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你”,何以如此暴戾?
留守,让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感情纽带,就像紧握在手里的沙,越用力沙子散落得越快。
对很多自小就是留守儿童的未成年人群体来说,成长过程中的陪伴和甜蜜似乎胜似一切。当然,为犯罪的青少年加以“留守儿童”的辩护远非要“洗清”他们的罪恶。而是深究反思其背后根源,阻止下一场悲剧的再现。
15岁少年被6名未成年人群殴致死,后又掩埋于村落中一处“极为僻静”的角落。鲜有人来的空地上,长出了麦子。这片绿油油的村居闲暇之景,仿佛诉说着15岁少年对生的渴望、对未知世界的期盼,对父母的依赖……
采访中,少年的父亲得知“孩子颅内出血不严重,不会致命”的鉴定后,推断着“他们这6个人是在我儿子还活着的时候埋的”;少年的母亲不断翻看着嫌疑人冒充儿子发来的“我好的咧”的QQ回复,最后留下“我只要法律为我儿子伸冤”的发声。
学校没有管理好自己的学生,出现了在校学生杀人埋尸的恶性事件,多么大的失误;六名嫌疑人小小的年纪却因拉黑电话的琐事,就能杀害自己相熟的同窗,是狠毒还是无知;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最低犯罪年龄如若重新界定,是否可以借用法律的震慑,为15岁少年留下一丝生的希望……人们不断指责着与未成年人并不相符的残忍手段、学校的监管失责,甚至是命运不公。但此刻,少年父母的痛苦无人启迪,更发人深省。
从报道得知,少年所在村居多数为留守儿童。
“兴平有很多孩子的父母在外地打工,孩子跟爷奶过,只能管孩子吃饭,教育就谈不上了。”据兴平市教育扶贫办的负责人介绍,赵村镇中心小学313名学生中,贫困留守儿童就达到204名。并且,陕西首家留守儿童学校就在兴平。
提及留守儿童的成长背景,15岁少年的悲惨离世如刺眼的阳光,扎痛了天下父母的内心,带着一种“孩子本不该如此”的惋惜和心痛,再一次激发着人们对于留守儿童未来的忧心忡忡。
在一些农村地区,把教育“全托”给学校,这似乎成了大部分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很多的留守儿童处在了“家里管不住、村里没人管、学校没法管”的状态。家庭、学校和社区作为保护孩子健康成长的三道“安全网”,在某种程度上出现了缺失。
据《CCTV热线12》法治专栏数据统计,一些留守儿童10岁至12岁开始出现逃学、好争斗等行为,随着辍学后走上社会,逐渐沾染上不良社会风气,13岁左右就会实施违法犯罪活动,17岁是他们违法犯罪的高峰年龄。总体上看,留守少年儿童犯罪呈现低龄化趋势。
留守,让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感情纽带,就像紧握在手里的沙,越用力沙子散落得越快。而“隔代教育”多重视吃饱穿暖的问题,却忽略必要的沟通交流,孩子的心理问题长期得不到疏导,成长过程中的隐患可想而知。
曾经骇人听闻的12岁男孩弑母的案件中,男孩的父亲同样提及“一年也就见孩子一两次”。种种案例表明,家庭教育的缺位,让孩子心目中丢失了一份无法弥补的甜蜜。那么此刻,你是否还记得“案板下”的那双专注的眼睛?
此前,湖北宜昌一年级女孩在父母卖卤菜的案板下上网课的照片刷屏网络。父母乘着夜经济的东风,找到了一份维持生计的地摊活儿。每天出摊儿,为的是让家里的生活多添一份保障。案板之上,是父母为了生计而忙碌。案板之下,是孩子专注的学习。在后续采访中得知,尽管案板上的世界如此之重压,但父母温暖的身影能瞬间化解糟糕的天气和夜市叫卖声带来的嘈杂。妈妈更是发声,“只要能陪着孩子长大,日子虽然清苦,却带着甜蜜。”
也许,对很多自小就是留守儿童的未成年人群体来说,这份成长中的甜蜜胜似一切。当然,为犯罪的青少年加以“留守儿童”的辩护远非要“洗清”他们的罪恶。而是深究反思其背后的根源,阻止下一场悲剧的再现。
如果所有的孩童都能如案板下的女孩一般,在陪伴、奋进、充满爱的家庭教育中成长。或许,那个曾经笑容灿烂的15岁少年,现在依旧在追光……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评论员孙慧娟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符备战通讯员王婷周超斌)为贯彻落实上级“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要求,加强对危险品道路运输企...
兴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兴平市这个家。