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的是精彩 觅的是感动

雅安日报 2018-07-22 11:21 大字

近年来,自然生态摄影逐渐盛行。

与普通摄影者相比,自然生态摄影爱好者深入森林、山区、景点,将镜头对准自然生态原貌与野生珍稀动植物,希望用镜头下的自然美景和可爱生灵,唤起人们的环保意识,试图用影像传递并影响大众的环保理念。

自然生态摄影的兴起,得益于当前物质文明与生态文明的进步。经济快速发展,使更多人有能力投资摄影爱好,有闲暇跋山涉水,拍出更震撼、更具视觉冲击力的自然原生态照片。而环保理念的普及,也让社会大众认识到生态系统的重要价值。

近年来,雅安自然生态摄影爱好者正用手中的相机,为雅安生态文明建设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张华正在拍摄金丝猴

张华拍摄的金丝猴

张华:

从生态摄影师到生态保护志愿者

在摄影爱好者张华的认识中,生态摄影者既是一个记录者、也是一个欣赏者,更是一个保护者、一个宣传者,所以他希望用他的“鸟语”,传达出人与自然、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理念。

追寻拍摄宝兴金丝猴

7月16日,盛夏的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在宝兴县城一处民居里,张华坐在客厅里,用电视机作为显示屏观看他自己拍摄的照片。

张华从小便喜欢用照相机来记录生活,然而他总觉得,应该用镜头去记录更有意义的画面。直到2012年,在夹金山偶遇了迁徙中的金丝猴,摄影爱好的本能让他迅速按下了快门键,从那时起,他便与金丝猴结下了不解之缘。

张华拍的金丝猴照片足有几千张,跳跃的、栖息的、觅食的、躲雨的,甚至伸懒腰的姿态,都被他捕捉到过。用张华自己的话说,360度每个角度的照片都有了。

一个三角架、一个相机机身,两个镜头,这是拍摄野生动物的常规装备。

背着十多公斤背包的张华,像个特战队员,在宝兴深山里负重越野。张华说,为了拍摄金丝猴,他常常凌晨开始爬山,足迹踏遍了嘎子沟、蚂蟥沟、泥巴沟等金丝猴常出没的地方。

张华介绍说,金丝猴听觉和视觉敏锐度超过人类,而且“远离人类”这种危险意识存在于它们的记忆密码中,它们的衣、食、住、行全部都在树上,只要发现一点人类踪迹金丝猴就会迅速离开,这就大大增加了拍摄难度。

这些年来,张华蹲守一两个月也无收获的情况经常存在。尽管拍摄有难度,但这些拥有淡蓝色面孔、小巧朝天鼻和灵动身姿的金丝猴,深深吸引张华一次次追寻。而最打动他的,还是金丝猴丰富的情感世界。

张华回忆道:2014年盛夏,在海拔3000多米的东拉山却是大雪纷飞,“银装素裹的世界里,金丝猴全身缀满雪花,在雪地里欢呼雀跃,嬉戏打闹。”

张华和摄影同伴循着金丝猴的身影,用相机追踪着在密林中跑跳自如的猴群,抓取了不少精彩瞬间。

用镜头探寻人与自然

多年来拍摄金丝猴的艰辛里程,让张华了解了不少金丝猴保护方面的真实情况。在与这些精灵们的亲密接触中,一种前所未有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快乐萦绕心际,张华不由萌生一个想法:“不仅要用手中的相机去拍摄这些可爱的小精灵,还应呼吁全社会更多地关心、关注和关爱它们。”

科学研究表明,金丝猴具有旗舰、指示、伞护等物种属性。

“通过保护金丝猴,进而上升到保护野生动物,再上升到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这,是金丝猴的属性所彰显的保护意义与价值,也让张华从一名摄影师转身为生态保护志愿者。

“我们每个个体既是和谐生态的受益者,也应该是和谐生态的建设者。保护金丝猴,就是保护上天赐予我们的宝贵财富和美丽家园,就是为实现美丽中国梦作贡献。”张华笑笑。

就这样,张华始终秉持“用影像保护自然”的信念,推动雅安自然生态保护事业的发展。在用影像保护自然的路上,他一直在发挥着自己的力量。比如,以影像形式传播某些鸟类之美,和部分鸟类面临的危机;在珍贵鸟类栖息地,开展面向儿童的教育活动和面向成人的普法活动;支持生态摄影师以及护鸟原则的保护活动……

不仅仅是金丝猴、大熊猫,张华的生活一直与森林、野生动物联系在一起。多年来,他深入自然和各种动植物保持着亲密的接触。他用镜头记录自然、表现自然,也用镜头探寻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们面对生态问题产生的疑问和困境。他用作品对原始生态面貌进行多角度的呈现,为美丽生灵深情画像,悉心描写它们的习性和生存状态,为读者揭示狂野大自然中动物柔情曼妙的身姿倩影。

“我是来自民间的一位摄影爱好者,我相信影像的力量。摄影是手段,保护自然和珍惜物种才是目的……一生做好一件对社会有意义的事情,就好了。”张华说,目前他拥有川金丝猴、大熊猫、绿尾虹雉、红喉雉鹑等野生动物影像素材上千幅。未来,他还会继续追寻金丝猴的脚步,用图片和视频继续记录它们的灵动状态、生活环境和生存困境。

张华认为,野生动物摄影的核心价值,是利用摄影艺术独特的语言,传播关于人、自然、生态的信息与知识,真实客观地反映其相互关系,引起人们对生态环境的共鸣,促进全民的生态保护行为,共同维护人类的生态基础。

刘祯祥

刘祯祥拍摄的白鹭

刘祯祥:用镜头见证天全自然生态变化

一群灰头麦鸡或展翅高飞,或在湿地嬉戏,一幅幅拍摄于天全慈朗湖的灰头麦鸡图片,将天全生态图展现在人们面前。拍摄灰头麦鸡的,是天全县的摄影爱好者刘祯祥。这些精美的“鸟图”,见证了天全自然生态的变化。

鸟儿多了,生态好了

蓝天白云下,龙湾湖分外妖娆。50多岁的刘祯祥分外高兴,身上沉重的“炮筒”照相机也似乎变成一朵轻飘飘的云彩。可云彩怎比得上龙湾湖边那几位特殊的“邻居”美丽呢!

去年初秋的一天,刘祯祥的朋友打来了电话。接到“线报”,刘祯祥气喘吁吁地跑出来,10多分钟就“飞”到了龙湾湖边。

“炮筒”静悄悄地拿出来,刘祯祥拍下了一群在树枝小憩的麻雀。

朋友知道,刘祯祥的心里一直有个遗憾,因为以前很常见的麻雀已经在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了十多年。难道是天全的生态不好?每次说起这事,刘祯祥便长吁短叹,遗憾万分。

后来发现麻雀的踪影,是9年前在天全河边。当年,刘祯祥不仅拍到了麻雀,还拍到了许多自己以前未见过的新鸟,这让他喜出望外。

前几年在新建的龙湾湖边,刘祯祥和天全鸟类摄影爱好者又有不少新发现。“灰瓣蹼鹬,蒙古沙雀,灰尾漂鹬,这些都属于四川鸟类新纪录。”刘祯祥颇感自豪,如今生态环境好了,越来越多的鸟儿来天全“定居”,人们对鸟类的爱护意识也越来越强。

在爱鸟人士刘祯祥的字典里,生态环境似乎是最敏感和心动的话题。近年来,他融入大自然拍摄鸟类,向人们展示了雅安生态环境的变化。

“花钱可以请到人,但环境不好,花多少钱也请不到鸟儿飞来。鸟类增多,是雅安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的最好见证。”记者一落座,刘祯祥就给记者介绍起了天全鸟类的现状。上世纪80年代,天全共记录到鸟类171种,但截止到去年,天全已经发现有327种鸟类。

好“鸟片”是等出来的

刘祯祥拍摄的“鸟片”中,有很多构图和色彩都非常美丽的“标准照”,也有很多难得捕捉到的精彩瞬间。比如一只戴胜鸟头冠张开,一只八哥尽情歌唱,几十上百只灰头麦鸡结群飞舞,两个灰雁家庭争吵打架……

这千张鸟图,都是刘祯祥十多年来辛苦蹲守的成果。

刘祯祥说,鸟儿警觉性非常强,飞起来动作又快,不像自然风光那么好拍。他也向一些摄友请教过拍鸟的经验,听说不少人带着面包虫“诱拍”,他认为诱拍没意思,只想拍到纯天然、原生态的鸟图。

他能做的,只有等,好的鸟片是等出来的。

起初,有时候一天都拍不到一张像样的照片。后来,他慢慢观察总结出鸟儿的一些习性,知道鸟儿喜欢待在什么样的环境里,而且能判断出它准备往哪个方向飞翔,知道哪种鸟爱吃虫、哪种鸟爱吃果实,因此拍到的好图越来越多。

“我最自豪的是拍了十多年鸟,但从未伤害过一只鸟,没有捕捉过一只鸟。自己拍摄的鸟片在摄影展中展出时,许多参观者被鸟的美丽所打动。我能用照片唤醒起人们的爱鸟护鸟意识,是最高兴的事。”刘祯祥说,他最深切的感受就是天全的鸟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多,这说明天全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人们爱鸟护鸟的意识也逐渐增强。

刘祯祥说,经常有外地摄友来天全拍摄鸟类。面对种类丰富的鸟群,“他们都羡慕我们,说雅安人真幸福。”

“我坚信,随着天全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我们镜头中的鸟类也会越来越多。”

雅安日报记者石雨川

新闻推荐

乡村振兴助发展 特色产业促奔康

明礼乡干部与村民共同探寻产业发展新路子。看着长势喜人的藤椒,赵英康(左)和村民露出笑容。6月29日,宝兴县明礼乡,通乡公...

宝兴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宝兴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