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槐树下的美好生活 来自永寿县脱贫一线的故事
永寿县城新貌。
本报记者吕贵民文/图
永寿作为一个典型的旱作农业县,在脱贫攻坚中,他们把苹果、中药材和粮食生产三大种植业以及黑猪、山羊、黄牛三大畜牧养殖业作为脱贫的主导产业。近日,记者来到永寿县,倾听来自脱贫一线的故事。
郝木球不“木”了
平日里木讷的郝木球,如今却让村民们竖起了大拇指。一年多以前,人如其名的郝木球是永寿县马坊镇翟家村村民眼中木讷又懒散的贫困户,平日寡言少语,没事爱闲转悠。45岁的他没有一技之长,仅靠种3亩小麦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式打零工养活一家人。他的妻子患有轻度精神疾病,儿子上小学,女儿也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家里日子过得紧巴巴,常常需要亲戚接济。
“家中没有什么像样的家具,厨房没有门窗,院子长满杂草。” 提及第一次走进郝木球家的场景,永寿县委宣传部帮扶干部吕亚东记忆深刻。
在帮扶过程中,吕亚东决心改变郝木球这种“破罐子破摔”的现状。扶贫先扶志,吕亚东首先从改变郝木球家户容户貌着手,对他家三间房子进行了粉刷涂白,并油漆了门窗和大门,清理了院落柴堆,铲除了院中的杂草,使家庭面貌焕然一新。他通过各种渠道,为郝木球介绍零活。整洁干净的居住环境,让郝木球对生活充满了希望,他与村民交流多了,也变得勤快多了,打零工的次数不断增加,家庭收入不断增多。
2017年10月,郝木球主动申请了1万元的村互助资金贷款,建起了猪舍,买了10头黑猪崽,在家里干起了家庭适度规模养殖。当年年底,他领取了2500元产业补助金,又买了8头猪崽。他每天早早起床喂猪,清理圈舍,毫不含糊,并从村农家书屋借来养殖书籍,学习养殖、防疫技术。
“国家有这么好的政策,帮扶部门和干部又这么支持,只能向前奔了,不然就对不起他们。” 郝木球说。看到自己饲养的猪一天天长大,郝木球心里特别高兴。闲暇时,他还在村子周边打一些零工补贴家用。
郝木球不“木”,开窍了。2018年年底,郝木球家脱贫了。“我养的18头猪都是农家粮食喂养,价格肯定比市场价格要高,光卖猪去年年底就收入近3万元。我现在对今后的生活充满了信心,不但要脱贫,还要奔小康。” 郝木球说。
“老田家”更甜了
永寿县素有“槐蜜之乡”的美誉。每年五六月,槐花盛开,槐香四溢,来自全国各地的蜂农都会赶来放蜂。
“全县40万亩槐树林,却没给当地老百姓带来多少收益。”陕西老田家绿色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永寿县甘井镇南上宜村村民田云峰说。每每想起家乡那片槐树林,他的心头就会涌起深深的负疚感。
2015年,刚满30岁的田云峰放弃了长庆石油承建土石方工程项目经理的稳定工作,毅然决然地回到家乡养起了蜜蜂。“你从来没做过这行,能行吗?”“我不同意你把所有的积蓄都投进去,赔了可咋办?”在家人的质疑和反对声中,田云峰把积攒的200多万元全部投入蜂蜜产业,注册了陕西老田家绿色食品有限公司。在村上建起了厂房,开始了他的“甜蜜”事业。
然而,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蜂蜜产业是一个从养殖、生产、包装到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对田云峰来说,一切都得从零开始。起初,由于缺乏技术,蜜蜂的高死亡率以及蜂蜜产量的减少不可避免地使生产成本增加了。第一年下来,田云峰的支出远高于收入。
但田云峰没有气馁,他始终坚信,只要产品质量好,就一定能成功。2016年,他带着蜂蜜样品来到原农业部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经检测,田云峰的槐花蜂蜜纯度、波美度及色泽等参数均高于国家标准。
这让田云峰更有信心了,2017年9月,他在永平林场承包了3万亩槐树林作为公司蜜蜂生态养殖示范基地,成立了永寿县一方田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如今,公司生产的“老田家”蜂蜜已经进入上海、深圳、重庆等地的农副产品商店,年产值达500多万元。
通过养殖、生产、包装、销售的产业链条,田云峰还为82户313名贫困群众提供了就业岗位,并带动三谊村42户贫困户165人发展蜜蜂养殖和杂粮种植产业,年分红近10万元。“乡亲们来放蜂,每天能赚80元;到包装车间工作,一天赚70元。”田云峰说,依托老田家电子商务信息平台资源优势,已帮助1000户贫困户完成了农产品网销。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和平)6月6日上午,在第十二个“世界认可日”来临之际,省市场监管局在咸阳市永寿县隆重召开全省有机产业发展联盟暨...
永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永寿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