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增雪催化剂用量微小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无危害

各界导报 2019-02-25 01:00 大字

记者李鹏

近日,社交网络流传消息称,在降雪过程中人工增雪使用的催化剂——碘化银可能会危害健康、污染环境。记者采访陕西省气象局专家表示,碘化银催化剂使用量微小,是国际标准的万分之一,同时作业时间和影响范围有限,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对环境和健康均无负面影响。

人工影响天气是对局部大气施加影响,作业时,1克碘化银催化剂在零下15摄氏度环境下可形成10的13到14次方个冰晶核,播撒少量的碘化银催化剂就可以达到要求。省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正研级高工李金辉介绍,近日对咸阳长武、永寿、彬县、铜川的耀州、宜君等县实施了人工增雪,使用火箭弹51枚,根据本次增雪使用的碘化银催化剂用量和影响面积估算,即使全部碘化银均降落到地面上,每平方公里也仅有0.21克碘化银。按照降水量折合成银离子浓度,银离子含量约合0.000035毫克/升,这远低于世界卫生组织标准和我国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均为0.05毫克/升),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不会危害人体健康。

国际上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研究碘化银催化剂对环境的影响。相关科学研究表明,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产生的银离子含量低,对环境的影响远低于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饮用水中银离子含量标准。美国、西班牙、希腊、澳大利亚和俄罗斯等国家对人工增雨雪作业后降水和土壤的检测数据显示,银离子的平均浓度很低,因此认为人工影响天气使用催化剂碘化银,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可以忽略。

同时有网友担心:“天气系统的上游地区开展人工增雪,会对下游地区的降雪量产生影响,导致下游地区降雪减少。”

李金辉回应称,空中的水汽和云不是像地面的河水那样可以直接利用的水资源。在大范围降水过程中水汽不断补充,上升气流不断变化,云不断形成和发展。在大范围的系统性降雪天气过程中,人工增雪只能对当地的云产生作用,它不会像河水一样上游截留、下游水量减少,因此对下游地区云层的降雪量不会产生影响。

新闻推荐

乡贤反哺桑梓 共建幸福家园

本报记者李园园“今后我们老人下棋、打球,休闲娱乐就有好地方喽,日子一年比一年好呀。”2月1日,港南区湛江镇兴...

永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永寿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