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升级 创新发展 不断探索慈善事业脱贫攻坚的新路子 省慈善协会工作亮点回眸

各界导报 2019-12-31 03:37 大字

□记者李彦伶张璐

近年来,省慈善协会紧紧围绕全省中心工作,将扶贫济困作为慈善工作的中心任务,积极探索慈善扶贫新路径,累计募集善款物50.1亿元,实施项目1.4万多个,帮扶贫困人口逾千万人次,向党和政府及陕西老百姓,交上了一份沉甸甸的慈善答卷。

实施文化八大工程提供慈善事业新动力

传播慈善文化是建设社会慈善环境,培育全民慈善意识的奠基工程。省慈善协会积极实施八大工程,开辟慈善文化传播新路径。

中小学慈善教育工程。响应中华慈善总会号召,募集2200万元,联合省教育厅在全省中小学校实施慈善教育工程。9年来,从10校试点到千校推广,目前已实现全省覆盖,有8000多所学校、400万中小学生开展“六个一”教育活动。该活动被誉为慈善的种子项目、基因工程,获得民政部“中华慈善项目奖”。

阳光行动——慈善文化进大学。省慈善协会联合省高教工委在全省高校实施“阳光行动——慈善文化进大学”项目。每年组织高校大学生志愿者服务队利用暑假深入贫困山区扶贫支教,该项目获得省政府“慈善项目奖”。

慈善媒体宣传工程。建立了四级联动宣传机制,省会设立宣传部、网络信息部,市、县设宣信部,乡镇设慈善信息员。建立激励机制,每年评选表彰先进单位、个人和突出贡献媒体,举办信息员培训班,评选奖励优秀稿件。

慈善文化社会工程。成立了慈善文化促进会、慈善书画研究会。每年组织700余名书画家举办慈善书画大赛,开展慈善书画下乡活动,捐赠数千幅书画作品,义卖2100万元;每年与省摄影家协会、诗词学会联合开展慈善摄影、诗文创作大赛和朗诵活动;组建了慈善志愿服务艺术总团,常年深入市县巡回演出。设立了700万元公民道德建设慈善基金,奖励“道德模范”“陕西好人”。

慈善文化养老工程。面向社区利用公共场所开办慈善老年大学153所,开设时政、国学、音乐、绘画、书法、养生等课程,统一编写教学大纲和教材,组织专业人士授课,学员免费入学。

慈善文化理论研究。与西北大学联合组建了慈善研究院。八年来,研究院建设了“慈善文化研究文库”,举办了60期“慈善文化大讲堂”,出版28部专著,发表近百篇慈善研究论文,每年设10个科研项目对慈善公益重大课题进行研究。

举办慈善高峰论坛。省慈善协会每年举办国内或国际慈善高峰论坛,为慈善实务寻求理论指导。“一带一路国际慈善高峰论坛”邀请了丝路沿线300多名国内外慈善公益机构的专家学者、实务精英参加。

开展中华慈善日主题活动。《慈善法》和陕西省《实施办法》颁布实施后,每年举办“中华慈善日”和“陕西慈善周”主题活动,以助力脱贫攻坚为主题,推介项目、募集善款、开展各类慈善服务活动。

以现代慈善理念不断推进项目与募集创新

慈善募集是慈善工作的物质基础,是慈善事业的本钱和源泉。省慈善协会积极创新募集工作机制,在协会内部建立“部门协同、专兼结合、项目带动、齐抓共管”的全员募集机制。

建立多个募集合作平台。积极争取省国资委支持,建立了国有企业募集平台;争取省工商联支持,建立了民营企业募集平台等,动员爱心企业设立冠名基金91支。

《慈善法》颁布实施后,省慈善协会每年联合市、县慈善协会开展“迎9·5献爱心慈善扶贫募集联合大行动”,四年来全省累计募集善款物22.24亿元。省慈善协会募集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2017年募集善款物总额5.23亿元,2018年达到6.97亿元,2019年实现了7.2亿元,再创历史新高。

实施十大慈善扶贫走向脱贫攻坚主战场

近年来,省慈善协会围绕省委、省政府脱贫攻坚总体部署,积极探索慈善扶贫路径,累计募集善款物50.1亿元,实施项目1.4万多个,帮扶贫困人口逾千万人次,成为陕西省社会扶贫力量的主力军。

设施扶贫。投入5.1亿元实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设慈安桥4895座,打机井1091眼,建水窖5510口,解决了330万贫困人口出行和饮水问题。

健康扶贫。组建了医疗、药品器械、志愿者三大联盟,募集资金、医药器械价值3.66亿元实施慈善助医项目;承接省民政厅2500万元实施“救急难”项目;援引中华慈善总会药品26.97亿元,为15240名贫困患者发放药品。

教育扶贫。投入3亿余元实施扶智助学项目,帮助15.93万余名大中小学生完成学业。承接恒大集团3亿元善款,在贫困县建设中小学校。

产业扶贫。与省扶贫办合作募设7600万元“扶贫基金”;“脱贫激励计划”项目募集2308万元,激励2.3万户贫困户发展生产;帮助旬邑县31户贫困户建起了“扶贫苹果园”;与省工商联合作实施“万企帮万村”项目,帮扶93个贫困村11983户贫困户实现脱贫致富。

社会扶贫。投入2.34亿元实施春节、“六一”、重阳三节救助项目,救助贫困家庭、儿童、老人161万户(人);募集善款6248万元关爱企业困难职工、老知青、抗战老兵;募集善款3500万元开展省内救灾。

助残扶贫。投入8500万元,为2万余例肢残患者施行了肢体矫正手术,并提供适配器具和技能培训。

助老扶贫。投入8600万元实施“安老扶孤”项目,对80岁以上贫困老人实施一元关爱;投入1860万元实施扶贫养老项目,捐建扶贫养老中心96个。

关爱儿童。投入4661万元实施525个关爱儿童项目,关爱农村留守儿童11.6万名。

关爱退役军人。与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合作募设7040万元“关爱基金”,帮扶贫困退役军人。

信托扶贫。动员省上44家金融企业捐资500万元建立信托扶贫基金,撬动扶贫信贷规模5000万元,为全省近千户贫困户脱贫项目提供信贷抵押。

脱贫攻坚合力团行动。积极参加社会组织助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行动,担任丹凤县合力团团长,组织20家社会组织,落实1301万元资金,实施帮扶项目41个。

以互联网为驱动开辟社会扶贫新局面

省慈善协会全面加强协会网站和信息平台建设,努力开创大众慈善新格局。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承担了社会扶贫网在全省的推广运行工作。依托驻村扶贫干部组建了27789名信息员队伍,组织120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登录发布需求,动员360万名爱心人士注册帮扶。目前,陕西省在“社扶网”注册的用户为480万人,贫困户发布需求55万件,有效对接需求51.2万件,帮扶对接成功率达到93%,在全国名列前茅。

2016年以来,省慈善协会入驻多个全国性网络众筹平台。每年在腾讯9·9公益日活动中,省慈善协会联合全省慈善组织、扶贫部门和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等,共同发动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发起网上众筹项目,由省慈善协会给予1:0.5的配捐。四年来,省慈善协会联合市、县在网上推介筹款项目2254个,1200万人次参与捐赠,网络筹款2.65亿元。

以创新为动力推进志愿服务常态化多样化专业化

省慈善协会于2012年成立志愿者分会(总队)。目前,省直属慈善志愿者团队已发展到275支、3.32万人,全省慈善志愿者发展到50.5万人。围绕协会慈善项目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打造了“三大节日送温暖”“一元关爱”孤寡老人等一批品牌服务项目。省慈善协会连续8年开展“创先争优”“评星晋级”活动,先后表彰了359个志愿服务先进集体、202名先进个人,评选表彰了58名金银星志愿者、3150名1-5星级志愿者。

探索慈善实业发展提高慈善组织造血功能

发展慈善实业,是增强慈善组织内生动力的重要因素。省慈善协会于2014年成立“陕西慈善发展与国际交流中心”,实施了“爱为宝”废旧纺织品综合利用项目。建成年处理2500吨废旧衣物生产线,放置“爱为宝”回收箱5239个,全省已累计回收衣物9716吨,经分拣消毒处理用于救助的衣物达到20余万件。

以“四型”组织为目标不断加强自身建设

省慈善协会不断完善规章制度,提出建设“学习型、创新型、效能型、公信型”组织的目标要求和“综合型、枢纽型、专业型、服务型”的功能定位。强化自律监督,落实信息公开,提升社会公信力。按照公益化、年轻化、专业化、职业化的要求推进队伍建设。建立了“年度双创(创新与创业)考核制度”,激励各部门和全体工作人员创新活力。省慈善协会先后获得民政部“全国先进民间组织”、中华慈善总会“中华慈善突出贡献组织奖”、陕西省“公民道德建设先进单位”称号,连续两次被省民政厅评为5A级社会组织。

新闻推荐

咸阳市检察院召开基层检察长述职述廉报告会

本报讯(记者郭朝霞通讯员边靖杰)12月23日下午,咸阳市检察院召开2019年度部分基层院检察长向市院党组述职述廉报告工作会。会...

旬邑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旬邑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