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戴维旧居
我可以理解阿尔芒·戴维急着去森林里探险,满足好奇的心情。有一张他身穿中式斗篷,头戴毛皮帽的照片。他蓄有黑色的山羊胡子,眼神锋利,看起来充满活力和毅力,嘴角透着一分幽默;从他脸上看得出机智和沉默的热情。他虽然搜集野生植物,但他写道:“人是自然之王,可是他无权滥加杀戮。”本书开头所引用他的话,既是他的自然观,也是他的个人信念,跟今天环保人士的论调若合符节。要是能跟这个人一块儿入山探险,一定非常愉快。
4月25日。往硗碛的公路与东江平行,路旁只见崇山峻岭夹着星罗棋布的梯田,陡峭的山坡上有茂密的树林。我们在登石峡(译音)停留,这儿有座崔仰涛所谓的“天主庙”,阿尔芒·戴维在此住过。我们立足的小径下方,河水冲刷岩石,激起白色的泡沫,路旁开着洋莓和鸢尾花。不久,山坡后退,山谷向北方伸展,除了最顶峰,到处都种植油菜、马铃薯、玉米。台地上零星散布着木瓦片屋顶的茅舍,路向上坡,两旁有栗子树和胡桃树。走了大约一小时,小径转弯处出现那座庙,是一座很气派的木造建筑,有中国式的宽檐,房子虽大却不觉得突兀,因为它高踞山坡上,可远眺约一日行程外的雪峰。这里海拔约六千英尺,阳光温暖,微风清新。熊猫的过去与现在于此汇而为一。
沉重的双扉大门为教堂挡住闲人擅闯。管理员开了门,我们走进院落。教堂很大,屋顶很高,柔和的光线透入精致的木格尖顶窗;有一扇大圆窗的木格,设计成类似佛教曼陀罗的图案,但中间又加上一个十字。
到门外,我穿过一个长满杂草的花园,坐在石墙的残垣上,阿尔芒·戴维的回忆包围着我。这儿曾是他的根据地,一百多年前,他踏遍这些山岭;在这儿他完成了几项最伟大的发现——水梨子(dovetree)、绿尾虹雉、金丝猴,还有他日记中记载的大熊猫。
3月11日。探险归来,我们应邀到山谷中的李大地主家休息,他招待我们喝茶、吃甜点。在他家里,我看见著名的黑白熊的毛皮,看起来它体格十分庞大。这是个非比寻常的品种,我听我的猎人告诉我,我不久就可以猎到一头这种动物,我感到很高兴。他们说,他们明天就要出发去捕杀这种动物,这会提供新鲜有趣的科学材料。
阿尔芒·戴维提到“著名的黑白熊”,但是并没有证据显示他曾经听过什么与熊猫有关的消息,其中“著名”一字的法文原文Fameux,也可解释为“第一流的”,或“重要的”,可能比较符合阿尔芒·戴维的本意。
1969年3月23日,阿尔芒·戴维收到一头刚被猎人杀死的幼年熊猫,4月1日又收到一头成年熊猫。他认为熊猫“一定是熊科动物的一个新品种,它们不仅颜色特殊,脚掌底部多毛,还有很多其他前所未见的特征。”
硗碛是个以藏人为主的地区,地形较平缓,山边的土质比宝兴更干燥。镇上主要是一条不长的大街,两旁的木造房屋大多是商店及政府机关,一个小山丘上有座寺庙的废墟。房屋是西藏式的,两层楼,下层是石头,上层是木头,大多有阳台,建筑形式跟阿尔卑斯山区很接近。此地的妇女穿西藏式、长及脚踝的藏袍;她们的头饰很特殊,是一块黑色的硬布,折了很多层,上面饰有琥珀、珊瑚、绿松石、银,用辫子固定在头上。(未完待续)
摘自乔治·夏勒《最后的熊猫》
新闻推荐
本报讯(梁芳记者杨棕贤)近日,记者从宝兴县法院获悉,通过“诉调对接+司法确认”的模式,切实提升了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宝兴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宝兴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