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一家人在奉献中追求快乐!

雅安日报 2017-09-30 12:42 大字

一种“雷锋精神”可以影响一个家庭,一个“雷锋家庭”可以影响整个社会。今年入选雅安市第一届“文明家庭”的胡海云一家正是这样的家庭代表。

工作中的胡海云

奉献爱心收获快乐在汉源县富林镇市荣社区有一个温馨的留守儿童快乐家园,这个家园就是由79岁的胡海云亲手创建打造的,社区群众亲切的称他为胡爷爷。成立于2010年5月的市荣社区,由汉源县2个乡镇的7个村移民组成,是典型的农村社区。社区里一些年轻人长年在外务工,有不少留守儿童。搬迁入住后,本该颐养天年的胡海云,看到不少留守儿童因为思念父母时常闷闷不乐,便决心为孩子们做些事。“我虽然很普通,但也有一颗爱护孩子的公益心,为他们做点事情,自己很快乐。”胡海云说。

在老人的积极奔走协调下,2011年,市荣社区“留守儿童快乐家园”应运而生。七旬老人胡海云不仅自己当起了老师,还请不少关心留守儿童的退休老教师,给孩子们上辅导课、兴趣课。“利用孩子们喜欢的电视、电脑,播放美德故事片和寓教于乐的儿童片,引导孩子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也是一个教育孩子的好办法。”胡海云说,为了将留守儿童快乐家园打造得更好,自己还利用六一、重阳等节日,组织开展老少共学、老少互助等老少共建活动,并以此打造出老少同台、老少同乐的大舞台。此外,胡海云还结合实际,不断钻研,并先后创设了“悄悄话小屋”和“开心钥匙信箱”等。以此引导孩子们说出心里话、写出心里话,以便随时掌握孩子们思想的变化,及时给予关爱。“解决孩子心理烦恼,我有爱心、耐心、信心、决心四把金钥匙呢。”胡海云说。

胡爷爷还爱给孩子们讲红军长征的故事,讲抗日战争的辉煌战果,讲爱祖国、爱家乡,讲好好学习、励志做人。来学习的孩子都是留守儿童,家庭条件很差,但却有成材的欲望。胡海云教孩子们学习就从德育抓起。一位小女孩的作业本扉页写着“座右铭”:“我的爸爸、妈妈都是打工的,每天起早贪黑,风里来、雨里去,很辛苦。为了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更为了报效祖国,我一定好好学习。”

在老人的引导下,社区农家书屋的中外名著、百科全书、心理健康等书籍,成了孩子们的最爱,在社区小朋友中,形成了一股爱读书的好风气。“大家常说老有所乐,对我来说,工作就是幸福快乐,在帮助孩子们的时候,我感到充实快乐。”谈起自己的这项工作,胡海云有说不完的话,“我今年才79岁,还有能力为大家做点事,就让我尽最大努力传承雷锋精神、继续为孩子们服务!”

和谐家庭,积极进取胡海云家有6口人,其中党员5人,是名副其实的党员之家;家庭成员互相尊重、相亲相爱。“‘人\’字就是互相支撑的一撇一捺,家庭成员之间也是这种互相支撑的关系,家庭自然就幸福和谐了。”胡海云说,在他的人生字典中,始终刻着“不记仇、不忘恩”,“做到了这些,心态变得灿如阳光。”他说。阳光心态让胡海云的生活充满阳光。他和老伴相敬如宾,家里无论有什么事两人都是商量着办,有时候觉得老伴做得不对,胡海云也是平心静气地坐下来谈,从没有过一次争吵。

一直以来,胡海云都用善举教育引导家人:努力工作,奉献社会。

身教甚于言传。为了帮助胡海云搞好儿童家园工作,其老伴时常戴上老花镜从旁协助。在社区从事计生服务的女儿,也当起胡海云公益行动中的“秘书”。就连他的孙子们在这个家园也有很长的服务期,从大学生到现在的公务员,只要一有空,都会主动帮儿童家园出点子。多年的关爱生涯,胡海云与一百多位留守儿童、问题少年当朋友,协助二十多位家庭困难的孩子解决入学问题。

而今,家庭每个成员都是留守儿童的好朋友、知心人,他们用善行义举实现着人生价值,大家都说他家是一个和谐之家、爱心之家。

雅安日报记者石雨川

记者感言:胡海云,一个年近九十的耄耋老人,之所以能感到快乐,是因为他心存大爱,尽管年迈依然奔波在奉献爱心的路上。在他的感染和带动下,家庭成员都向上向善、积极进取。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幸福,社会自然和谐。在建设“美丽雅安”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学习胡海云一家的无私奉献,心存善念,乐于助人,做现实版的“活雷锋”,因为只有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才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新闻推荐

推广汉源模式 提高社会治理水平

雅安日报讯27日,全市政法重点工作现场推进会在汉源县召开,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邹瑾出席会议并讲话,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马宏主持会议。上午,与会人员现场观摩了汉源县九襄镇三强村综治中...

汉源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汉源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