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二十六军:农家院里诞生的陕甘边第一支正规红军

各界导报 2019-07-30 01:06 大字

7月23日,参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记者再走长征路”主题采访活动的记者,在红二十六军军部旧址采访。 记者 张姣姣 摄□ 记者 张姣姣

七月的马栏大地,宛如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23日,“记者再走长征路”采访报道小组来到旬邑县马栏镇转角村,寻找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的诞生地。汽车沿马栏河谷一路前行,在转过一个近乎90度的大弯后,红军第二十六军军部旧址映入眼帘。

红军第二十六军军部旧址毗邻305、306省道,现存11孔窑洞里有刘志丹和王世泰的旧居。军部后面的山崖上有一个鼓起的土包和一棵枝繁叶茂的老榆树。

“军部旧址最高处的那棵近百年的榆树,当地群众称呼它为‘消息树’。据传,在峥嵘年代红军战士会轮流趴在树上放哨、侦察敌情。”红军第二十六军军部旧址讲解员第博同向记者介绍说。山崖上的这棵老榆树让人浮想联翩,仿佛看到78年前那个寒冷的夜晚,在红军战士守护下,红二十六军军部油灯通宵亮着,指挥员聚在军事地图前研究着作战计划……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陕甘边地区成立最早的一支正规红军。

1932年4月20日,中共中央根据陕西省委关于建立陕西新苏区、创造正式红军的请示,迅速作出了《关于陕甘边游击队的工作及创造陕甘边新苏区的决议》,要求陕西省委“从现在的游击队中选拔中坚有力的队伍,编成正式红军”,决定番号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

在马栏转角村第二十六军军部旧址一口土窑里,陈列着一幅名为《红二十六军成立》的油画,还原了当年红二十六军授旗时的场景。第博同说:“这幅油画是筹建第二十六军军部旧址时由张邦英后人张亚东创作的,画中有刘志丹、谢子长、王世泰等同志以及当时吹唢呐、敲鼓等老百姓热烈拥戴的场景。”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刘志丹、谢子长等共产党人遵照中共陕西省委的指示,毅然投身于创建革命武装。1931年9月,南梁游击队成立,晋西游击队西渡黄河入陕,两支队伍组成了西北反帝同盟军,后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

“1932年底,红军陕甘游击队开往旬邑转角村整编,在当地群众的院子里召开全体军人大会并举行了授旗仪式,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在旬邑转角成立,标志着陕甘边第一支正规红军的诞生。”红军第二十六军军部旧址管理所所长刘伟贤介绍道。

说起红二十六军光荣历史,刘伟贤娓娓道来:“红二十六军从成立至编入红十五军团,独立战斗两年零九个月,历经战斗500余次,毙伤俘敌1万余人,缴获长短枪6000余支、轻重机枪150余挺、迫击炮18门,击落敌机一架,创建了以照金、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苏区,极大地动摇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唤醒了工农群众,成为践行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光辉典范。”

在红军第二十六军军部旧址大院内,挂着一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发扬红二十六军革命传统”的横幅。刘伟贤说:“红二十六军在转角村待的时间虽然短暂,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留给了我们理想坚定、对党忠诚,心系群众、不畏艰险,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宝贵精神财富。”

转角村口的纪念碑是当地政府为“红二十六军诞生地暨红二十六军军部旧址”而立的。红二十六军军战史陈列馆里的展板史料,详细记录着这支革命队伍所经历的峥嵘岁月,诉说着革命儿女的光荣梦想……

新闻推荐

高效执行树公平 一面锦旗表谢意

本报讯(通讯员刘鹏勃)7月22日,焦某来到咸阳市旬邑县法院,送上一面写有“公正执法有效率亲民廉洁高作风”的锦旗,感谢该院执行...

旬邑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旬邑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