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政策帮扶更舒心 基层党建贴心窝

雅安日报 2017-07-22 01:31 大字

产业发展、政策兜底、创业就业……依托扶贫政策,不少农村贫困家庭靠某一项政策的扶持,便能顺利脱贫。

但部分贫困家庭,或不具备劳动力,或年龄大身体多病,或家中子女不具备赡养能力,必须依靠多项扶贫政策的共同发力,才能实现脱贫。

宝兴县五龙乡胜利村,已年过七旬的张光烈、杨芬芳夫妻两人,就是这样的家庭。在多项扶贫政策的共同发力下,他家在去年实现脱贫。

cd452175-b91b-40eb-a0e3-44e9a4dcdb6b.jpg

张光烈管护院坝中的灯笼花,让脱贫后的生活更舒适。

政策兜底 闲适生活过起来

砖木结构的房屋、干净整洁的院坝、各种花草和挂满绿藤的葡萄架,共同组成张光烈和杨芬芳夫妇的家。

14日下午2时,张光烈在院坝中照料精心种植的兰草。

这些兰草是村中为贫困户进行农房改造时种植的,最初仅有3盆,仅为观赏和美化庭院之用。今年3月,张光烈将兰草分栽,数量达到6盆,前来家中走访的扶贫干部给他出了个主意——卖兰草。

“兰草开始发新芽了。”张光烈说,已有好几名兰草爱好者前来订购,“等九十月开出金黄色的花,特别好看。”

院坝另一侧的花台,是农房改造中张光烈让工人修砌的。他特意种上几株灯笼花,如今朵朵形如灯笼的花开得正艳。

张光烈说,灯笼在传统文化中代表喜庆、吉祥和安宁,他种植灯笼花,是想感恩各级党委政府对他和家人的关心和支持。

这是一个有些特殊的家庭。

张光烈的儿子在外安家,虽未分户,但不具备赡养能力;女儿同住村中,因孩子读书,经济捉襟见肘;张光烈患肾结石、直肠结石十余年,丧失部分劳动能力;杨芬芳听力残疾,虽身体尚好,但年纪大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

为帮助两位老人,胜利村驻村工作组做了不少实在事。

2016年,通过“医疗扶贫”设置健康档案,在每月一次的入户巡诊中,为两位老人提供问诊服务和基本药物;同年9月,按扶贫政策相关规定,为杨芬芳解决重度残疾人低保;今年6月,张光烈递交政策兜底申请,目前驻村工作组正为其争取。

“有这些作为保障,我才有这样闲适的生活。”张光烈说。

党建贴心 致富产业搞起来

农房改造、政策兜底、医疗帮扶……在多项扶贫政策的帮助下,两位老人的生活渐渐有了新模样。

心怀感恩的张光烈在身体渐渐恢复后,也有了在脱贫产业上拼一把的想法。

2016年8月20日,被他不服老的精神而感动的驻村工作组,为其送去一头良种母猪。

那时,张光烈固执地认为,养一头母猪繁育小猪并不是什么技术活,并未听从驻村农技员的建议,“如果早些告诉农技员母猪的情况,打一针催产素,现在应该有10多头小猪了。”提起6月5日夭折的第一窝小猪,张光烈后悔不已。

一个多月过去了,在驻村农技员朱贵斌的悉心指导下,张光烈养的母猪又将在本月底配种。有了上一次的失败经验,他觉得向今年底实现产业增收又近了一步。

不仅是养猪,得知胜利村准备发展藤椒帮助贫困户脱贫增收,张光烈准备拿出1亩地试种。

缺乏启动资金?胜利村党支部书记苟必聪,为他想出“乡政府出面协调,由当地藤椒合作社先提供种苗,待投产后按合同约定扣除种苗成本”的办法。

缺乏足够劳动力?胜利村第一书记舒东,依托基层党建找到解决方案。从7月起,胜利村将以每月一次的党建主题活动为载体,在张光烈种植、管理、收获藤椒时,组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组成党员服务队,上门提供服务。

“胜利村有相似情况或需求的家庭,同样适合这一方法。”舒东表示,党员服务队为农户实现产业脱贫增收带来帮助的同时,也可为基层党建创新找到新切入点。下一步,该村还将发出号召,接受更多县级部门、单位党员的加入。

18日,张光烈所需的藤椒苗顺利送达,党员服务队已上门帮助他进行栽种。

雅安日报记者 孙振宇

新闻推荐

央视《绿水青山看中国》栏目组走进雅安 全方位展示雅安绿色“家底”

雅安日报讯6月26日至29日,央视科教频道《绿水青山看中国》栏目组来雅,用镜头记录雅州大地独特的生态资源、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传统的历史文化,多点位、多角度展示雅安的绿色“家底”。《绿水...

宝兴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宝兴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