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史话传奇 扑朔迷离的食铁兽与驺(zōu)虞
扑朔迷离的食铁兽与驺(zōu)虞 2018年四川小寨子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外相机拍摄的野生大熊猫。
2019年1月,熊猫基地的大熊猫正在吃竹子。(刘广懿摄)
2010年在摩天岭拍摄到的大熊猫。(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供图,胡杰摄)
野生大熊猫。(新华社供图)
貔貅。
明万历年间驺虞图。
清《古今图书集成》貘图。
□孙前朱樊刚
研究大熊猫文化,大熊猫的古名称是一道绕不过的坎。
在中国,熊猫古名称主要有三说:驺虞说、貘说、貔貅说。1956年7月6日,鲁迅先生的胞弟、中国著名生物学家、文化名人周建人先生在《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题为《关于熊猫》的散文,谈他看了北京西郊动物园新进的大熊猫后联想引伸,“《辞源》的编者、读书极广博的傅运森先生曾经对我说过,古时候所谓‘貔貅’,大概便是指这动物。他说时虽没有十分断定,但这里不妨记一笔。”周建人先生的这句话,引领了中国以至世界半个世纪的貔貅热。那么,大熊猫在古代究竟有着怎样的地位和怎样的称谓?1数百万年演变杂食兽变为可爱模样
科学研究结果表明,大约40亿年前,地球上开始出现生命。地球先后存在过约5亿物种,至今尚存的约有近1000万种。很多物种在漫长的岁月中被大自然淘汰,如恐龙、剑齿象、剑齿虎等。有的物种虽然生存下来,但经过不断进化,今天已面目全非。唯有大熊猫,这种早在800万年前就开始出现的稀有生命物种,还保持着部分原始的外貌特征、生理习性,成了当今地球上动物的活化石,原始生命的“遗老”。
大熊猫的种族至少在300万年前的更新世初期就已形成,60万年前的更新世中期,其种群发展达到鼎盛。当时,大熊猫的范围十分广泛,我国的华北、西北、华东、西南、华南,乃至与我国毗邻的缅甸和越南北部均有分布。
据已发现的化石研究分析,早在800万年前的晚中新世,在云南禄丰热带潮湿森林边缘接近沼泽的地方就生活着今天大熊猫的直系祖先——始熊猫。
始熊猫是拟熊类演化而成的以食肉为主的一种个头体型犹如较肥胖的狐狸似的动物。始熊猫有两个支系:由始熊猫演化的一个旁支叫葛氏效熊猫,分布于欧洲的匈牙利和法国等地的潮湿森林,在中新世未期即灭绝;而始熊猫的主支则在中国的中部和南部继续演化,其中一种在距今约300万年的更新世初出现,体型只有现在我们看到的大熊猫一半左右,像一只胖胖的狗,此时它已进化成兼食竹类的杂食兽。
这种成为杂食兽的小型大熊猫经过200万年,开始向亚热带潮湿森林延伸,并取代始熊猫。以后,大熊猫进一步适应了亚热带野竹丛林生活,体型逐渐增大,到更新世中期,其体型已接近现在大熊猫的八分之七。到更新世晚期,它的体型进一步增大,超越现在的大熊猫约八分之一,而且已变得依赖竹子为生。至四五十万年前,熊猫家族的广大成员开始与猿人共同生活在我国江南的大片土地上。随着秦岭及其以南山脉出现大面积冰川等多次剧烈的自然环境变化,全球气候变得越来越冷,特别是进入距今1.8万年前的第四纪冰川时期,欧亚大陆冰川不断扩大,许多动植物被冻死、饿死,唯有大熊猫退缩到我国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高山深谷中,才最终幸存下来。2古籍记载名称20余种从“大猫熊”到“大熊猫”
大概在1.1万年前的最后一次冰川时期,即旧石器至新石器时期开始,大熊猫家族开始走下坡路,进入历史上的衰退期。它在环境变化中生存下来,在环境变化中逐渐改变自己,生殖器官不断退化,繁殖能力不断降低,初生的幼崽体型变得弱小。加之,大自然的变迁,人类活动区域不断扩大,大熊猫的生存空间被压缩到青藏高原东缘和秦岭南坡的四川、甘肃、陕西,海拔1200—3400米的部分亚高山和高山森林中,其中80%的大熊猫分布在四川境内。
生存环境的恶化导致成活率低下。即使幸运存活下来者,也因天性憨厚、笨拙、抗争能力差而呈不断减少之势。到上世纪80年代,大熊猫数量一度减少,受到全世界广泛关注。
在有证可考的我国古籍、文献等记载中,不同的年代和地域,大熊猫的名称大不相同,主要有:貔貅、貘、貊、驺虞、白熊、花熊、华熊、竹熊、大浣熊、花头熊、银狗、执夷、峨曲、杜洞尕、食铁兽、大猫熊等二十余种。最终,被称为大熊猫还有一段趣闻故事。
1869年,法国传教士、博物学家阿尔芒·戴维在四川省穆坪(今宝兴县)盐井乡邓池沟科学发现世界第一只大熊猫的新物种,在欲带活体回国未成的情况下,将其制作成标本带回巴黎自然博物馆,从而让大熊猫这个珍稀物种为世人所识。随后,对它的命名在科学界长期争论不休,但最终国际学术界还是普遍采纳了法国学者米勒·爱德华兹的研究成果,把这个新发现的物种定名为“大猫熊”。1939年,重庆平明动物园举办了一次动物标本展览,其中“大猫熊”标本最吸引观众。它的标牌采用的是国际流行的书写格式。由于中文读法是从右往左读,所以参观者一律把“猫熊”读成“熊猫”,久而久之,人们就约定俗成地把“大猫熊”叫成了“大熊猫”。3文献中的“驺虞”虎躯狮首不是大熊猫形象
古典籍中,有关驺虞的文献记载,主要有以下描述。
《诗经·召南·驺虞》:“彼茁者葭,壹发五豝,于嗟乎驺虞!彼茁者蓬,壹发五豵,于嗟乎驺虞!”此处的驺虞,是当时兽官的名称,这里借指猎人,说他的箭技高超,一箭就射中五只母猪(豝)或小猪。
《山海经·海内北经》:“林氏国有珍兽,大若虎,五采毕具,尾长于身,名曰驺吾,乘之日行千里。”驺吾同驺虞是古时异名,此指珍兽。《周礼·春官》中的驺虞作乐曲名。《淮南子·道应训》记载:“商纣王拘文王于羑里。”于是,文王的大臣购买了奇兽驺虞和美玉等很多珍宝去打通关节,最后文王获释。
《资治通鉴》记载,西晋元康元年(291),为争权夺势,宫闱滋扰。贾后听了太子少傅张华的建议,“遣殿中将军王宫持驺虞幡出麾”平息。永宁元年(301),齐王司马冏起兵,朝廷大臣群起杀死擅权扰宫的奸党,然后“传诏以驺虞幡敕将士解兵”,使京城平定。对“驺虞幡”的作用,《资治通鉴》说,按“晋制,有白虎幡、驺虞幡。白虎威猛主杀,故以督战;驺虞仁兽,故以解兵”。这段文献被广为引用,作为大熊猫是仁兽,是化解战争的友好使者的例证。但均是在被以讹传讹的曲解后使用的。其一,《康熙字典》解释驺虞时说:“《埤雅》驺虞尾长于身,西方之兽也,不履生
草,食自死之肉。”今人使用时添加了“只吃竹子”之说。《埤雅》是宋代陆佃解释《尔雅》中鸟兽鱼虫花木等生物的专著。其二,清代赵翼《廿二史劄(zha)记》载:“晋制最重驺虞幡,每至危险时,或用以传旨,或用以止兵,见之者辄慴伏而不敢动,亦一朝之令甲也。”
概述以上文献,“驺虞”曾是官名、职业名、乐曲名、地名、方位名和信符。作动物名时,是以传说中祥瑞、珍奇之兽的品格出现。驺虞见之于典籍,主要是先秦至隋唐之间。明朝永乐、宣德年间,曾出现三次“驺虞献瑞”热,但展示的驺虞皆是虎躯狮首、体魄伟岸,动作敏捷、奔跑如飞,白毛黑纹、尾巴修长。由此看来,古文献中记载的驺虞,不是大熊猫的形象。
4瓦屋山的食铁兽一度被异化成大熊猫
貘是中国曾有的动物,有两件出土的西周青铜器,经中国青铜器专家马承源先生鉴定为貘形尊。1975年陕西省宝鸡市茹家村出土的西周中期青铜器“貘形尊”现藏宝鸡市博物馆;另一件存于美国东亚美术馆。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作诗《貘屏赞并序》,对貘进行描述。其大意是:这种兽好奇怪呀!它生长在南方,取其皮作垫而寝,可以避过瘟疫。画它的图像,可以用于避开鬼魅邪魔。除了铜铁,它什么都不吃。在上古时,自从有天子,政令统一,节省地用铁制造兵器。这个时候,它还能饱食。可是到后来三分天下时,王法各一,铁被大量制造兵器,铜被大量铸造佛像。兵荒马乱之时,兵器、佛像不断增加,铜铁所剩无几。可怜的貘呀,只好饿着肚皮。这不仅是貘的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剧。
宋代刑昺所著《尔雅注疏》称“貔貅足挚兽”,产于峨眉与洪雅瓦屋山。《峨眉山志》记载:“貔貅,自木皮殿以上林间有之,形类犬,黄质白章,庞赘迟钝,见人不惊,声訇訇,似念陀佛陀佛,能摇树。”
那么,貘是熊猫吗?
“貘”在古文献中出现较多,《康熙字典》的提炼较为集中:“貘:《尔雅·释兽》,貘,白豹似熊,小头痹脚,黑白驳,能舐食铜铁及竹骨。骨节强直,中实少髓,皮辟湿。”
著名大熊猫专家夏勒在《最后的熊猫》中说:“中国东部很多大型动物,从很久以前就流离失所,如果还存活,也只能在过去活动范围的边缘上苟延残喘。诸如苏门答腊犀牛、马来貘、大象、长臂猿等,十世纪以前分布远至黄河以北。现在貘在中国境内已绝迹。”
胡锦矗和夏勒在卧龙四年合作的研究成果《卧龙的大熊猫》一书,于1985年以中英文本同时在中美发行。其中对《貘屏赞并序》有一段评论:“在白居易心目中‘貘’这个名字可能确指我们今天的貘,肯定不是指熊猫。”5威猛的貔貅与可爱的熊猫大相径庭
周建人先生的貔貅说,引领大熊猫古名论半个世纪,少有疑者,由此蔓延至貘、驺虞、食铁兽……在中国,除龙图腾外,可能要算熊猫古名牵扯最广了吧?让我们帮助来不及做此项研究的周建人先生,认识一下貔貅与大熊猫的关系。
典籍中最早记述“貔貅”的是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讲轩辕黄帝为同炎帝作战,“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於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
《尚书·周书·牧誓》,收录周武王(前1122)在商郊牧野与商纣王决战前夕的誓师演讲:“如虎如貔,如熊如罴,于商郊。”唐代大儒孔颖达(574—648)在《尚书正义》中说:“貔,执夷,虎属也。四兽皆猛健,欲使士众法之,奋击于牧野。”这里再次佐证,貔为猛兽,军队借其名而鼓士气。
三国吴国人陆玑所著《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注:“貔似虎或曰似熊,辽东人谓之白熊。又旌旗名。”胡锦矗研究,此处“辽东”,指汉水东北一带,即今之山西、河南等地。这部分文献的记载是:貔,出于中国北方和南方;属豹、也属虎、也像熊。
唐代大诗人韩愈《永贞行》有“北军百万虎与貔,天子自将非他师”句。宋朝诗人唐庚的《富乐山怀古》道:“富乐之名谁所留,建安年中刘豫州。拥兵入蜀万貔貅,孱璋送国来迎投。”
除上述典籍文献,还有一实证。在四川泸州市尧坝古镇老街的南端,有一座清代嘉庆十五年(1810)皇帝嘉奖当地武进士李跃龙功绩而立的牌坊,石柱上镌有一副对联,是按察使王正常题赠:“对天仗以逞能勇冠貔貅之队;戴宫花而焕彩荣耀桑梓之邦”。
以上引典说明,古往今来“貔”“貔貅”是一个常用词汇,绵延数千年特指一种勇猛异常的猛兽,无论天上人间,它都是以威猛、骁勇善战的形象出现,并不是大熊猫的可爱形象。 文图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新闻推荐
5日,记者从四川省教育考试院获悉,《四川省2019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已下发,对四川省2019年高考招...
宝兴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宝兴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