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发展“加速跑” 乡村振兴后劲足

雅安日报 2021-11-25 08:38 大字

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是推进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是推进乡村振兴和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大举措。

今年以年,雅安市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稳农业”目标要求,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抓手,大力构建现代农业“5+3”产业体系,着力补短板、强弱项、锻长板高质量发展,努力走出一条具有雅安特色的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新路子,涌现出一批产业特色鲜明、加工水平高、产业链条完善、设施装备先进、生产方式绿色、一二三产业融合、要素聚集度高、辐射带动有力的现代农业园区,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芦山县马蓝生猪种养现代农业园区一隅

持续发力

打造特色现代农业园区

近日,在雨城区藏茶现代农业园区基地内,标准化茶园层次分明,一派郁郁葱葱的景象。

“今年茶叶质量比往年好,因为现在有专业的服务中心、专业的人员为我的茶园进行统一管理,我只负责销售即可。”正在茶园进行冬管的姜峰说,往年采摘茶叶期间,自家总会聘请数名采茶工,今年在服务中心科学管理下,不仅茶叶品质和产量都有提升,自己也省事不少。

姜峰口中的“服务中心”,便是雨城区藏茶产业现代农业园区公共服务中心。近年来,该园区通过开展社会化服务功能建设和服务扩面,提高园区产业发展水平,促进园区焕发新的活力,茶农也因此增产增收。

“园区创新融合试点,建立联农带农扶农利益联结机制,形成集体收益分基金、土地流转得租金、基地务工挣薪金、入股经营分股金、鲜叶出售变现金的‘一业生五金’模式,引导传统农业逐步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雨城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唐碧磊说,预计今年园区茶产业综合产值可达12.23亿元,园区内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4230元,高出全区平均水平24%。

雨城区藏茶现代农业园区只是雅安市众多现代农业园区中的一个缩影。

面对现代农业对集约化、规模化、组织化程度要求的日益提升,近年来,雅安市把园区建设作为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引爆点”,持续加大建设力度,做大做强现代农业“5+3”体系。

数据显示,目前,全市建成省星级现代农业园区3个、市星级现代农业园区8个、县级现代农业园区24个,形成多层次、多类型园区体系,呈现出梯级提升、竞相发展的良好态势。其中,名山区茶叶现代农业园区被省政府认定命名为省五星级现代农业园区。

随着园区体系的建立,雅安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近日,在宝兴县蜂桶寨乡邓池沟村的香菇大棚里,工人们正忙着运输、摆放长满菌丝的香菇菌棒。“下周就开始采摘香菇了,这是我们的富民产业。”邓池沟村党支部书记乔显红说。

近年来,宝兴县全力推进食用菌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市场化、多元化发展,着力推进宝兴县食用菌现代农业园区培育建设,建成“一核三片”生产基地,即蜂桶寨乡香菇核心示范区,以金针菇为主的东河片区、以羊肚菌为主的灵关片区、以香菇为主的西河片区三个食用菌生产基地。2021年,该县已建成食用菌标准化生产基地3450亩,实现第一产业产值15716万元,初加工产值29232万元,农旅融合6538万元,总产值可达51486万元。

不仅是宝兴县,雅安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提质增效,也体现在其他县区产业发展上。

如今,通过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已串起雅安市三条总长762公里的乡村振兴产业带,辐射带动全市提质增效农业特色产业基地(含蔬菜)505万亩。“园区建设不仅扩大了雅安市农特产品的市场,更为农业今后发展注入了后劲。”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表示,全市共建成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基地6个,建成绿色(有机)基地87.6万亩,认证“两品一标”(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达390个。2020年,全市现代农业园区农业综合产值达117.3亿元,较上年度增长21.6亿元。今年上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实现52.87亿元,同比增长8%。

雨城区藏茶现代农业园区茶叶基地

宝兴县食用菌现代农业园区

后劲更足

发挥区域优势提高辐射效能

11月24日,芦山县思延镇周村村的马蓝种植示范基地内一派繁忙景象,当地务工村民正忙着采收马蓝。

当地马蓝种植示范基地建成后,又采取了“企业+专合社+农户”的黄金产业发展模式,合作社流转土地负责种植示范,带动周边农户参与种植,实现群众增收致富。

其后,当地马蓝产业发展也迎来了“加速度”。为进一步壮大全县中药材产业,推动种养循环、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完整的现代农业产业循环经济链条,芦山县委、县政府还将马蓝生猪种养循环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纳入了重点项目。

截至目前,该园区以马蓝为主导的中药材产业发展已初具规模,核心区发展规模3500亩左右,总产值达1.5亿元。生猪养殖业优势突出,生猪标准化养殖点3处,其中种猪场1处,代养场2处,年产值共计可达2亿元以上。同时,生猪养殖基地开展粪污资源化利用,养殖基地配套建设有粪污综合处理设施,构建了“马蓝+生猪”的种养循环、绿色发展机制。

坚持把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作为推进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的重要抓手,通过集聚土地、资本、科技、人才、信息等要素,充分发挥现代农业园区的示范带动作用。这一点在雅安市的汉源县花椒现代农业园区、天全县冷水鱼现代农业园区等地皆可印证。

镜头转向汉源县花椒现代农业园区。该园区内的花椒种植基地推广使用了轨道运输车,还有植保无人机施肥、秸秆粉碎机、旋耕机、修枝剪、花椒采摘剪等机械设备,实现了全农事生产机械化;在天全县冷水鱼现代农业园区内,以冷水鱼产业为依托,通过“渔业+”模式,建设生态农旅融合发展的乡村休闲度假区,辐射带动关联农户1600余户,促进了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有效助推乡村振兴……

游客采摘黄果柑

采摘花椒

结合区域发展优势,现代农业园区有效助推了当地经济发展。如今,汉源县根据园区产业发展特征,以“生产—示范—加工—交易—运输”为主链条,在该县清溪镇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信息化数字化运用,规划5500亩现代花椒种植示范区。先后建成汉源花椒数字展示馆、汉源花椒产业园区游客接待中心、线下实物交易市场、汉源花椒博览园,开发汉源双椒IP布偶、花椒枕头、花椒抱枕等文创产品,培育农民合作社1040家、家庭农场700家、推出阿牛农事APP,不断擦亮汉源花椒名片。

天全冷水鱼现代农业产业园,以思经镇润兆鲟业有限公司一期100亩冷水鱼养殖基地为园区核心,辐射带动县域10余个冷水鱼养殖基地,形成了1000亩集养殖、加工、休闲于一体的冷水鱼产业园区,在全县构建起“一核心多组团”的产业布局。

同样,远在150公里外的石棉县,当地的水果生猪种养循环现代农业园区也在着力推动种养循环、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上下功夫。

石棉县水果生猪种养循环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涵盖该县美罗镇、新棉街道、迎政乡、丰乐乡、栗子坪彝族乡、安顺场镇、王岗坪彝族藏族乡7个乡镇(街道),向阳社区、八牌村、方元村、三明村、松林村等12个村(社区)64个组及石棉县林丰裕家庭农场。园区规划总面积101.54平方公里,其中枇杷连片核心区面积1万亩、辐射全县面积5.1万余亩,黄果柑连片核心区面积1万亩、辐射全县面积5.2万余亩。园区有规模养猪场、专业户55个,生猪存栏9036头,年出栏16805头。目前,已有标准化基地建设、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和冷链物流设施设备等10个子项目完工,完成项目工程总量的77%以上。

上述园区建成后,雅安市积极以三产融合为导向,拓展园区产业链条。同时,以新型经营主体为载体,提升园区组织化程度。

近日,在天全县思经镇团结村,一个占地20余亩的农家乐正在进行最后的装修。该农家乐借助天全冷水鱼现代农业园区的优势,拓宽“渔业+”辐射范围,推出了集住宿餐饮为一体的农家乐。

“看好现代农业园区的发展势头,我们镇的6个村(其中3个脱贫村)还以借助产业扶持资金入股园区的方式参与分红,实现共享鱼池,壮大村集体经济。”思经镇党委副书记刘宇说。

跳出农业发展农业,是雅安市在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中的又一主导理念。在发展主导产业、农产品精深加工业的同时,各园区以农业产业为支撑,推动农旅、文旅融合发展,实现“园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的华丽转身,为乡村振兴按下“升级键”。

如今,漫步在石棉县安顺场镇安顺村连片的黄果柑果园内,游客们不仅可以呼吸着清新的果香,享受采摘的乐趣,还能去一旁的安顺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游玩,体验属于雅安南部县城的暖阳和瓜果。此外,依托着成片黄果柑果园,石棉县王岗坪彝族藏族乡挖角村的不少群众,也积极开办起民宿,待到果子成熟时,又将是一幅“金果人家”的美丽画卷……

雅安市,农旅融合、文旅融合正在稳步推进,乡村旅游也已蓬勃兴起。如今,园区不仅变成了景区,还成了群众致富增收的好门路。

本报记者郑雨莎吴丹

新闻推荐

从大渡河到夹金山

编者按: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5周年之际,新华社发布一组题为《迈向新征程“长征路”上展新颜》的照片,其中选用本报记者郝...

宝兴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宝兴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