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中国特有的活化石

四川日报 2021-10-12 06:14 大字

级别不会降低,力度不会减弱

大熊猫家族曾经的分布范围广及中国长江、珠江和黄河三大流域,还曾遍及东南亚的泰国、缅甸和老挝等地。但随着地质地壳和气候环境的变迁,人类的影响,天敌和疾病等因素,大熊猫的栖息地逐渐被缩减、分割和破碎化。

200万至300万年前,当第四纪冰期降临时,地球开启了寒冷模式,为了生存,大熊猫改变体型,改变习性,靠竹子为生,熬过漫漫寒冬,成为自然进化的胜利者。

1869年,春天降临到四川盆地西沿雅安宝兴县的崇山峻岭中。一个中年外国人匆忙行走在山间小路上,他就是来自法国的传教士戴维,同时也是一位自然科学的探索者。

在完成当天考察工作返回教堂的途中,一位当地百姓邀请戴维到家里做客,就在这户人家里,他发现了一张有着黑白颜色的不曾见过的动物毛皮。凭着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戴维判断这可能是一个不曾为自然科学领域所知晓的新物种。

后来,戴维获得了第一只成年大熊猫,并将它制成标本后送到了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至此,这个仅存于中国西南地区山林之中的神秘物种,终于被世界“发现”。

新中国成立以后,大熊猫保护翻开了新的一页。1961年,世界自然基金会(WWF)成立,用大熊猫图案作为会旗和会徽,同时将大熊猫视为世界野生生物保护的旗舰物种,大熊猫的保护受到全世界普遍认同。我国于20世纪60年代开始为大熊猫建立自然保护区,于1980年12月25日正式加入了《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

我国颁布了野生动物保护法和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等多项法律法规,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等重点工程,建立大熊猫自然保护区67处,有效保护了53.8%的大熊猫栖息地和66.8%的野生大熊猫种群。

2016年12月,我国通过《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一场由国家主导、关于大熊猫及其栖息地最高级别的保护就此拉开序幕。

“大熊猫国家公园覆盖了大熊猫分布区内的大面积栖息地与潜在栖息地。我们通过机构整合、体制创新等途径,在整合原有各类保护地的基础上,努力维护一个范围更大、完整性更强的生态平衡,让大熊猫能更好地栖息、生存和繁衍。”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局局长向可文说。

经过30多年的努力,我国在圈养大熊猫人工繁育方面取得巨大成就,攻克了大熊猫繁育“三难”,实现了稳定增长。截至2020年底,大熊猫圈养种群数量达到633只。开展了人工繁育大熊猫野化培训和野外小种群复壮工作,累计将11只大熊猫放归自然,成活9只。

国家林草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大熊猫保护级别不会降低,保护力度不会减弱,仍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是中国濒危物种保护的旗舰种和伞护种。“我们将继续坚持不懈地按照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和《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I物种的保护要求,加强大熊猫保护工作。”(据新华社)

新闻推荐

驻村入户访民情 服务上门解民忧

医生查看舒正孝老人伤残情况“在家里就能评定伤残等级,这事儿我必须给驻村工作队点赞!”近日,宝兴县灵关镇云茶村村民杨...

宝兴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宝兴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