效益化”思路,促进“田园变公园、新村变景区”。

据统计,全县36个产业集中的专业村提升为乡村旅游示范村,13万人融入产业链,乡村旅游助农增收人均超过1300元,占农民人均增收比重的45%,打造了助农增收新引擎。

“以红富士苹果为例,我们开发一系列乡村旅游路线,游客可以到苹果基地体验采摘,乡村旅游也带动起来了。”谢纍说。

新闻推荐

砥砺奋进谋发展 凝心聚力再扬帆

建行雅安分行相关领导到企业调研灾后重建。党的十九大即将胜利召开,号角声声催人奋进。站在历史的新起点,回顾过去五年,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雅安分行(以下简称建行雅安分行)紧紧围绕总...

汉源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汉源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