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模范引领作用 营造良好助残氛围

雅安日报 2020-05-18 10:36 大字

14日,雅安市召开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表扬大会。会上,宝兴县残疾人刘曦、宋明康被授予“雅安市自强模范”称号、宝兴县灵关镇人民政府被授予“雅安市助残先进集体”称号。

近年来,在宝兴县残疾人事业发展中涌现了许多自强不息和扶残助残的优秀事迹。残疾人以顽强的意志和奋勇拼搏的斗志诠释生命的可贵和价值;扶残助残个人(集体)尊重、理解、关心、帮助残疾人这一特殊群体,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扶残助残活动,积极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营造良好扶残助残氛围。

刘曦、宋明康:

自强不息

不等不靠

一岁半时,药物过敏令刘曦的世界从此失声。但她并没有因此颓废,在家人的关爱下,她进入特殊学校学习。学成后,刘曦开启了美发事业,并在宝兴县开辟了聋哑发型师的先例。

创业的路上充满了汗水与艰辛。对于无法发声的刘曦来说,这条路显得更加艰难。但她却在工作中展现着属于自己的自信,她以书写的方式与顾客沟通,了解顾客的需求,以独特的审美,为顾客设计出一个又一个令人满意的发型。

去年10月底,在第六届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上,刘曦获得了雅安参加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的历史最好成绩。她用高超的专业技能和坚定的信念获得了所有人的认可。

56岁的宋明康幼时患小儿麻痹症导致双足残疾,不能站立,只能依靠双手的帮助才能勉强前行。

2000年,宋明康拿着借来的500元,在宝兴县穆坪镇以补鞋为生。2014年,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宋明康免费获得了一个小小的铺面,自此他的补鞋店正式营业。依靠小店的收入,他能勉强维持生活开销。

20年来,宋明康不等不靠,自力更生,每天起早贪黑经营补鞋生意。他心怀感恩,常常免费为居民提供补鞋、缝线、擦拭等服务。

如今,补鞋的生意越来越不景气,他思考寻求其他途径谋生,希望能一直依靠自己的双手维持生活。

灵关镇:

扶残助残

成效明显

近年来,为了保障残疾人的利益,为残疾人提供更好的服务,宝兴县灵关镇践行为残疾人用心服务的宗旨,积极探索“133”服务模式(完善1套体系、保障3项政策、服务3个发展),不断完善辖区内残疾人保障服务工作,在扶残助残工作上取得了实效。

为给残疾人提供便利服务,灵关镇安排专人负责残疾人服务工作,制定季度任务服务清单,完善残疾人服务体制。另一方面,保障两项补贴政策、办证服务政策、医保服务政策落实落细。及时保障429名残疾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及重度补贴和生活补贴两项补贴;为150名重度残疾人(肢体残疾人、精神残疾人、多重残疾人)申请办证补贴;抓好辖区270位重度残疾人免费享受城乡医保政策,共帮助10名白内障患者申报了康复资料,为5名残疾儿童申请了康复医疗救助。社区卫生服务站每年免费为残疾人体检,为10位视力重度残疾人送去10副盲杖,7名重度残疾人享受家庭无障碍改造,为他们的生活提供了方便。

同时,为改善残疾人生活状况,抓好残疾人健康用水、居家灵活就业、务工及产业发展,灵关镇为残疾人家庭安装免费的净水器,大大改善了他们的生活用水质量,保障了饮水安全;积极鼓励残疾人居家就业创业,为28名残疾人送去每人1000元的居家灵活就业补贴,减少其外出打工的不便与困难。落实发展生产政策,给予36名残疾人资金上的支持,按每人1000元的标准进行帮扶。

疫情期间,灵关镇各村(社区)残疾人专委积极配合所在村开展抗疫工作,第一时间参与抗疫防疫工作,用各种方式对各村残疾人服务对象讲解防疫知识、宣传政策,让残疾人感受到此次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自觉做到不聚餐,不串门,不扎堆。

灵关镇积极关爱、帮助残疾人,为残疾人及其家庭排忧解难,坚持开展助残活动,全面落实扶残政策,营造扶残助残良好氛围。在扶残助残的道路上,灵关镇将走得更加坚定。

雅安日报记者 郑旸

新闻推荐

幸福生活有底子 产业发展有路子

方可(左)与村民探讨重楼产业发展4月20日,距端午节还有两个多月,宝兴县灵关镇大渔村粽叶种植园里,片片粽叶长势喜人。...

宝兴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宝兴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