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骑侠“罗微笑”

雅安日报 2021-09-25 02:03 大字

在四川雅安,有一位退役老兵(国网雅安电力集团公司退休工人),退休后一直坚持公益骑行,轮迹天涯,“东西南北中,中国在心中”,不仅骑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还骑出国门,逐梦新丝路,万里走单骑,传播大熊猫文化,创作出版了《问道天路》《逐梦行者》《行无国界》等多本骑行游记,开办中国首个骑行博物馆。2021年6月,他被评为第六届“感动雅安”道德模范。为此,他博得一个雅号——

骑侠,似乎已成了一个很古典的称谓,虽然骑侠时代已是遥远的过去,但我依然把它戴在罗维孝的头上,我相信,他不会辱没这个神圣的称谓。

因为罗维孝的世界很大,大到神州大陆的31个省市自治区、大到亚欧大陆都有他的车辙印,因为他骑着一辆单车一路走过,有的地方来来回回还走了好几趟。

世界大自然故事多。罗维孝的故事多到不知从何讲起,想来想去,只得掐头去尾,从中间讲起。

2014年4月30日下午4时许,我的手机响了起来,是罗维孝打过来的。

他的电话向来用得“金贵”,有事开机,打完电话又关机,因为在骑行路上接电话,很不安全。

“老弟,我已走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霍尔果斯口岸门口。”

虽然是从遥远的地方打过来的电话,罗维孝的声音中气很足,依如往常,振荡着我的耳膜:“轻轻一抬腿,我就冲出了国门。再见!”

2014年3月18日,罗维孝从四川省雅安市宝兴县邓池沟天主教堂出发,他的目标,是从中国的西南部到法国西南部,从大熊猫发现地到大熊猫发现者阿尔芒·戴维的故乡——法国东比利牛斯省的艾斯佩莱特市。

罗维孝骑行的路线是从南方丝绸之路上的重镇雅安出发,进入北方丝绸之路后,再沿丝绸古道一路西行,走出国门后,沿欧亚丝绸之路,穿越中亚哈萨克斯坦,经东欧俄罗斯,进入北欧波罗的海三国中的拉脱维亚、立陶宛后,再经中欧波兰、德国,最后进入西欧法国的东北部,最终抵达艾斯佩莱特市——回访大熊猫的发现者阿尔芒·戴维故里,实现跨越145年的握手。

从四川到新疆,他已连续骑行了44天,行程5000多公里,还有漫长的10000公里的行程,7个国家的疆界等待着他穿越。

思绪回到罗维孝出征法兰西的前夜——3月17日。

那天晚上,我们住在邓池沟天主教堂。

我说:“罗哥,唐僧西天取经路上虽然有九九八十一难,但有无所不能的孙悟空保驾护航,困难再多都不是困难。而你孤身一人闯世界,实在不行,别硬撑。”

罗维孝环顾教堂四周,他没有马上回答,只是仰望着星空。许久,他悠悠地反问了我一句:

“你说,100多年前,阿尔芒·戴维在中国的大江南北搜寻动植物标本,就算他懂一点汉语,未必他能听得懂全中国所有地方的方言土话,在中国,他从北走到南,他又是怎么走过来的?”

我愕然。

在此以前,罗维孝不仅“轮迹天涯”,骑行走过了祖国的大江南北,还写了书,成为骑行界公认的“骨灰级精神教父”,粉丝遍天下,退役军人、病退工人、花甲老人、康藏骑侠、犷野独骑、“锣丝”、小学肄业生、大熊猫文化使者、摄影家、旅行家、作家……这些字眼,本来毫不关联,罗维孝却把它们“混搭”在自己身上。

罗维孝,一个年过花甲的老人,一个白细胞不到3000个单位的人,从2005年起到2014年,在10年的时间里,骑行中国大陆的31个省、市、自治区后,他万里走单骑,骑行新丝路,梦圆法兰西……

这样的“疯”老头,全天下有几个?

我与罗维孝相识,是在2003年。

虽然近20年时间过去了,但我还清楚地记得第一次见面的情景。

罗维孝的精神看上去并不好,他说自己身体上出了毛病,基本上不上班,等待到点退休。

他的身体有病,我是知道的,因为他和我的堂姐夫李云星是战友,早年他们曾在辽宁某工程基建部队服役。

后来,听说他约了几个老友,要骑自行车到西藏。

随后不久,我在《雅安日报》上看到罗维孝等人骑车进藏的相关报道。

起初,我跟很多人想的一样,他们多半会半途而废。

出门不到10天,有人打道回府了。7个人的队伍,陆陆续续返回了5人,但里面没有罗维孝和梁辉两人的身影。

他俩到哪里去了?

原来他和梁辉不但骑到了西藏拉萨,还翻越了唐古拉山,从川藏公路进,走青藏公路出,绕川西北高原,在青藏高原上画了个圈后,又回到了62天前出发的地点——雅安。

骑游青藏高原归来,罗维孝开始闭门写书,一晃两年的时间过去了。在这两年的时间里,既不见罗维孝的身影,也不见“书”的踪影。

然而让人意想不到是,“闭门”写书的罗维孝,最终写出了名堂。

有一天,我突然在《华西都市报》“特别报道”版上看到一篇连载的纪实游记,标题很扯眼——《老顽童骑游青藏高原》。

一看署名,是罗维孝。

再一细看,写的正是罗维孝等人骑游青藏高原的事。

就在《华西都市报》连载罗维孝的作品后不久,《问道天路——骑游青藏高原六十二天》一书摆在了我的案头,作者自然是罗维孝。

这本书被四川民族出版社列为重点书目编辑出版,该书不负众望,一上市就引起轰动。

好事接踵而至。不久,四川民族出版社、北京新华书店发行总公司邀请罗维孝到北京参加签名售书活动。

乘飞机还是坐火车,邀请单位说由他定,反正不由他个人掏腰包。出人意料的是,罗维孝飞机不乘,火车也不坐。只是告诉对方:“我按时来就行了。”

从雅安到北京,从南到北,千里迢迢,似乎有些遥远。但在罗维孝眼里,区区一条路而已。罗维孝算了一下,一天骑行100多公里,只需要十多天,时间来得及,而且比骑行青藏高原轻松多了。

13天后,罗维孝的身影果然出现在了天安门广场“中国公路零公里”原点上。

2010年,年满60岁的罗维孝正式办理了退休手续,在退休前后的几年时间里,他硬是把进藏的川藏、青藏、滇藏、新藏四条公路,一条不落地走了个遍。

仅仅几年时间,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中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都留下了罗维孝的足迹——实现了他“东西南北中,中国在心中”的梦想。

随着户外骑行运动的普及,有“青藏高原门户”之称的雅安逐渐成为“驴友”们骑行青藏高原的大本营。网上一吆喝,“驴友”从天南海北赶到雅安集中,然后再结队向青藏高原挺进。

“驴友”到了雅安,他们最想的就是见到罗维孝。

罗维孝性格开朗,他与“驴友”交流时笑声爽朗,“锣丝”们说他是——“骑侠罗维孝,微笑在路上。”

2010年,是罗维孝的花甲之年,他又有了新的打算。

这天,罗维孝找到我。

“我要骑到法国去。”

一句话,又让我愣住了

为什么要骑行法国?

“1869年法国传教士、生物学家阿尔芒·戴维在雅安发现了大熊猫并把它介绍给了世界,今天我要骑行到法国,实现跨越100多年的回访,把大熊猫文化传播给世界。”罗维孝说。

一个花甲老头万里走单骑,他的身体吃得消吗?法国驻成都总领事馆将他拒之门外。

后来,我介绍他认识了法领馆的翻译张露佳。在张露佳的引荐下,罗维孝骑着自行车到了法领馆。他先“秀”力量,“二指禅”俯卧撑,一口气就做了几十个,再“秀”文化,掏出盖满邮戳的《问道天路》……一时间法领馆掌声雷动。看着罗维孝有力量有文化,总领事二话没说,当场就给他签发了护照,并与他合影留念。

2014年3月18日,64岁的罗维孝再一次踏上了漫漫征程。

3个多月后,他胜利归来。

这一趟,罗维孝是怎么走过来的?他笑而不答,只说了句:“下一本书,自有分晓。”

看来,罗维孝又要写书了。

别看罗维孝写书写了一本又一本,其实他连小学毕业证书都没有一张。小学读到三年级,就遇上“粮食关”,饿着肚皮自然没有心思上学。长大后参加工作,先是在电站上班,后来当兵。

1972年入伍,1978年退役。部队是一所大学校,他迷上读书。识字不多,自然困难多,他买了一本字典,趴在海滩上,边读报纸边查字典。日积月累,他不仅学会了读书看报,还喜欢上了舞文弄墨。

从部队退役后,罗维孝又回到了原工作单位,在电力公司上班。闲暇之余,开始写一些散文、游记。

罗维孝身体不好,选择了冬泳和骑行来锻炼。一次一次的骑行,既锻炼了身体,又看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先是境内游,后来心大了,自然而然的萌发出了骑出国门的念头。

2016年,罗维孝的第二本书《行无国界》公开出版发行。

在字里行间中,我们看到骑行在异国他乡,更是险象环生,语言不通、水土不服只能算是小儿科,劫匪来了,坐骑丢了……他一次又一次地死里逃生。

沿途各国的海外华人华侨给予他极大帮助,在哈萨克斯坦,自行车坏了,当地人不骑自行车,没有零配件,怎么办?他们“杀鸡用牛刀”,硬是用汽车配件给他修好了自行车;在法国,当地华人请他到家做客,并连夜给他制作“路书”;《光明日报》驻法国记者梁晓华得知他感冒后,生怕他倒在“最后一公里”,带上药品和衣服,坐上高铁千里追赶……这一幕幕感人的情景,在书中不时出现。

随着《行无国界》的出版发行,罗维孝一发而不可收,最终将《问道天路》《逐梦行者》《悟道丝路》汇集成《罗维孝骑行三部曲》公开出版发行。在此基础上,他还将十余年骑行过程中的精彩照片,以《轮迹天涯》为名出版发行。

此时,罗维孝已是年逾七旬的古稀老人。到了这个年龄,他不会再折腾了吧。

2020年底,罗维孝又告诉我:“我要开办一个骑游博物馆。”

他说得很平淡,似乎办个博物馆很简单。

十多年的骑行,罗维孝拒绝赞助,花自己的钱走自己的路,公益骑行,逍遥自在。博物馆办在哪?收回自家商铺,就有现成的场地;钱在哪?书写了一本又一本,都是畅销书,稿费拿出来就是。

他的想法得到了家人的支持。他大手一挥,楼上楼下两层将近400平方米的商铺收回,在雅安市博物馆馆长李炳中等人的帮助下,2020年11月15日,“罗维孝骑行游历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免费的,连茶水费都不要。

虽然政府鼓励个人开办博物馆,但像罗维孝这样的骑游博物馆,在全国还找不到第二家。

一张张骑行路上的人文风景照片,一枚枚骑行途经地盖过的邮戳,一件件经受风吹日晒后的衣服……博物馆吸引了众多人的目光,众人从四面八方赶来参观学习。

2021年6月2日,雅安市评选第六届“感动雅安”道德模范揭晓,罗维孝名列其中,被评为敬业奉献模范。在颁奖仪式上,罗维孝告诉大家:“我还有一事心愿未了,那就是想再访远方的家。”

罗维孝“远方的家”在哪里?在他骑行的路上。

在哈萨克斯坦,一户热情的当地人收留了迷路的罗维孝,并把他当成贵客来接待;在波兰,当他误入高速公路被警察当“盲流”正准备收容时,一位热爱中国文化年轻人为他解围;在德国,他摔倒在公路上后,一牧场老板把他带到家中治疗……

类似这样感人的故事还有很多。

“我骑行异国他乡,我得到沿途各国人民的帮助,如果没有他们亲人般的帮助,我无法完成跨越亚欧大陆的骑行。有机会,我 一定要再访远方的家、远方的亲人。”

高尧/文

新闻推荐

壮大村集体经济 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近年来,宝兴县大溪乡将发展村集体经济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中,因地制宜,因村施策,致力增强村级组织“造血”功能,不断发展...

宝兴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宝兴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