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遗产 期待唤醒

蚌埠日报 2018-02-24 10:40 大字

柴油机厂内带着时代印记的老厂房。

工业遗产记录了城市发展脉络、承载着个人情感记忆、蕴含着城市的文明基因。蚌埠,曾拥有全省规模最大的产业工人队伍,国有企业数量高居省内各城市之首,是工业遗产富积地——

■编者按

百年蚌埠,百年基业。

回顾蚌埠的工业历史,梳理百年工业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好工业遗产,弘扬大国工匠精神,既是建设“两个中心”的需要,也是厚积薄发、推动蚌埠工业加速崛起、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从今天起,本报推出“让珠城工业遗产‘活\’起来”系列报道,报道将从如何唤醒工业遗产、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利用、社会参与工业遗产传承等不同方面,让珠城工业遗产“活”进现代城市,发挥其推动工业加速崛起的积极作用。

今天刊登系列报道第一篇——《工业遗产 期待唤醒》。

蚌埠是安徽省工业起步早、体系较完备、门类较齐全、技术较先进的城市,曾创造了安徽工业史上的多项第一。空压机厂、柴油机厂、水利机械厂、机床厂、拖拉机附件厂曾是蚌埠人引以为荣的“五大机”,机械制造曾是蚌埠的工业强项。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食品、纺织、轻工、电子等行业也较为发达,留下了丰富的工业遗产。

工业遗产是人类文明和历史发展的见证,其所具有的历史、科学、社会和艺术价值,在世界范围内受到普遍重视。它承载着个人情感记忆,记录了城市发展脉络,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载体。就如“五大机”,它既承载了那段蚌埠人引以为傲的历史,也能证明蚌埠过去的建设成就,启迪今人,昭示未来。

曾是国家重点工业发展城市、安徽省最大的老工业基地

蚌埠是工业遗产富积地

每隔几分钟,白色的动车组列车、绿色的普通客车就从巨大的钢梁桁架中穿进穿出。跨越淮河的蚌埠大铁桥,是蚌埠城市形成的标志,也是活态传承的工业遗产。

从空中俯瞰柴油机厂厂区,一栋栋厂房虽然破旧,但连体厂房巨大的体量、界限明显的功能分区,数万平方米的占地面积等,仍能显示出当年国企大厂的宏大气势和曾经的辉煌。

在宝兴面粉厂,毗连而建的巨大厂房默默矗立,这是90年前的老建筑,民族工业在蚌埠的标本。和很多原在市区的老厂一样,宝兴面粉厂因城市建设的需要而做出牺牲,原厂门楼在修建朝阳路桥时拆除。

中国科协日前发布“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共100项,包括造船、军工、铁路等门类的具有代表性、突出价值的工业遗产。上海市普陀区莫干山路120号、始建于1898年的阜丰面粉厂入选,这是中国民族资本开办的第一家机器面粉厂,与蚌埠市宝兴面粉厂属同一类型。

工矿企业是工业遗产和工业文化的载体。在经济转型发展的过程中,一大批国有企业“关、停、并、转”;随着旧城改造不断推进,一批曾为蚌埠市工业经济作出贡献的老工业企业迁离市区。

蚌埠日报老报人纪新建曾调研统计,蚌埠市是“一五”、“二五”计划重点发展城市、国家重点工业发展城市。作为安徽省最大的老工业基地,“六五”以前,国家先后在蚌埠投资8亿多元建设了1220个项目,从而形成安徽省规模最大的产业工人队伍,国有企业数量曾高居省内各城市之首。

省文史馆馆员郭学东介绍,蚌埠市在1949年前,主要是粮食加工和手工业;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机械、化工、冶金、建材等行业得到快速发展;后来化工、电子受到大力推进,到八十年代后,食品、轻工、纺织成为重点行业。全市工业企业达601个,包括食品、纺织、造纸、印刷、机械、冶金、电子、化工、医药、建材十大体系,蕴含大量的工业遗产,这些企业如今大部分已消失。

市文物管理局副局长赵兰会说,第三届中国工业文化高峰论坛指出,建设制造强国不仅需要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的刚性推进,还需要工业文化提供柔性支撑和精神动力。很多工业文化是从工业遗产中得到衍生传承的,加强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很有必要。工业遗产对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工匠精神、推动制造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不是所有的工业建筑都有遗产价值,国家对工业遗产制订了认定标准

工业遗产应分类甄别保护利用

根据《下塔吉尔宪章》、《无锡建议》等国内外有关工业遗产保护组织会议共识,工业遗产是工业文明的遗存,具有历史、技术、社会、建筑或科学价值,包括车间、作坊、工厂、矿厂、仓库、交通设施等,以及和工业有关的社会活动场所,还包括可移动的文化遗产,如厂史厂志、文件档案、图像照片、商标包装等。工业遗产既包括工业化发展过程中留下的物质文化遗产,也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

“不是所有的工业建筑都有遗产价值,都要作为‘遗产\’进行保护。”赵兰会说,保留全部工业建筑遗存,既不现实,也绝不可能,唯有保留精华部分,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服务。据了解,国家对工业遗产的认定已制订了相关标准。“蚌埠市对具有遗产价值的工业建筑已做普查,在前不久申报的40项历史建筑中,就包含了大铁桥、宝兴面粉厂等工业建筑。”

可移动工业文化遗产如设备、产品、档案材料等,也能反映城市的工业进程和发展脉络。很多老厂的档案、年鉴等,保留了非常多的感人故事和重要的记忆片断。蚌埠市新博物馆筹建的过程中,已注意工业文物的收集。郭学东介绍,市博物馆“近现代蚌埠”厅,在“城市新生”单元之后,就以“工业基地”为主题,搜集了1949年以来十多个工业行业和部门的工业文物,包括机械设备、工业产品、图片、视频,还有历史上出现的工业广告。

“保护是非常艰辛的一个工作,因为既要保护整体架构,又要保护工业设施,保护场地环境,难免存在着心有余而力不足等问题。”赵兰会说。保护不仅仅是为了让其存在,而是让其发挥作用,保护和利用应和谐、统一。

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已经成为城市转型发展的新名片

活化利用是工业遗产的最佳出路

“工业建筑遗产的保护不仅需要保护建筑本体,还需要保护工艺流程和生产的关键部位。对于有些行业,只保护工业建筑单体,难以反映生产的过程和工业企业的全貌。采取结构保护和整体保护相结合的方式,也是工业遗产保护的重要方法,但执行起来难度较大。可利用工业建筑原来的生产空间,从而实现工业建筑全生命周期的可持续利用,实现资源的节约、减少建筑垃圾。”赵兰会说,“新的用途应当尊重工业遗产的原有格局、结构和特色。在保护的前提下通过功能转换,适度再利用。将工业遗产融入到现代化城市的发展中,让它们重新焕发生机。”

蚌埠日报老报人纪新建十年前就撰文呼吁保护蚌埠市的工业遗产,提出要树立“工业遗产不是城市发展的历史包袱,而是宝贵财富”的理念。专家建议,对工业遗产采取的最好办法是,先保护下来,再研究利用。政府即使现在没有能力,也要先留住,要整个片区完整地保护下来,不要拆掉也不要扔掉,等到恰当的时机、恰当的办法出现后,再充分开发利用。

据报道,第三届中国工业文化高峰论坛日前在北京举行,中国工业遗产联盟同时成立。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人宣布,2018年将出台国家工业遗产管理办法,开展第二批工业遗产认定工作。

“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已经成为城市转型发展的新名片。”赵兰会说。多座城市的工业遗产活化利用取得很好效果,如北京798工厂改建为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把工业遗产与艺术、时尚联系起来;北京冬奥会让首钢公司的工业遗产重获生机;上海世博会让江南造船厂等百年老厂成为大展厅、大舞台。依托工业遗产、工业博物馆等培育工业文化新业态等,不仅是对工业文化的传承,也可释放新动能、创造出新的增长点。

新闻推荐

忠诚为民 为雅安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

2017年9月15日,雅安市公安机关举行“迎接十九大,忠诚保平安”安保誓师大会,进一步强化社会面管控,努力打造平安雅安。在脱贫攻坚中,雅安市在全市所有贫困村开展法治扶贫“五个一”活动,使贫困...

宝兴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宝兴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