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民国老证章 □郭学东 文/图

淮河晨刊 2017-11-15 15:09 大字

民国初期,津浦铁路刚刚经过蚌埠,铁路员工特别是火车司机,要算最为吃香的职业。就连那些戴红帽子的人,出入车站提行李的人,都被人所求。其次,要算蚌埠邮电或电报局子里的人。到了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后期,北伐革命结束了军阀混战,新船塘竣工使用后,出现了经一路盐粮市场,皖北商贸重镇颇俱规模。以商埠为中心的各种职业群体,成为社会的主体。蚌埠商会所属的各行业公会,1928年已达到48个,居全省各城市之最。

1937年《皖北时报》发表作者则鸣专文《蚌埠社会之回顾》称:“以安徽省首善之区的安庆,仅有32个同业公会,相差诚望莫及,全省唯一市场之芜湖,亦仅有24个同业公会。蚌埠当津浦要冲,首都(南京)门户,人口之稠密,有以使之然耳,然就各业公会单位众多,诚不能钦佩当时组织者之神通。”“以成绩而论,每次市民大会,则见纲旗飘扬,蓝底白字,杏黄之边,整齐划一,长短无差,甲乙相连,队成密集,签到簿上,字迹雄浑,接二连三,如习一帖,如共一师,孰我蚌埠民众无组织乎?”

几枚仅存的商会证章,见证着这个时代变迁。蚌埠盐粮行行员证章,外形似盾牌,宽23毫米,长35毫米。横排四行文字,上方中间圆圈内显著大字为“商”,两旁则为“蚌埠”;第二行横线划栏,内有“盐粮公会”;第三行是“德康”,为粮行字号;第四行标明“粮行行员营业证章”,全部楷书字体凸出,系模具冲压制成。背后钢印打号数为“5”,有佩戴胸前的别针。顶部有圆孔。另一枚完全相同,仅在第三行为“鼎泰”字号。背后钢印打号数为“15”。根据蚌埠盐粮业市场背景资料,按证章形制与制造工艺推断,是在上海加工制作,证章使用年代大约为1928年至1937年之间。由蚌埠市博物馆征集馆藏。

盐粮行虽然是蚌埠龙头老大,能在这个行当谋个稳定的职业,或是体面的高级职员,胸前挂上盐粮行员证章,都是当时蚌埠人所羡慕的。更有甚者,那些能调动火车车皮的人,做大生意的人,还成了呼风唤雨的社会“贤达”。

但是,盐粮行的经营方式却十分复杂,水深莫测。全市牙行(中介组织)千家,而盐粮业占200多个。还有的是搞转运的顺便开米坊;有的既搞转运,盐粮批发零售全做;能混世的人搞到火车车皮,贩运淮盐,就能开起无货物、无店铺的空头公司。从蚌埠私盐集散到商埠行市,必然也会把诸多陋习带过来。粮行里分有“里伙”与“外伙”。“外伙”是利用粮行牌子,在外面揽生意,与老板分成,常常造成尾大不掉,买卖双方都难以把控。盐粮行员证章佩戴,标明是有证照的合法经营,既保护公会成员按章经营的权益,又维护官方盐粮税收。于是,能佩戴盐粮行证章的人,也就是社会承认最正统的行员,让那些“外伙”和“行皮子”之类,不能与他们等量齐观。

证章佩戴,并不限于盐粮这类大行业,它也一种社会的时尚。当时,为盐粮行缝补破麻袋的工人,无论收入及社会地位,都不及盐粮行行员,但他们仍然与盐粮行一样,专门制作了证章佩戴。别看它只不过是长方形的小牌子,那上面还写着两个醒目大字“安徽”,下面才是“蚌埠缝麻袋工会会员证章”。显然,这是对自己行业的一种自尊方式。

佩戴证章作为一种社会时尚,延续到抗战胜利之后。老蚌埠都知道,信丰面粉厂的规模与名气,远不如“宝兴”,但“信丰”却给今天留下了制作美观精致的证章。这枚证章形状为标准圆形,直径24毫米,字体与图案上半圆环绕有“蚌埠信丰面粉厂职员”,中央突出一只大元宝托着五只小元宝,依次缩小成宝塔,顶端图形红色似火球。厂名繁体楷书字与图案,全部凸出,在天蓝的底色映衬下,字体与图案均为银白色,系模具冲压制成。背后打有钢印号“34”。正面上方有小圆孔,原件应有小铜链可供挂于胸前使用。本厂职员许某1947年佩戴,其女儿收藏至今,并捐赠蚌埠市博物馆。

盐粮公会“鼎泰”粮行行员营业证章盐粮公会“德康”粮行行员营业证章

新闻推荐

中国首个绿尾虹雉保护研究中心落户雅安宝兴

(实习记者黄晓庆)10月30日,“中国首届绿尾虹雉保护研讨会”在成都召开。省林业厅副厅长宾军宜,雅安宝兴县相关领导,国内外科研院校、组织机构相关专家学者等近100人参加了会议。绿尾虹雉,是中国特有大...

宝兴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宝兴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