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礼大熊猫”诞生记
北京动物园
1961年7月9日《北京晚报》报道狩猎情况
宝兴县来了北京人
1954年初夏,宝兴县城出现了几个操普通话口音的外地人。
他们是从北京来的,千里迢迢走进还不通公路的宝兴县,他们的目标很明确,在这里设立野生动物收集站,把珍贵的大熊猫送到北京去。
随后,在宝兴县城旁边的两河口竖起了一块牌子:北京动物园宝兴园林局,并很快建起了一个小院子,院子里面建了不少的圈舍。
王洪阁是带队的负责人。王洪阁曾撰文介绍,1953年北京动物园成立时,因动物种类很少,国内的珍稀野生动物更是凤毛麟角,为了让国际友人和国内游客在中国首都北京能看到“国宝”大熊猫,根据动物园掌握的资料,决定到四川西北宝兴县境内崇山峻岭中探寻大熊猫的踪迹,并伺机捕捉到北京动物园。
另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开展“大熊猫外交”,让“国礼大熊猫”作为和平友好使者,敲开中国通向世界的大门。
当年“野生动物狩猎站”的成员有王洪阁、崔国印、袁永江、李长德等人,后来何光昕也加入了进来,先后在本地招入了王兴泰、卫登仁、夏永兴、高如福、姜廷彬、李武科、王帮均等几位巡山工人。
“一是大力宣传保护野生动物的知识;二是只准捕捉,不准伤害;三是保证人身安全。”王洪阁等人出发前,动物园领导反复叮嘱。
当时,宝兴不通公路,他们辗转到达雅安后,步行三天到了宝兴。在两河口原农场筹建饲养基地,向当地群众宣传保护野生动物的知识。安营扎寨后,他们立即组织狩猎队上山,一边调查大熊猫的活动区域,一边组织狩猎。
野生动物收集站,主要雇请当地猎人帮他们捕捉大熊猫、小熊猫、羚牛、金丝猴。他们每年要向国家林业部申请捕捉指标,经审批后,按照下达捕捉的种类和数量进行捕捉。最先是雇请猎人,后来直接招人,先后招收了5名善于捕捉野生动物的工人。
狩猎队员以山林为家,以日月为伴,整天在深山密林中穿行,一旦发现大熊猫的身影,就悄悄向它靠拢,伺机捕捉。而大熊猫十分敏捷,在人们还未合围前,早已逃之夭夭,躲入密林中。纵然狩猎人员形成了合围之势,由于有“不准伤害”的禁令,手中的枪支成了烧火棍,大熊猫“有恃无恐”地挥动着巴掌,在重重包围圈中如入无人之境,屡屡上演强行突围的好戏。
现在人们在动物园中见到的大熊猫总是神态憨厚、姿态万千、温情脉脉,野外的大熊猫可没那么娇憨、温顺,“逼急的兔子要咬人”,何况大熊猫不是兔子,它是猫更是熊。看到“不速之客”闯入自己的领地,大熊猫个个张牙舞爪,尤其是它的脚掌和牙齿何其了得,如蒲团似的脚掌扫过来,可以把碗口粗的小树扫断,手臂粗的木棒,一口可以咬成两截。大熊猫发怒起来,人们根本不敢靠近。
后来,狩猎队员想了一个办法,只要发现大熊猫,就放猎狗把大熊猫往大树下面撵,逼大熊猫上树。只要大熊猫上了树,狩猎人员就在树下张网以待,让大熊猫自投罗网。这样,捕捉到的大熊猫不仅毫发无损,而且也保证了狩猎人员的人身安全。只是苦了在树下守候的狩猎人员,有的大熊猫上了树,它可以在树上一蹲就是好几天,“我不下来,你能把我怎么样?”大熊猫不动,狩猎人员也不动,只得风雨无阻地守候在这里,有时断粮了,就吃野果煮野菜充饥。
再后来,人们发现大熊猫喜欢吃猪骨头,于是他们就在大熊猫出没的地方安放有机关的木笼子,在笼子里面烧猪骨头。闻香而来的大熊猫只要钻进木笼子,就被关了起来。
敲开通向世界的大门
从1954年到1975年,北京动物园“野生动物收集站”撤走为止,该站先后共运走宝兴活体大熊猫78只,还有小熊猫、羚牛、雪豹、绿尾虹雉等其他野生动物。除少数大熊猫是当地群众在野外发现救助送来的外,大多是狩猎队捕捉的。经过精心饲养,捕捉的大熊猫全部成活,陆续送回北京,除供北京动物园展出外,还向国内其他动物园送去了30多只。
时隔多年,宝兴人民依然忘不了从“宝兴县毛泽东思想广播站”传出的不同寻常声音——“请崔国印听到通知后,火速到县革委!”
崔国印是谁?紧急通知他到县革委干什么?平时播放最高指示的高音喇叭,突然间变成了“寻人通知”,听到广播的人们面面相觑。
在这“寻人启事”的背后,还有着一个“大熊猫外交”的故事——
1972年早春二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方决定送一对大熊猫给美国人民。此时,有关部门已选中了一只早些时候从宝兴县送到北京动物园的大熊猫“玲玲”,还得紧急从宝兴县调运另一只大熊猫“兴兴”。北京动物园管理科科长崔国印立即启程赶赴宝兴。
对于宝兴这片土地,崔国印并不陌生,他曾在这里工作多年,1954年,北京动物园在宝兴设立园林局,他就到宝兴。因中美会谈提前,从北京出发的崔国印还没到达宝兴,通知他提前启运大熊猫的专电已到宝兴,宝兴县只得派人四处寻找崔国印。
以前通讯不发达,山区找人“出门靠喊”是件很正常的事。久寻无果,但启运一事迫在眉睫,宝兴县革委决定紧急启动“毛泽东思想广播站”,顿时全城的高音喇叭都在呼叫崔国印。崔国印刚下车,就听到呼叫,一路飞奔到了县革委,接受了当晚启运大熊猫送到双流机场的紧急任务,次日8时,大熊猫“兴兴”顺利登机飞往北京。
1979年,蜂桶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野生动物狩猎站完成了历史使命,北京动物园宝兴园林局撤销。
虽然北京动物园“野生动物狩猎站”在宝兴狩猎大熊猫已是一段尘封的历史,但谁也不可否认宝兴大熊猫对中国外交的重大贡献——“大熊猫外交”,雅安18只大熊猫作为“国礼”,肩负重任,从这里离开大山,漂洋过海,为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敲开了通向世界的大门。
1961年7月9日,《北京晚报》以《入深山捉珍禽异兽——北京动物园狩猎队活动片断》报道了在“四川夹金山捕捉扭角羚”的过程——
“四川夹金山捕获扭角羚。捕鸟不易,擒兽更难。猎手崔国印接着讲述了他们新近在四川省夹金山一带捕获扭角羚的经过。
扭角羚在当地号称‘金毛野牛’,大的体重千余斤,性情凶猛异常,见人捕捉就发狂似地追,追着了就用角挑,很难捉活的。前年,崔国印曾进山捕捉过一次,用的是摆阵下套擒拿的办法。有一次他很幸运地发现了扭角羚,但这种家伙中了圈套后拼命挣,劲大的把绳套拉折逃走,劲小的没能挣断绳子倒把自己勒断了气,一个活的也没抓到。
这次再度进山,狩猎组想了新办法:他们在扭角羚每年可能出来舔盐粒的山岩上,围木圈设‘机关’。这山岩拔海三千多米,单把木料运到这人迹罕至的陡峭岩顶上,就费了几番周折。这些困难都克服了。最难熬的是把圈筑成,下好盐粒,隐蔽等待野兽上钩的日子。有一天,出现了十只扭角羚,来了就圈进门舔盐粒,人们心里一喜;但又一看,‘机关’失灵了,闸门高高悬着不下落,大伙又舍不得用枪打,就眼看着这送上门来的宝贝扬长而去。
狩猎组再次修理了圈门‘机关’,然后就等啊!等啊!直熬过了近一个月的时光,才再次出现了一头扭角羚,它刚刚踏进木圈,就成了笼中之物。
现在,狩猎组已在捕获当地,选好了两头大小一般、一雌一雄的扭角羚,准备运到北京动物园。”
(本文有删节,未完待续。)
雅安日报记者高富华
新闻推荐
民国时期对大熊猫的保护,虽是一纸空文,但开了保护先河。从物种保护到栖息地保护,从自然保护区到大熊猫国家公园,保护...
宝兴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宝兴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