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继承起纷争 法官速调解心结

雅安日报 2021-10-13 08:57 大字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宝兴县法院“订单式”诉讼服务,解民之所忧,急民之所急,让人民群众充分感受到司法温度。

“感谢法官帮我们调解,我听说村上有了联村的法官,所以试着拨通了电话,没想到你们很快就赶过来了,感谢你们,我们接下来就去办理房屋产权登记。”10月8日上午,宝兴县法院相关人员上门成功调解一起继承纠纷,当事人马某对法官表示感谢。

群众:

房屋权属起争议

电话联系法院反映诉求

10月7日,国庆假期的最后一天,宝兴县法院值班人员接到群众马某电话求助,希望联村法官能帮助调解其姐妹二人与张某(马某继父)之间的纠纷。

法院值班人员了解相关情况后,随即对其解释,因国庆放假,待节后上班,联村法官会第一时间联系她。

10月8日早上,联村法官首先通过电话与马某取得联系,进一步详细了解诉求,进行法律咨询释明。当得知马某当天下午便要返回外地上班、希望能尽快帮助调处的情况后,联村法官立即协调立案庭法官前往马某家中进行诉前调解。

原来,马某与张某系继父女关系。2008年,马某的亲生父亲发生意外身亡,获得相应赔偿30余万元。当时马某年仅14岁,姐姐马某A也刚满18岁。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让这个幸福的家沉浸在悲痛中。2009年,马某的母亲苏某与张某结婚,张某正式加入这个家庭,为这个家带来了新的希望。

随后的12年里,马某渐渐长大,大学毕业、工作,姐妹俩相继外嫁,各自有了幸福的小家,就这样其乐融融地生活着。张某的父亲角色也得到了姐妹二人的认可,她们感受到了父爱的温暖。在此期间,他们还新修了四层楼的住房一栋。

然而,好景不长,2021年初,马某的母亲苏某意外离世,这个家又一次遭受不幸,家里剩下与马某没有血缘关系的继父张某。此后,马某姐妹二人因母亲死亡的抚恤金、房产权属等遗产分割问题与张某发生争执,时常因“还人情”等生活中的琐事互不相让,父女间的关系慢慢变得紧张、脆弱……

国庆期间,马某趁假期回到家,再次就此问题与张某进行协商,但未达成一致,尤其是在房屋产权证办理的问题上,大家互不妥协。为了尽快解决遗产纠纷等问题,马某拨通了法院的联系电话。

法官上门调解成功,双方签订协议

法官:

上门调解化干戈

心结打开亲情再续

8日上午,立案庭法官来到马某家中,组织双方进行诉前调解。马某称,2009年,张某与母亲结婚后,孑然一身来到家里共同生活,并在2013年“4·20”芦山强烈地震后共同修建了现在的住房,修建的资金是自己父亲死亡的赔偿款,宅基地是母亲和姐妹二人所有。母亲过世后的所有抚恤金全部由张某领取,他并没有拿出来。现在,张某要把房屋过户到自己名下,她们坚决不同意,所以请求法官协调。

张某称,苏某过世后的抚恤金本就没有多少,除了安葬的开支花销,家里的人情往来支出也非常大,而且姐妹二人长期在外地,她们的同学、朋友在本地有红白喜事,需要父辈礼尚往来的,他也积极去还礼。作为家里的长辈,他尽心尽力在操持这个家。房屋至今没有办理产权登记,原本是想直接办在苏某名下,但咨询后得知,苏某过世了不能办在她名下,所以就想都是一家人,办在自己名下,将来还是她们的,但姐妹二人都不同意,就一直拖到了现在。

通过“面对面”谈话,让矛盾摆在台面上,充分了解双方的意见,法官了解到父女间的主要症结在于:母亲遗产的房屋产权归属分歧。其他方面,如双方反映的抚恤金分配问题是可以协商让步的。

在了解到双方的矛盾所在和利益诉求后,法官采取了“背对背”的调解方式,与他们单独沟通。从法律的角度出发,抽丝剥茧,指明利弊得失,晓之以理,帮助他们权衡,理解房屋权属问题。同时,从温情路线出发,动之以情,引导他们回忆共同生活10余年的美好时光,建立的真挚情感,珍惜成为一家人的缘分。

通过一番耐心细致的调解,双方逐渐打开心结,最终三人同意共同共有房屋产权。一场亲人间的遗产继承纠纷在法官的耐心调解下顺利化解,双方敞开心扉,冰释前嫌,一家人握手言和。马某姐妹表示,他们会敬老爱老,对张某尽到子女的赡养义务,愿意放弃抚恤金和每年开办民宿所产生的收益,当作子女孝敬给张某的心意,补贴家用;张某也表示,趁着自己还有能力务工,找机会就近打工,增加家庭收入,守好这个家。昔日的欢声笑语又回来了。

当天下午,马某给法官发来信息,她已返岗上班,下午姐姐已和张某办理好房屋登记手续,并再次表达衷心谢意。

这只是宝兴县法院在开展法官联村、为群众办实事工作中化解矛盾纠纷的一个缩影。

自今年6月,宝兴县法院开展“法官联村”工作以来,13名法官“全覆盖”联系该县38个行政村、社区,深入基层收集、排查、化解矛盾纠纷,从源头上化解了一批和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矛盾纠纷,维护了基层社会和谐。

宝兴县法院还将持续深化联村工作,将此项工作作为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助推基层社会治理的有效方式,作为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生动载体,持续落地落实、抓深抓细,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

李春蓉本报记者李晓明

新闻推荐

你见过大熊猫的“自拍照”吗?

大熊猫“歪头杀”照片“歪头杀”、怼脸拍、仰天望……近日,四川雅安市宝兴县蜂桶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工作人员,整理保护区...

宝兴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宝兴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