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新视点 返乡创业成主流 一名协理员眼中的农民就业形势变化

陕西日报 2018-03-21 08:51 大字

永寿县农村居民在当地社区工厂从事蛋鸡养殖工作。(永寿县人社局供图)

本报记者王婕妤实习生曹亦卿

人勤春来早。刚刚开春,到永寿县监军街道办劳动保障所咨询的群众就络绎不绝。“小赵,我今年想在家办个养鸡场,你给看看我符合贷款条件吗?”“小赵,我家孩子今年务工还没有着落,你能帮忙给找个合适的吗?”

群众口中的小赵,是监军街道办劳动保障所协理员赵锐。作为协理员,他平时主要负责就业政策宣传、职业技能培训以及帮助辖区各村未就业青年就业等。赵锐在这个岗位干了近10年,亲身感受到农民就业形势的变化。“尤其是这两年,变化特别快。”赵锐告诉记者,“政策越来越好,回乡创业的人越来越多,群众的就业渠道更宽了、钱袋子更鼓了。”

技能培训让增收更有保障

3月9日,记者在永寿县见到了景富荣,他刚购买了学习用品准备给女儿带回去。“马上就要外出务工了,走之前把家里的事都要安顿好,我才放心。”他说,“在劳动保障所工作人员的介绍下,我参加了专门给农民开展的职业技能培训,学习了建筑工地现场管理技能,感觉对工作有很大帮助。我原来是一名瓦工,一直在周边打零工,一年下来收入也就3万元左右。这次我通过培训学习了现场管理技能后,又在老乡的介绍下去了位于新疆的一家建筑工地做现场管理工作。”景富荣算了算,按照目前的收入情况,他现在的收入能达到以前的两倍。

在赵锐看来,近年来,群众参加技能培训的积极性不断提高。“群众通过学习提高了技能水平,收入也会随之增加。对他们来说,无论是外出务工还是返乡创业,学习专业技能都有很大帮助,成效也很明显。”赵锐说,“这几年政策好,政府给群众提供免费培训,到我这里报名的群众特别多。”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在全省农民工中开展的2017年生存状况问卷调查结果显示,2017年陕西省农民工月均收入3940元,比上年增长了211元,增幅为5.7%;月均支出2142元,比上年增长了38元,增幅为1.8%;支出占收入比重为54.4%,比上年下降2%。农民工的财富积累速度正在加快。

返乡创业成为主流

前几天,古屯村村民葛佰特找到赵锐,开门见山地问:“我今年不打算外出务工了,想在家办个养鸡场,不知道有哪些优惠政策?我的条件能贷到款吗?”

在外务工7年后,葛佰特决定回到亲人身边。“我家里上有老、下有小,在外打工真放心不下,还是想回家照顾他们。”今年48岁的葛佰特说,“主要还是政策好,现在政府给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政策,工作都送到门口来了。只要肯干、能吃苦,我绝对能让家里人过上舒服的日子。”他算了一笔账,在外务工每个月收入4000元,一年下来有近5万元的收入,这和在家养1000只鸡的年收入差不多,如果养殖规模再大一些,收入就会更可观。

近年来,陕西省有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像葛佰特一样选择返乡创业,还有不少大学毕业的年轻人回到村上发展产业,实现自己的抱负。“我们这里回乡创业的人越来越多,每天都有人来咨询政策,尤其是春节后,每天都有好几拨人。最近来咨询的年轻人特别多。”赵锐告诉记者。

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调查结果显示,2017年自主创业农民月均收入5409元,比上年增长了540元;月均支出2793元,比上年增长了40元;支出占收入比重为51.6%,比上年下降4.9%。农民工月均支出增加的主要原因是餐饮、房租等必要生活成本的上升,而自主创业者可以通过有效缩减这些开支来控制支出。

就业渠道更加多元

工作近10年,赵锐已经数不清自己给群众解读过多少政策、帮群众联系了多少就业岗位。看着群众的日子越过越好,赵锐真心替他们高兴。然而,每当看到身边还有外出务工的村民因为工作不稳定的因素,辛辛苦苦一年下来也攒不了多少钱时,赵锐就更加坚定继续推进免费职业技能培训的决心。

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调查结果显示,在就业渠道日渐多元的背景下,2017年,服务业仍然是吸纳农民工就业的最主要行业,42.4%的被调查农民工从事批发零售、餐饮、物流、家政等服务业工作,比上年上升1.1%。从事建筑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农民工占比分别为25.9%、11.5%和8.5%,比上年分别下降3.3%、0.3%和1%;从事重工业的农民工占比为11.7%,比上年上升3.5%。按收入情况看,月均收入从高到低依次为重工业4447元、轻工业4261元、建筑业3981元、农业3892元和服务业3698元。采矿、金属冶炼、机械制造等行业因为对用工技术要求较高、用工需求稳定,从业者收入水平相对较高。服务业中部分行业从业门槛较低、工作稳定性相对较差,因此收入水平偏低。

“免费的职业技能培训对农民群众来说很有必要。今后我还会继续引导他们积极参加培训,尽量帮助他们提高技能,增加收入。”说起今后的工作,赵锐深感任重而道远。

新闻推荐

“幸福列车”送职工回家过年 滁州经开区企业贴心服务外来职工见闻 本报记者李邦军 本报通讯员李 媛

进入腊月,年味正浓。对于大部分的外来务工人员来说,这是一个回家的季节。但在滁州经开区立讯精密工业(滁州)有限公司,外来员工仍在安心工作,丝毫不为如何回家担心。买车票、找车子都不用他们考虑,因为公...

永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永寿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