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茗“川红工夫” 解码宜宾醇香茶文化

宜宾日报 2021-01-11 01:14 大字

□文翔宇 本报记者 李美琪

一到周末,到翠屏区滨江路的“川红非遗馆”参观和品茶的客人就多了起来。近日,记者在这里看到来自外地的游客,围坐在一张长形桌四周,品茗川红,谈笑风生。

“川红非遗馆”于2015年8月开馆。其所在地王爷庙,建筑面积383平方米,建于清道光年间(1821—1850年)。古建筑浓厚的历史底蕴搭上“川红工夫”悠久的文化传承,勾起大众走进去体验的兴趣。

“嗯……好喝,好喝!”一名山东游客抿了几小口,不时闭上眼睛点头道。不远千里,第一次非遗馆参观,也是第一次喝上川红工夫茶的他,赞叹道,“汤色红亮,茶香馥郁,回味悠长……一定要给家人和朋友带点伴手礼回去。”

“经过几年的运营,‘川红非遗馆’成为中外游客来宜宾品茶、研讨茶文化的必经之地。”该馆负责人周进毫不犹豫地说,这里已经是宣传宜宾、宣传宜宾茶文化的网红新景点之一。

除了游客的赞叹,茶业专家学者更是给予她高度评价:香气高锐持久、滋味浓郁鲜醇、汤色红艳明亮、外形紧细秀丽、毫茸显露有尖锋。

它为何有此魔力,让众人为之倾倒,这得从她厚重的历史和文化说开来。

《华阳国志·巴志》记载“:其地东至鱼腹(今奉节),西至楚道(今宣宾),北接汉中,南及黔涪,上植五谷,牲具六畜、桑、蛋、麻、鱼、蜜、茶……皆纳贡之。”早在公元前1000多年,宜宾就有“园有芳藕香茗”和“贡茶”的记载,已有3000多年历史。

宜宾的茶园土壤多为山地黄泥和紫色砂土,独特的水土培育出具有特色茶韵的茶品。“川红工夫”茶是清朝宣统年间产生的,当时叫“红散茶”。1952年起,当时国家外贸“中国茶叶进出口公司”在全国范围内选择中国有特色的工夫红茶作为与其他国家交易的商品。为便于区分,把四川宜宾生产的“红散茶”叫做“四川工夫红茶”,简称“川红工夫”。

“川红工夫”传统制作技艺由宜宾县(现叙州区)人雷玉详始创于清朝宣统年间,距今有100多年的历史。第二代传人王文钞在宜宾市南岸投资创立了“宝兴茶厂”所生产的“红散茶”畅销全国各地。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在“宝兴茶厂”的基础上成立了以生产红茶为主的“四川省宜宾茶厂”,以雷成伦为代表的第三代、第四代传人杨宝琛使“川红工夫”名扬世界。

(下转第二版)

文化宜宾 全民共享

新闻推荐

全球最年长圈养大熊猫“新星”去世 终年38岁零4个月

新华社重庆12月21日电记者从重庆动物园获悉,全球最长寿圈养大熊猫“新星”,于12月8日中午去世,终年38岁零4个月。大熊猫“新...

宝兴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宝兴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