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托起群众致富梦 永寿县常宁镇抓产业促脱贫攻坚纪实

陕西日报 2018-12-13 06:48 大字

本报记者张丹通讯员翟武鹏

“栽下‘摇钱树’,脱贫又致富。今年3月,我把5亩地流转给基地,流转费加务工费,一年能收入1万元左右。”12月7日,正在永寿县常宁镇何谈村陕果集团永寿有机苹果试验示范场项目基地给果树涂白的贫困群众余援朝激动地告诉记者。

近年来,常宁镇紧紧围绕苹果、杂果种植;肉牛、生猪养殖;芦笋和中药材、光伏发电等特色产业,探索出具有当地特色的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模式,通过产业发展让贫困群众就地就业、增加收入,脱贫攻坚工作收获了累累硕果。

“有机苹果试验示范场项目,从土地流转到雇劳力栽树,为何谈村及其周边村子的群众带来了看得见的实惠。”常宁镇党委书记郭志龙说。今年,陕果集团总投资8000万元的有机苹果试验示范场项目落户常宁镇何谈村,规划面积3600亩,建成后将带动何谈村等周边14个村2000余名群众就业增收。截至目前,全镇苹果园面积达4.8万亩,核桃园面积达7000余亩,流转土地共9000多亩。

王政策是常宁镇强华村的贫困群众,尽管是个聋哑人,但他勤劳、上进。2016年,他用5万元扶贫贴息贷款入股强华鑫诚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2017年分红4800元,担任饲养员一年又可收入2.8万元,赶今年年底他就能脱贫。

对于有劳动能力并适宜在本地发展的贫困户,常宁镇采取“合作社+贫困户”“支部+合作社+公司+农户”模式,为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服务和支撑,降低了贫困户在经营过程中的市场风险、技术风险。目前,全镇35个行政村已成立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36个、各类种植养殖基地已有20多个,合作社今年将为1054户贫困户分红36万元。

据了解,近年来,常宁镇还通过发展光伏发电新型产业及中药材、花椒、芦笋等特色种植业,引导贫困户自主发展产业脱贫增收。目前,全镇中药材种植突破3000亩,芦笋种植达到2200亩。

新闻推荐

眉山东坡区菜农集中“充电” 提高种植水平

四川经济日报眉山讯(陶广汉记者常坚)“今天听了蔬菜专家授课,我对减肥增收有了更多了解。”11月21日,在眉山市东坡区2018年新...

永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永寿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