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教育势在必行
谈群群
意大利诗人但丁曾说:“一个知识不健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健全的人却很难于用知识去弥补。”现在成长中的有一些小学生就出现了骄横,逞强、任性、贪图享乐,迟到,旷课,不交作业,考试作弊,寻衅滋事,打架斗殴,顶撞老师,甚至殴打老师等等道德问题。未来的社会需要优秀的人才,更需要高尚的品德为其保驾护航,在他们还未走出校门之前,加强德育教育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学校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场所,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前沿阵地,教师应严守阵地,在课堂上要充分发挥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语文教材选取了大量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有塑造人物豁达开朗、大爱无疆,心灵崇高的;有描写祖国大好河山,表现自然美的;有表现语言音乐美,文字建筑美,诗句音律美的古今诗词等。教材中所体现的浓浓人文气息,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教师应找准德育切入点,创设情景,制造氛围,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又受到生动而自然的思想品德教育,收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课余生活是道德教育的实践地。德育教育效果要理想,还应根据学生的生活环境及教学实际,充分利用平凡而琐碎的课余时间,利用课余生活这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活教材”,潜移默化之中对学生良好品德习惯的形成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如每天的午饭时间,让学生走进餐厅,洗碗筷,擦餐桌,拖地等,不仅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更懂得了应该尊重和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遇到拾金不昧的事迹时,鼓励学生凭借报栏,小广播等途径找到失主,体会到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快乐。在教师节之际,我会鼓励学生用自己独有的方式让老师过一个快乐而欣慰的教师节,使学生学会感恩,懂得感恩;在母亲节、父亲节,“三八”妇女节来临之际,我要求学生打扫房间、洗衣、做饭、买菜等,体验父母的辛苦,明白孝敬父母的道理……课余生活中德育教育的教材不胜枚举,只要教师善于发现,善于利用,不失时机地开展随机教育,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才会巩固和发展。
从20世纪末到本世纪初,一股“国学热”席卷整个文化领域,使得中国传统文化中以道德伦理价值为取向的思想,再次受到热切关注。而以道德伦理为取向的国学,为小学生道德教育提供了新的方向。国学经典的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容易理解,便于实际应用。它重在告诉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为人处事的基本道理和准则,强调从日常行为规范做起,从孝亲、敬长、悌兄、信友做起,由近及远,从小到大,逐渐形成习惯,这也是取得显著德育成效的一个重要原因。这种国学教育,集育人、学习功能为一体,孩子既长了知识,又学会了做人。(作者单位:旬邑县原底小学)(E)③
新闻推荐
阳光讯(记者赵小康)6月24日18时许,咸阳旬邑县公安局110指挥中心接群众报警称:“两名少年在翠屏山被困处于险境,请求救助”接到...
旬邑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旬邑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