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年话“野牛”

成都日报 2021-02-22 02:07 大字

2004年春季,成都动物园羚牛妈妈产下幼崽

杨铧/文

20世纪80年代,受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委托,著名动物学家乔治·夏勒来到四川开展大熊猫保护研究,被大熊猫的伴生动物羚牛迷住了,并把这种奇兽称为“六不像”:庞大的背脊隆起像棕熊,两条倾斜的后腿像斑鬣狗,四肢短粗像家牛,绷紧的脸部像驼鹿,宽而扁的尾巴像山羊,两只角长得像角马。羚牛又叫扭角羚、牛羚、金毛扭角羚,雅安人叫“野牛”。如今中国的羚牛数量稀少,仅存数千头,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已列为濒危种。牛年之际,为大家科普一下雅安的“野牛”。

“野牛”不是“牛”

羚牛体形粗大,长2米左右,肩高110至120厘米,雄性体重可达400千克,最大者肩高可达2米,重达1吨,是一种分布在喜马拉雅山东麓密林地区的大型食草动物。毛色依老幼而不同,遍体白色或黄白色,幼崽多为黄白色,成年个体黄棕色,老年个体为金黄色。由于产地不同,毛色由南向北逐渐变浅,分为4个亚种:高黎贡羚牛、不丹羚牛、四川羚牛、秦岭羚牛,四个亚种中国均产。在雅安的亚种为四川羚牛亚种。

按动物分类学,羚牛不是牛,它属于牛科羊亚科,分类上近于寒带羚羊,是世界上公认的珍贵动物之一。羚牛在不丹被叫作“塔金”,是不丹的国兽。因其体形粗壮如牛,活像一头小水牛,性情粗暴如牛,而头小尾短,具短胡须,又像羚羊,叫声似羊,故名羚牛。羚牛一岁余开始露角;两三岁时角似羊,通称羊叉角;四五岁开始扭转,称为盘角;随着年龄增长,两角基部愈益靠拢,角尖更扭向后侧,角尖向内,呈扭曲状,故又称扭角羚。

四川雅安喇叭河自然保护区的索索棚是羚牛分布区的核心地带。有些雄性个体为棕红色,羚牛在冬季会集成大群活动, 而夏季则是以家系为单位分群活动。在一个家系中,牛羚是一雄多雌制。每年七八月为羚牛的繁殖季节,雄兽打败竞争对手与雌兽相爱,双双进入深山密林,进行秘密婚配。母兽怀孕8个多月,一般次年4月产下仔兽,一般一胎一仔,偶产两仔。小犊出生不久,即可随母兽一起活动。

“野牛”确实“牛”

羚牛不仅体型巨大壮如牛,还有牛力和牛脾气。羚牛集群性强,常十多只一起活动,多至二三十只,甚至多达百只以上的大群,冬季还会出现数量更多的集群。羚牛常通过低沉的吼叫来传递位置信息,从而达到聚群和共同采食迁移的目的。羚牛行进时的队伍非常有纪律,健壮的公牛分别走在队伍的前面和后面,队伍的中间是母牛和幼牛。牛群平时活动时,一般有一只强壮者屹立高处瞭望放哨,如遇敌害,上下嘴唇相碰,发出“梆”“梆”声音示警,牛群便在头牛的带领下,冲向安全区域,势不可挡,直至脱离险境。

羚牛主要在白天进行采食活动,凭借强壮的躯体和力气,可以随时赶走来争食的毛冠鹿、麝、鬣羚,以及其他有蹄动物。别看羚牛躯体臃肿,在行进时弓腰驼背,步态蹒跚,在需要时却能跃过两米多高的枝头,或者用前腿、胸膛去对付一根挡在前进道路上的树干,使之弯曲直至折断。据乔治·夏勒测定,羚牛能用这种方法,轻而易举地推弯或折断直径为12.7厘米的树干。羚牛虽身有近千斤重,但极灵便,茶盅大的卧树,它可以横着站在上面。人无法去的地方,它却行走自如。

羚牛平时群居,脾气看似温和如家牛,却是一种非常危险的大型食草动物。羚牛无论雌雄,头上都有一对粗大、锐利的角,这是它生存自卫、决斗的强大武器。夏天一般是羚牛的发情期,为了争夺配偶,羚牛群中的雄性会彼此展开殴斗,甚至有羚牛在殴斗中受伤,甚至伤重死亡。争偶失败的雄羚牛往往会被赶出群,或负气出走,成为独牛单独活动,或几只独牛组成一个小群活动。离群后的公羚牛脾气相当暴躁,发情期攻击性很强,到处瞎转,看见人常会主动攻击。

濒危物种实现人工繁殖

据大熊猫研究泰斗胡锦矗、被誉为“大熊猫院士”的魏辅文研究,邛崃山系的天全、宝兴、汶川的“野牛”数量居全省之冠,主要集中在蜂桶寨、喇叭河、卧龙三个自然保护区。大相岭山系洪雅和荥经交界的瓦山林区,小相岭山系越西、冕宁、石棉交界的冶勒林区,羚牛种群数量小。由于森林的破坏与分割,小的种群有灭绝的风险。羚牛被中国公布的红皮书列为濒危物种,还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等级为易危。

雅安还有很多因“野牛”而得名的地名,如绝佳摄影胜地牛背山原名野牛山,喇叭河自然保护区内有牛洞子、牛井沟、撞牛沟等。古籍文献中羚牛有很多名称,《本草》称犛,《尔雅》称摩牛,《汉书》称猫牛,《山海经》称犨牛。《蜀中广记》记载:“晋兴元年(304年),此牛(指羚牛)出上庸(今湖北竹山、竹溪及陕西平利等县一带),群人弩杀之,得三十担肉。”但现在这些地方早已无羚牛的踪迹,峨眉山的羚牛也于近代绝灭。

据宝兴县当地人介绍,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草甸和灌木丛地带,终年雾较大,生活着成群的羚牛、岩羊、青羊、野兔等动物。它们听觉灵敏,自由活动时,远看像人工放养的牧群,但人或天敌靠近时,它们早已趁大雾逃走了。宝兴以前的羚牛很多,在狩猎合法年代是猎人狩猎的主要目标,而今数量已经十分稀少。

要想活捉成年羚牛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曾任成都动物园园长、总工程师的何光昕透露,20世纪70年代,他曾经奉命从宝兴县捕捉野生动物送回北京展出。捕捉羚牛得下足功夫,用粗大的林木在羚牛出没的地方,或必经地道路上,建林木圈舍,敞开的门连着机关,用驱赶或在周边撒盐方式,将羚牛引到或赶到圈舍内,然后关闭圈门,用麻醉枪将羚牛麻醉,然后将其五花大绑,再由多人抬下山。据《北京动物园志》,1960年北京动物园从宝兴捕捉到首只四川羚牛运回北京展出。当时《北京晚报》还以《四川夹金山猎获“扭角羚”》为题,对曲折而艰辛的捕捉过程进行了报道。至1975年,北京动物园从宝兴捕捉了7只羚牛,园方摸索饲养,于1981年实现了人工繁殖。

熊猫也怕“野牛”

在野外,大熊猫的栖息地与羚牛的栖息地重叠度很大。2014年,四川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工作人员在进行生态监测时,发现了一只受伤的大熊猫。这只熊猫因伤势过重而亡。工作人员起初怀疑此伤是黄喉貂所为,但其伤口在腹部,且伤口长达4厘米,后来推测,这样大面积的伤口,极有可能是羚牛所为。

羚牛还有一个爱好,喜欢用身体磨蹭树干止痒。长出牛角之后,它们也会在树干上打磨自己的牛角,使之又尖锐又光滑,以便在与同类争斗时杀伤力更大。故在羚牛聚集的区域,会发现大量树木被毁,拦腰截断的树木很多,有些是直接被羚牛“放倒”的,也有些是因为羚牛磨蹭掉树皮,引来虫害而毁坏的。在食物相对匮乏的冬季,羚牛还会啃食树皮,导致乔木死亡;一些长有叶子的矮植物也会成为羚牛最主要的“破坏对象”,比如杜鹃花树。据观察,若一个区域的羚牛过多,可能会造成森林成片枯死和大面积植被被破坏,从而造成生态灾难。

大熊猫喜欢生活在有一定密闭性的森林里,这是因为大熊猫比较胆小,在遇到危险时,它们会选择爬树求生。大熊猫会利用树干进行气味标记,羚牛“磨蹭”树干和啃食树皮的行为,毁掉了熊猫的标记,而羚牛留下的气味也会干扰异性熊猫的识别,影响区域内大熊猫的寻偶、交配、繁殖。据专家观察研究,在雅安一些羚牛数量集中的区域,大熊猫的标记行为明显减少。大熊猫喜欢大型乔木,且竹子长势比较好的森林,而羚牛的“磨蹭”行为,会增加森林倒木,从而影响到大熊猫的分布。

羚牛的天敌有豺、豹、黑熊。往往羚牛群之后,就有三五成群的豺。多只豺往往联合袭击落单的、体弱病残的羚牛。黑熊会单独袭击幼体羚牛为食,豹往往危害落单的羚牛。我们寄望自然界的食物链完整,对物种的数量能维持一种平衡。

本版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新闻推荐

丰富活动迎新春 就地过年也精彩

为有效防控新冠肺炎疫情,今年春节,雅安市号召外地留雅市民以及雅安常住市民“就地过大年”,推出了“欢乐游雅安·温暖过...

宝兴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宝兴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